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6年09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熙综合报导)粥俗称稀饭,古时称包糜、酏,是东方家庭餐桌上的主食之一。根据《周书》记载,黄帝时期即开始“烹谷为粥”,可见中国人吃粥的历史久远。粥也被古人誉为“神仙饮食”,粥不只能果腹,还有养生作用,加上中药材熬煮便是一碗药粥,对人体健康大有助益。
粥饮是最补的食疗
粥是许多传统家庭的早餐,随着饮食西化,现代人多以三明治、汉堡、冷饮等作为早餐。其实,清晨起床后肠胃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就吃难消化及寒凉食物,会削弱脾胃的运化功能。早上吃粥能暖胃热身,迅速供给身体能量。陆游写过一篇《粥记》,劝人每日食粥,“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
《随患居饮食谱》称:“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现代研究指出,以米煮粥,淀粉可以转化为糊精,大米在缓慢的熬煮中会分解成易消化的小分子成分。粥内含有多种酶,可以帮助消化,喝粥还可以补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
尤其,老年人脾胃功能渐弱,消化能力下降,加上牙口欠佳,口腔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粥容易消化,又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是老年人最好的养生饮食。
明代医书《本草纲目》中记载了62种药粥。清朝《粥谱》里也记载了200多种药粥,其治疗作用之大,可见一斑。煮粥的配科可以任加变换,如失眠者可喝“百合莲子粥”;要提神醒脾、化瘀散瘀就喝“桂花粳米粥”;“金银花粳米粥”可用于风热感冒……喝粥在中国也形成了“粥文化”。
古人吃粥文化有哪些?
中国人吃粥的历史已有三千年,魏晋时代的中原人士便极其讲究食粥。古人会以季节变换,或以养生目的变换粥物内容,达到不同养生功效。
按季节喝粥:
天地之间五行为万物之所依,木、火、金、水代表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依四时五行之喜忌变化养生,春天应喝“菊花粥”,可养肝解毒;夏天喝“绿豆粥”,能清热祛暑;秋天喝“银耳粥”,滋阴润燥;冬天喝“八宝粥”,可温胃健脾。
以养生健身目的喝粥:
各种食材都有不同的营养成效,如失眠者可喝“百合莲子粥”,可安神补心;腰膝酸软者喝“枸杞桑葚粥”,能补肾壮骨;水肿者可以喝“红豆荷叶粥”,清热利湿;大便溏泻者喝“大枣糯米粥”,健脾益气;便秘者可以喝“山药蕃薯粥”,益气通便;小便不利者喝“苡仁玉米粥”,利水渗湿。
《本草纲目》记载:“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Fotolia)
用鲜花做原料煮粥:
鲜花有清纯怡神作用,不同鲜花煮粥有不同的功效,如“百合花粳米粥”可以清心安神、止咳润肺;“桂花粳米粥”可以提神醒脾、化瘀散瘀;风热感冒、咽喉红肿,可喝“金银花粳米粥”;“凌霄花苡仁粥”可活血化瘀、养肝健脾。@*◇
责任编辑:苏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