〈散落人间的文字〉做给子孙卖的茶

文/王金丁
font print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

茶铺里高高的橱柜置放着大铝罐,上面的红纸用黑墨毛笔写着“乌龙”、“冻顶”“文山”等字样,映在晶亮的赭色桧木长桌上,笔划也拉长了。长桌尽头,老茶师执起茶壶为客人斟茶,泡的是松柏坑的四季春,虽是低海拔生产的茶叶,满室仍氤氲着茶香。

老茶师随着清明的脚步走访台湾各处茶山,近日才从阿里山批了乌龙茶叶回来,雀跃的展示着自己的选茶功夫,津津说着:采茶期间不是每天都能遇到好茶,采收当天最好是吹北风,好的茶叶成长期间日照时间要够长,晒茶菁时也要有适度的阳光,进了茶铺的一泡好茶,须要天地人的配合。

高山茶具有独特的韵味,阿里山屏障中央山脉,山势从低海拔连绵攀高,层峦叠嶂,也是地形自然形成的茶区,这边山坡种了茶,隔一个树林才能见到茶园,越过一片竹林,才看得到翠绿的茶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成的气候,终年云雾笼罩,使得茶叶成长缓慢,因此叶片厚,胶质含量高,做出来的茶耐泡。

老茶师换了石桌山头的乌龙,茶香使茶铺里更为宁静,听他娓娓道来:“春天万物复苏,春茶经过休眠,产量最多,但遇到春雨而延期采收,茶叶就会老化。冬茶作出好茶的概率比较高,就是因为天气冷,少雨,少南风的缘故。而且,同一个茶山采的茶,每个师傅作出来的茶,味道也不会一样。”

老茶师一生与茶为伍,常想起冻顶山的老制茶师谈起的经验:“做茶,要用眼睛还要用鼻子,在萎凋发酵阶段,多久要翻一次,要看茶菜萎缩了没有,闻闻看还有没有菁味,火候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最后茶菁集中到大筛里,要抓稳时间下锅里炒,才能掌握香气的最佳程度。”

他仍然赞赏炭火烘焙的传统工法,中海拔的冻顶山茶叶适合制作重发酵的茶,用龙眼木炭烘焙,传统茶味才会出来,他说:“冻顶的春茶做好了,放进瓮里不封口,久了也不会有碱味。”

今年登上冻顶山时,想起以前挑着担子在村庄间挨家挨户叫卖的茶贩,仿佛又闻到了担子里甘醇的茶香,那时茶贩卖的多是冻顶山的乌龙茶。老茶师啜了口茶,回味着说:“在冻顶山上喝了乌龙茶,到了山脚的鹿谷街上喉底还会有余韵。”

中国人喝了千百年的茶,传承了悠久淳厚的茶文化,老茶师喝了一口茶,望着一筒筒的茶罐,阳光已从桧木长桌移至门口,小孙子推门跑了进来,老茶师缓缓的说:“茶是一种奥妙的东西,年年烘焙后可以久藏,又是另一种味道,陈年老茶就是阿公做给孙子卖的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遨游名山大川后,把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化成文字则成为诗词;体现在绘画中就成为山水画;将宏伟秀丽的山河缩影到家居庭园,就成为树石艺术。
  • 散落地上的蕃薯一个个都捡回来了,小和尚们扑扑手,又跑上石阶,那位小和尚回过头来向小箭子喊着:“进寺院来看看啊。”
  • (shown)受五里坡清风客栈七然爷嘱托采办物资,海二叔赶驴车走江川,近几年世道萧条,人心衰败,江川一带引来盗贼出没,小箭子也驾马随行。坐驴车上望着天空,海二叔不觉唱出心中郁闷:黄河之水天上来啊,流向四海;咱都从娘肚里来啊,谁也回不了娘胎……
  • (shown)“我不是说只要静心专志,就能功德圆满吗?”小和尚挑起那油担子向小箭子挥了手,转身往山门飘去,不见了踪影,只见几片枫叶珊珊飘落,忽然一团团云雾从山上飘向五里坡,整个村坊已笼罩在云雾中…
  • 没等七然爷开口,那树下的老和尚已低着眉说话了:七然兄心里的事老衲知晓,您一向行事方正乡里尽知,既有老少英雄相助,就不必过虑了,人生戏梦一场,散戏前自会真相大白,恩怨也应了结。…
  • (shown)阿里山茶风味、品质特殊,隙顶国小的茶艺课及小小茶博士的评鉴制度,无形中将乡土教学和品格教育融入其中。茶艺课就像是一门艺术课一样,为资源相对缺少的偏乡小学来说,注入一股活水。
  • (shown)早上三、四点钟,天未亮,侯加福已到赤兰溪、沄水溪去找石头。清晨的溪谷露水很浓,身体都淋湿了,他却感觉很好,能够找石头,还可以找灵感。侯加福创作石雕时都是用凿子直接在石头上打底稿,手工雕刻的作品给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样。
  • (shown)小箭子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粒碎银子,就朝拉琴的老者掷去,海二叔急忙叫着:“不要胡闹。”只见那碎银子已飞了出去,眼看着就要击上了拉琴的老者,还是软绵绵的坠了下来,看得海二叔惊呆了,手里的酒杯子停在嘴前,嘴里念着:“这是那门子功夫,这趟路可没白跑了。”…
  • (shown)可我一生飘泊江湖,拉琴卖唱只是求个糊口,真为的是寻访正法大道,小兄弟喜欢武功,武功自有其精巧奥妙之处,岂知这正法大道才是人间至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