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意诗心】杏花 繁枝如画春光里

作者:章华路
font print 人气: 1144
【字号】    
   标签: tags: ,

美而古老的杏花,有着多少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

初春二月,“绿柳才黄半未匀”,古人笔下的“诗家清景”里[1],杏花灿然盛开。

据说公元前数百年的古籍《管子》中已有杏花的记载。中国传统文化中,杏花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二月的别称,第一个就是杏月。惊蛰后三候花信,二候就是杏花。杏花开放时节,雨为杏花雨,天是杏花天,词谱中还专门有“杏花天”词牌。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看到杏花,就会想起这阕宋词《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中的首句,以为颇得杏花风致。

而这清净绝尘的文字,却是出自红尘中九五之尊的皇帝,北宋徽宗赵佶。但写这阕词时,他已在靖康之变中不幸覆国被俘,正在被金兵押解驱赶着与一众人等向北远行。纵使如此屈辱艰辛的行程中,依然有明丽的杏花,并来到这首充满忧思与哀伤的词中,成为唯一的亮色,这被王国维称为略似“以血书者”的词作,又使杏花多了一份别样的凄美。

很多吟咏杏花的古诗词名句流传千年至今,仍为我们熟知,可谓深入人心。如:唐人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人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尤其时任工部尚书的宋祁,以《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被世称“红杏尚书”。王国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更是极高品评。因其《人间词话》的“境界说”,在中国美学史有重要地位。

杏花繁密饱满,常成簇开放。含苞时红如胭脂,渐渐盛开时,颜色由浓变淡成白色。但还是常被以红杏相称,不知是不是因其花萼始终鲜红或深红,枝条也是深红褐色的缘故。杨万里《咏杏》五绝:“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温庭筠《杏花》:“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杏花独特的颜色之美,最是在这粉红淡白相间之时。

杏花白里透着粉红,独特的颜色之美,最是在这粉红淡白相间之时。(Getting Images)

总难忘曾在古长城看到的漫山野杏花,更神往新疆天山雪峰西部伊犁那中世纪遗留下来最大的原始野杏林。千万株随意生长的野杏花,开放在绿色的河畔山野间,错落有致,深浅不一,成团成簇,如云如霞如海。

杏梅,杏或山杏与梅的“天作之合”,好像知者不多,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被古人发现。宋代范成大《梅谱》:“杏梅,花比红梅色微淡,结实甚扁,有斓斑色,全似杏味。”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的中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陈淏子《花镜》:“杏梅,花色淡红,实扁而斑,其味如杏。”

杏与梅是蔷薇科的不同树种,杏梅融合了二者各自的优势与美。比梅花抗寒力更强;比杏花花期长,花大亮丽。杏花单瓣,盛开时白色,杏梅花既有单瓣也有复瓣的,粉红、水红、玫瑰红。有的花美果丰,有的以观花为主少量结果。

杏谐音幸,有幸运、幸福的美好寓意。梅则与媒谐音,“因荷而得藕”对以“有杏不需梅”,谐音即“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需媒”,这个巧妙的谐音对子被称为绝对。其应声而对下联的是明代以神童被推荐入京的少年(据说当时十岁),出上联的是想招他为婿的宰相,少年后来官至礼部右侍郎。典出清代褚人获《坚瓠集》康熙间刻本。

与科举文化有关的“杏园”,唐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故址在西安大雁塔一带。与儒家文化有关的“杏坛”,宋代由孔子后人根据传说“除地为坛,环植以杏”,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正如后来一首诗所写:“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像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2]

与中医文化有关的“杏林”,源自三国时有神医之称的董奉。他医术精妙神奇,却“为人治病不取钱”,只让重病愈者栽杏五株,轻病愈者栽一株。几年后,长成十万多株的杏树之林。他每年以杏林之杏所换谷物两万多斛,赈救穷乏。他行医济世的至高医德得到普遍敬仰和后世医家推崇。在中国,“杏林”早已是医界代称,并形成了以医道医德为魂的杏林文化。

董奉曾仅以三枚丸药将中毒死去三日的人救活。更神奇的是,据被救活者交州刺史杜燮回忆,他死时是被“十数乌衣人”收到车上,“以付狱中”,关进“才容一人”的狱室,并“以土从外封塞之,不复见外光。”他的死而复生,是由于有人宣告:“太乙真人派使者来召杜燮。”

在当地忽然大旱时,董奉应地方官之请,召来大雨。在有人被“精邪所魅”致病,一般医疗方法无效时,他清除“精邪”,使其病即愈。在世三百余年,“颜状如三十时人”。离开人间时,是 “竦身入云中去”。他是一位被写入《神仙传》的仙人,当时有太多的人见证了他的种种神迹,他的杏林被称为“董仙杏林”。杏林文化实在就是一种神传文化。

诗人以“一枝红杏出墙头”杏花怒放的美景,赞美帝乡及对帝乡无限的思念之情。(Pixabay)

注:[1]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2]孔子后裔六十代衍圣公《题杏坛》诗@*#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朱莉利台湾台南报导)民国百年的植树节,全台各地皆有庆祝活动,而能在校园里种出一片树林的活动并不多见。昨(11)日,台南市日新国小于旧校舍拆除后的空地上,种下的20棵胡椒木与8棵杏花树,由学生、家长会成员及各方仕绅执铲覆土。期许日新杏坛吐露芬芳,学子如沐春风,在良好环境、言教与身教的熏陶下,冶炼出高超品德与学识。
  • (大纪元记者李容耕台北报导)台北市妇女会28日举办一项赏杏泡茶茶文化活动,地点选在木栅猫空杏花林茶坊举行,由于天候关系人潮显然少许多,不过该会的伙伴出席倒相当踊跃。
  • 徐熙善写落墨花 墨晕多变色参差 一枝杏花阳春白 无限清新笔底下
  • 为了看一眼“真正”的,而不是室内盆栽的梅花,曾特意在刚放寒假、新年前的一段时间,乘了廉价的硬座火车和夜船,到江南寻访以梅闻天下的地方。没想到始终无缘得见梅花,却与娇黄清香的蜡梅不期而遇。
  • 把那些蜂蝶们竞相追逐的热闹轻轻让出来,直退到“众芳摇落”的寂寞寒冷里,不意竟因此而悠然自得地“占尽风情” …
  •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古老的《诗经》中已有多处提到桃与李。路边有几株野生的山桃花和李花,她们可能是这里最早开放的树花。粉色的山桃花和白色的李花盛开时,周围依然灰色而寒冷……
  • 相传杜鹃鸟啼叫不止流出的血染红了杜鹃花,它声声唤的都是“不如归去”。
  • “雨水”的春天是属于杏花的,早在《山海经.中山经》中就有记载灵山多杏树。 知道“杏坛”、“杏林春暖”的典故来自何处?杏花在我们华族的记忆中、文化里,留下许许多多人生的情怀和典故。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