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10号舱房的女人(3)

The Woman In Cabin 10
作者:露丝‧魏尔

《10号舱房的女人》(远流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6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白色,白色,什么都是白的。浅色木地板,天鹅绒沙发,垂地的生丝窗帘,完美无瑕的墙壁。大厅天花板挂着另一盏施华洛世奇水晶灯。我忍不住停在门口,有点头晕,不只因为闪耀的光线从水晶反射到天花板上,整体尺寸也有关系。

大厅完美复制了五星级饭店的贵宾室,但这艘船的空间好小。现场不过十二到十五个人,大厅已经挤满了。

我环视大厅,寻找穿着平克‧佛洛伊德乐团上衣的女孩。这时身后走廊传来一阵低沉、很有兴趣的声音。

“闪得睁不开眼吧?”

我转过身,看到神秘的雷德尔先生站在那儿。

我说:“有一点。”

他伸出手:“柯尔‧雷德尔。”

这个名字隐约有点熟悉,但我想不起来。

“小萝‧布莱洛克。”

握手时我一边打量他。即使今天稍早他穿着牛仔裤和T袖费力走上连通桥的模样,都称得上是我好友丽兹口中的“男神”了。现在他穿上小礼服,我不禁想起女生之间的经验法则:晚礼服能替男人增加百分之三十三的吸引力。

“所以,”另一名微笑的北欧服务生端来托盘,他拿起上头的酒杯:“布莱洛克小姐,你怎么会来搭北极光号呢?”

“喔,叫我小萝就好。我是记者,我在《迅捷杂志》工作。”

“啊,很高兴认识你,小萝。有幸请你喝一杯吗?”

他拿起第二个香槟酒杯,带着笑递给我。现在才刚傍晚,再喝就太多了,但我又不想显得无礼。我的胃非常非常空,琴酒也还没完全消化,但多喝一杯应该无伤大雅吧?

我于是说:“谢谢。”

他把酒杯交给我,我们的指尖相碰,我不确定他是不是故意的。我喝了一大口,试图舒缓紧绷的神经:“你呢?你在这里做什么?”

他说:“我是摄影师。”

我突然想起在哪儿听过他的名字了。

我惊呼:“柯尔‧雷德尔!”

我真想捶死自己,换做别的记者,从他走上连通桥开始就会紧追着他不放了。

“当然──你替《卫报》拍了那一系列冰帽融化的惊人照片。”

“没错。”

他咧嘴一笑,毫不掩饰自己被人认出来有多得意:“我受邀来拍摄这趟旅程──老样子,就峡湾和有的没的阴暗照片。”

我怀疑地说:“这不是你平常的拍摄主题吧?”

“对。”他同意道:“最近我多半拍摄濒临绝种的动物。我不认为这群人有任何绝种的危机,他们看起来都吃得很好。”

我们一起环顾大厅。针对现场的男士,我得同意他的说法。远方角落有一小群男士,假如发生船难,他们光靠身上的脂肪存量就能活好几个星期。

我认出媒体圈的几张熟面孔:蒂娜‧韦斯是《凡尔纳时报》总编辑,她瘦得跟猎犬一样,戴着比她体重还重的珠宝。旅游记者亚历山大‧贝尔洪,他替几家英法海峡渡轮和航空公司杂志撰写专题和美食报导,身材跟海象一样圆胖。还有亚契‧芬兰,知名的“极限旅游”专家。

亚契大概四十岁,但那张终年晒黑、历经风霜的脸让他显得更老。我无法想像他在这里做什么,他的工作通常是在亚马逊丛林吃木蠹蛾幼虫。不过他可能在休假。

“哇!”我身后有人说。

我猛然转过身。

班霍华。他在这里做什么?他留了一丛耍文青的浓密胡子,朝我咧嘴笑,上次我见到他的时候可没有胡子。

“班霍华。”我轻声说,试图掩饰我多震惊:“你好吗?你见过柯尔‧雷德尔了吗?我和班霍华以前在《迅捷杂志》是同事。现在他替……你在哪家报社?《独立报》?《泰晤士报》?”

“我和雷德尔认识。”班霍华轻松地说:“我们一起报导过绿色和平的活动。老兄,还好吗?”

雷德尔说:“很好。”

他们潇洒地稍作拥抱,男生只有自诩为都会美型男而不屑握手、又没有潮到能碰拳打招呼,才会这样拥抱。

“雷德尔!”一个声音打断尴尬的沉默,我们全转过头。蒂娜滑步走过来。她意犹未尽吻了雷德尔两边的脸颊,完全忽略我和班霍华。

“亲爱的,实在太久没见了。”她的声音浑厚,非常感性:“你答应替我们拍的照片,什么时候要拍呀?”

“嗨,蒂娜。”雷德尔的声音有一丝疲倦。

“让我介绍其他人给你认识。”她娇嗔道,勾住他的手臂,拉着他走向我一开始注意到的那群男子。他没有反抗,只是回头朝我们露出有点可怜的笑容。

班霍华目送他离开,然后转过头来,挑起一边眉毛。他抓的搞笑时机太赞,害我哼笑出来。

“其他人是谁?”我问道:“我知道有你、我、雷德尔、蒂娜和亚契。喔,还有亚历山大‧贝尔洪。那边那群人呢?”

我朝跟蒂娜聊天的一小群人点点头。那儿站着三男两女,其中一名女子大概跟我同年,但服装比我华贵上五万英镑,另一名则……嗯,她倒有点意外。

“鲍莫勋爵和他的好伙伴。你也知道,他就是这艘游轮的主人,也是……我想应该叫公司名义上的老板?”

我盯着那群人,想靠着维基百科照片的印象认出鲍莫勋爵。一开始看不出来哪个是他,此时其中一名男子把头往后一甩,发出宏亮的笑声,我马上就知道是他了。

他很高,跟铁丝一样纤瘦,西装剪裁合身,很肯定一定是订做的。他晒得很黑,仿佛大半时间都待在户外,笑的时候,亮蓝色的眼睛会眯成一条线。◇(未完,待续)

——节录自《10号舱房的女人》/远流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李昀

点阅【10号舱房的女人】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谣言流窜于巴黎的博物馆中,散布的速度有如风中的围巾,内容之精彩也不下围巾艳丽的色泽。馆方正在考虑展示一颗特别的宝石,这件珍奇的珠宝比馆中任何收藏都值钱。
  • 面包片还搁在那父亲嘴边。大家都定住了,愣愣看着自己的热咖啡腾腾冒烟。街上传来一阵妇人的哭喊。哭声,尖叫声,马匹嘶鸣。 父亲起身开窗,狭小的厨房立即冻结成冰。他隔窗叫住一名男子,两人一问一答,街上一片喧哗嘈杂盖过他们的对话。
  • 在这里,人们过去和现在都有一种习惯,一种执著:耐心地把一些思想和形象压进自己的头脑,这给他们带来难以描述的欢乐,也带来更多的痛苦,我生活在这样的人民中间,他们为了一包挤压严实的“思想”甘愿献出生命。
  • 不过,由于他的一位恩师退休住到圣布里厄来,便找了个机会前来探访他。就这样他便决定前来看看这位不曾相识死去的亲人,而且甚至执意先看坟墓,如此一来才能感到轻松自在些,然后再去与那位挚友相聚
  • 母亲不提这些,反而不停地提起在布拉格发生的事,提到伊莲娜同母异父的弟弟(母亲和她刚过世不久的第二任丈夫生的),也提到其他人,有的伊莲娜还记得,有的她连名字都没听过。她几次试着要把她在法国生活的话题插进去,可母亲用话语砌成的壁垒毫无间隙,伊莲娜想说的话根本钻不进去。
  • 当时为什么会选择紫、黑、白这三种颜色?制作玻璃彩珠的新手只要挑选三种不同颜色的玻璃棒,用瓦斯喷灯加热的同时,好像在卷麦芽糖一样卷在不锈钢细棒上,做成圆形。总共有二十种不同颜色的玻璃棒,可以挑选各自喜欢的颜色。
  • 离开英国才一年左右,我几乎快认不出眼前这位回望着我、双颊消瘦的年轻女子。微咸的海风带走了双颊的柔软圆润,我也晒黑了——至少比普遍英国人的肤色还深。
  • 但是打从我们相识开始,我就本能地知道他的厨艺绝不限于料理的前置作业上。他教我的是耐性的好处,放慢脚步好好想想我做的每一件事。
  • 毕竟超过了半个世纪,当然不一样啊!道路和运河都整备得很完善,街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直可说是焕然一新。这里的很多房子曾经付之一炬,很多居民也葬身火窟,经过之后的重建,才有目前的Y町。
  • 狩猎术语中有个颇具启发性的词汇,可以形容这类印痕——嗅迹(foil)。生物的嗅迹就是足迹。但我们很容易便忘却自己本是足迹创造者,只因如今我们多数的旅程都行在柏油路或混凝土上,而这些都是不易压印留痕的物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