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鹊巢〉

作者:明珠

(图:小玉/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931
【字号】    
   标签: tags: , , ,

《诗经.国风.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注释:

1. 召南:召,地名。指召公(姬奭)最初的采邑,今陕西省扶风县南部地区。

2.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维,既是语气助词,还带有“只有”的意思。鹊,喜鹊。鸠,布谷鸟。在中国古代“鸠”有很多别名,如,鸤鸠、尸鸠、获谷、鸣鸠、鴶鵴、击谷,等等。如果它是通体洁白色的,还可称为“白鸠”。郑玄笺:“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犹国君积行累功,故以兴焉。”

孔颖达《毛诗正义》:“尸鸠有均一(均壹)之德(品性),饲其子,旦从上而下,暮从下而上,平均如一。”这是说布谷鸟有“均壹”的品性,传说鸠有七子,母鸠在喂养其子时,早晨从上喂到下,傍晚从下而上,公允如一,均匀无别。

3.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之子于归”意思是“这位姑娘要出嫁”,详细注释请参看〈桃夭〉。“两”音义通“辆”。“御”音讶,迎亲的意思。这两句的大意是:这位姑娘要出嫁,新郎用一百辆车去迎接她。孔颖达《毛诗正义》:“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送亲和迎亲)皆百乘。”“《风俗通》以为车有两轮,马有四匹(疋,脚),故车称两,马称匹。”古时的车两轮,简陋的可用手推,豪华的用马拉。

4. 维鸠方之:方,等同;相当。《周礼.考工记》:“梓人为侯,广与崇方(木工匠制作箭靶,宽与高相同)。”郑玄注:“方,犹等也。”《战国策.赵三》:“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南宋.鲍彪注:“方,犹比,犹敌(相同)。”

5. 百两将之:将,音姜;送亲的意思。

6. 维鸠盈之:盈,这个字多个含义。可以理解为,满或美满、旺盛、丰足、众多等意思。《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孔颖达疏:“谓月光圆满。”《左传.庄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盈,指士气旺盛)。”

7. 百两成之:成,成全的意思。郑玄笺:“是子(这位诸侯的长女)有鸤鸠之德(指“均壹”的品性或特性),宜配国君(之子),故以百两之礼送迎成之。”实际是许配国君之子,郑玄行文时省略了。在古汉语中,“子”这个字可以表示“女儿”也可以表示“儿子”

赏析:在赏析这首诗之前,有一个问题还是要先说一下的。在中国古代,清朝及清朝以前,从皇帝到平民百姓基本上都是信奉天地神明的。然而,在现今的中国大陆,由于中共邪党对传统文化及道德礼仪的破坏,很多中国人在“共产党文化”的毒害下是不信神的。可是,抱着“无神论”的观点,是不可能理解《诗经》的内涵的。

中华的传统文化、道德礼仪是神传给人的,她是神传文明。人是神造的,神不止是造了人,还造了各类动物、各种植物以及世间的万事万物。不同的动物和植物,被神赋予了一些特性,也是为了给人作为参照。比如,提到莲花,我们就会想到“莲花的圣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提到梅花,我们就会想到“梅花的坚忍,梅花香自苦寒来。”提到兰花,我们就会想到古人说的“君子”。还有竹子、松树、〈关雎〉中的荇菜……等等。

动物也是一样;比如提到雄狮,我们会想到释迦牟尼佛说的“大雄”,修炼要勇猛精进。提到麒麟,我们会想到〈麟趾〉信厚的特性,及祥瑞的出现。提到〈螽斯〉,我们想到了螽斯不妒嫉的特性。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篇〈白鸠辞〉称赞本诗中布谷鸟的特性:

铿鸣钟。(撞击青铜鸣钟)
考朗鼓。(敲出响亮的鼓点)
歌白鸠。(唱着《白鸠》的歌曲)
引拂舞。(跳起欢快的《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白鸠的洁白有谁能与之相比)
霜衣雪襟诚可珍。(如霜雪般的羽毛多么珍稀)
含哺七子能平均。(喂养七只小白鸠能做到均壹)
食不噎。(进食从来不被噎着,喻进食时优雅舒缓)
性安驯。(性格安稳及顺服)
首农政。(用“布谷、布谷”的叫声通知人们春耕开始了)
鸣阳春。(唱着歌曲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节选)

有一些动物是神为了方便人类的生存而造的,如《资治通鉴.魏纪二》:“鸡主司晨(报晓),犬主吠盗(看家防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等等。

正因为古人相信这些道理,才会按照神传给人的道德礼仪去为人处事,敬奉天地神明。《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鹊巢〉是一首讲述正统的婚姻礼仪的诗篇,并以诸侯国国君嫡子长女的结婚场面来叙述。

《毛诗.序》:“〈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这段话大意是:〈鹊巢〉这首诗赞美的是诸侯之妻所具备的德行。诸侯国君经德行和功绩的积累才有了爵位(维鹊有巢),夫人离开娘家嫁给国君(维鸠居之),正因为她有如布谷鸟特性的均壹等美德,才可以与国君相配。(孔子《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

孔颖达疏:“此夫人斥(指)大姒也,《(诗经)大明》云“缵女维莘”,莘国长女,实是诸侯之子,故得百乘将之。”“文王之迎(娶)大姒,未为诸侯,而言国君者,《(诗经)召南》诸侯之风(因为《诗经.召南》这一卷中的诗篇是以诸侯德行教化为题材的),故以夫人国君言之。”孔颖达认为〈鹊巢〉这首诗是讲周文王娶太姒(大姒)的事情,太姒是有莘国国君的长女,而周文王当时是周国国君季历的长子。周文王在娶妻之前,就因为“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史记.周本纪第四》)等德行闻名于世,《诗经.大雅.抑》赞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周文王和太姒,是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及后妃所尊崇的典范;用他们结婚的场景来宣教婚姻礼仪是最合适的。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喜鹊辛苦筑完巢,布谷鸟来居家。这位姑娘要出嫁,新郎用一百辆车去迎接她。(两,音亮;御,音迓。)

此处采用“兴”的写诗方法。用“鹊有巢,鸠居之”来借喻一件事情。郑玄笺:“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犹国君(之子)积行累功,故以兴焉。”此句大意是:“喜鹊很能筑巢,一般是冬至的时候就开始筑巢,到立春的时候才完成。比喻诸侯国的世子经过德行和功绩的积累(如鹊之作巢)才娶妻,所以采用兴的写诗方法。”而其他的朝廷官员绝大部分也是由多年寒窗苦读的学子、经考查德艺周厚的读书人组成的;读书及考取功名的过程就好比是喜鹊在辛苦的筑巢。所以,中华传统的婚姻观念是这样的,要求男方(贵族子弟及读书人)必须是考取了功名(世袭功名也算),有德行彰显于外了,才禀告自己的父母,由他们安排结婚的事情。而对于普通的百姓,一个男人,最起码也要刻苦学习一门手艺并出师了,有能力养家糊口,才禀告父母操持婚姻之事。所以我们看到《周礼》中把男的结婚年龄上限规定在三十岁(超过三十岁还不娶妻的要受罚,儒家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也是充分考虑了男方必须学业有成的问题(详情请参看《周礼.地官.媒氏》)。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一些读书人年纪接近三十岁了还没考取功名,那也只好先娶妻了再接着参加科举考试,不然就有违《周礼》的规定及儒家的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是他们一般都会去找一些事情做,比如开一个私塾,教一些学生,收一些束脩养家糊口。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夫妻之间是有恩义在的,男人要对得起上天安排的这个缘分,就应该要有担当。

我们再接着讲“维鸠居之”。前面介绍了,太姒是中国古代贤妻良母的典范,而且她美丽端庄,举止优雅合乎礼仪。周文王当时因为是国君的嫡长子,这是他世袭的功名,而且他又有德行彰显于世,所以周文王算是有了“鹊巢”,现在这个“鹊巢”让太姒来居住,所以说“维鸠居之”。诗作者的用意还借用鸠(布谷鸟)的特性来赞美太姒,通过笔者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布谷鸟有“均壹”的特性。均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国君、后妃、公侯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具备。国君应该均壹的对待自己的子民,才不会有所偏颇;要广纳贤言才不会偏听偏信。皇后在管理后宫的时候,也要做到均壹,才不会造成积怨难平。对自己的亲生子女和其她嫔妃的子女也要做到均壹,不能溺爱某一个造成赏罚不均。在这些方面,太姒做的非常好,周文王有几十个子女,太姒自己亲生的就有十个,太姒把家庭操持的井井有条,均壹对待每一个子女,让周文王专心国事,没有后顾之忧。太姒还培养出了周武王这位一代明君。

李白的〈白鸠辞〉其实是对古代名家《诗经》注释的一个补充。“白鸠之白谁与邻”借喻未婚女子贞洁无瑕。“霜衣雪襟诚可珍”借喻未婚女子气质清雅高贵。“食不噎”借喻未婚女子即使在进食时都能保持优雅舒缓的仪度。“性安驯”借喻婚后女子对待夫君婉约温顺。“首农政”借喻婚后女子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要提醒夫君,自己也要做好本分。比如:每年应该祭祀的时候;后妃还要提醒国君亲耕籍田,后妃要带九嫔等到桑田劳作,后妃还要亲自替国君制作祭祀穿的衣服,等等。不同阶层的已婚女子也要做好她们那个阶层的本分之事。“鸣阳春”,因为“阳春”在古汉语中可以比喻“德政”,所以此处借喻后妃或诸侯国君夫人要协助夫君宣教德政。

如果说“维鹊有巢”是对结婚前男子的要求,那么“维鸠居之”就是对女子德行的要求,女子至少要具备均壹的美德才有资格“居之鹊巢”。“维鸠居之”还有一个言外之意是说,从今以后,这个家就交给这位有贞静均壹女德的太姒来操持了,女主内,男主外。“维”除了当语气助词外,还含“只有”的意思。(只有鹊有巢,只有鸠才配来居之。)

“百两御之”与“百两将之”,讲述诸侯之嫡子长女迎亲和送亲皆百辆车(卿、大夫、士等官员依次递减,普通百姓最多不超过二辆,否则算逾制)。除了说明中国古代不同阶层的人结婚有不同的迎送亲规格之外,这里还有门当户对的意思在里面。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夫妻的因缘是天注定的,所以《诗经.大雅.大明》在称赞周文王与太姒两人的婚姻时说:“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周文王刚一出生,上天就安排好了他与太姒的缘分)。”而上天安排的缘分,也需要有人来做,才能成事。所以婚姻礼仪中界定了婚前的男女必须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流程去走。父母亲请媒婆去撮合时,肯定会要求媒婆在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的圈子里找寻,又经过问名、纳吉等流程的把关,这样文定的婚姻就是被上天认可的。上天安排的缘分也在其中了。这是门当户对的一种情况。

门当户对的另一种情况是,在中国古代,从皇帝、朝廷官员到普通百姓之家,基本都有宗教信仰,大部分都是尊崇儒家学说。但也有信仰道家学说的,有信仰佛家学说的。如唐朝的唐玄宗、李白等信奉道家理念,而同一时期的王维信奉佛家理念。所以官宦或普通百姓之家在同一个宗教信仰的圈子里为子女操持婚姻之事,这也很正常。

特殊情况的如皇帝钦定的婚姻,也算是“天作之合”,因为中国古代君权天授,皇帝是天子。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喜鹊辛苦筑完巢,布谷鸟把它当了家。这位姑娘要出嫁,娘家用一百辆车子送亲为了她。

对《诗经》有研究的读者可能看到笔者在“方”字的注释上与历代名家均不同。笔者个人浅见,要确切理解“方”的意思,应该参考春秋战国时期典籍中“方”字的用法,因为《诗经》是孔子在春秋时期编辑的。所以笔者例举了那个时期典籍的用法,“方”的意思是“等同、相同”。“维鸠方之”的言外之意是说:新娘嫁过来之后,她在家中的地位与新郎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婚后男女双方在家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呢?《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此段文字大意是:“新娘到,新郎向新娘作揖并携新娘入新房,两人吃同栏牢里养的牲肉,剖一瓠为两瓢,新婚夫妇各执一瓢,斟酒以饮。象征着夫妻俩体同一心、不分尊卑、相亲相爱过一生。”

所以,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并无“男尊女卑”这一说。古代的史学家也没有人敢这样写。因为这不仅是对自己母亲的不孝,也是对皇后的大不敬。宋朝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说: “皇后敌体至尊(皇后与皇帝的地位相同),母仪四海。”(《论后妃封赠札子》)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喜鹊辛苦筑完巢,布谷鸟住进兴旺了它。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娘家各用一百辆车子迎送亲来成全她。

笔者认为“盈”在这首诗中是个多义字,“维鸠盈之”的言外之意是:只有这位有着贞静均壹等美德的姑娘(维鸠)嫁过来后,这个家才会(婚姻)美满、(家业)旺盛、(衣食)丰足、(子孙)众多。

结语:这首诗以鹊巢起兴,讲述了中国古代正统的婚姻礼仪。男子在结婚之前须经过努力考取了功名(或世袭功名),并有德行彰显于外,如“鹊之有巢”;女子必须从小受过女功女德的教导,如“鸠”之有均壹的特性,才能出嫁并“居之鹊巢”。迎亲及送亲须按一定的规格;男女双方结合须门当户对。用“维鸠方之”来借喻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地位是平等的。用“维鸠盈之”来比喻只有娶德行兼善的女子为妻,家庭才会兴旺发达。@*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关雎不乱偶而居且勤劳,用以教化人,要求倾慕中的男女和结婚后的夫妻必须感情专一、勤劳……
  • 通过学习《诗经》也能大致的了解一些中医的知识。因为过去读书人不是每个都能在朝为官,即使不能为朝廷出力的,在乡中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民众,行善积德。
  • 本诗用“比”来起“兴”,“采采卷耳”象征着天下百姓;而卷耳的嫩叶象征贤人或贤臣……
  • 这神奇的诗篇,可说是一首预言诗。告诉人们当社会出现某种现象时,该如何应对…
  • 〈樛木〉诗中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不能有嫉妒心。那么君子或淑女应该怎么做才能去掉嫉妒心呢?
  • 古人常用螽斯比喻多子多福,或比喻此人因不妒嫉而多子多福。也可单用“螽斯”或“螽斯羽”来比喻宽容不妒嫉的品德。
  • 一位女子的妇德很好时,才能操持好家庭中的事情,才能庇荫一家人,这就是“宜其家人”…
  • 〈兔罝〉也是一首神奇的诗篇,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意思完全不一样,刚好一正一反。正的一面是讲太平盛世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反的一面是讲暴政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
  • 古人认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上天赐予的,所以古人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食物来祭祀天地神明。《诗经》中有很多这一类的诗篇…
  • 《诗经》全面展示出周人的社会生活和道德风貌,注重修身的君子之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观以及温柔敦厚的人文品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