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裔子女的“心病”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4日讯】“你们谁弹过钢琴?”

华裔大学生的手全部举了起来。

“有谁坚持下来了?”

一半的手放了下来。

“有谁是自己真正喜欢弹的?”

又有一半的手落了下来。

“那你们还要学干它什么?”

“还不是为了让父母高兴。

当问到他们学习中文的态度时,场景也是同样的状况。这类的问答和调查,是美国宾尼佛尼亚大学任教近六年的张剑萍老师对身边华裔学生正在进行的,由于她本人在美国学习期间对比较文化非常感兴趣,加之本人又在从事着教育事业,她始终关心着学生的成长历程,然而,最让她感到不解的是,在这样美国顶尖大学里的华裔学生,从各个方面来说,应该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比起同代的美国学生,为什么他们中间许多人都不快活?

“没有啦,我不是抱怨,当时我爸妈都是为了我好!”

“我爸妈为了我能上个好大学,一直都逼我做这,逼我做那,我现在做到的,挺让他们自豪的。”“我看到父母生活这么艰辛,但是,为了我,付出很多,我一定要报答他们。”

这些华裔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感情,与美国大学生的态度不一样,美国学生认为:“我离开了家,未来的路就是我自己要走的了,父母是父母,我将是我自己。”而华裔子女感激的言语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一方面,他们不喜欢父母对他们的管教,另一方面感谢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因为不要让或者怕父母失望,所以,他们要继续如何如何来做。”听着张剑萍老师这样说,我为孩子们感到疲惫,她说:“你能想到这些孩子的心病吗?他们的内疚和负罪感极其沉重。”什么?怎么会是这样?

不信,来看看周围,哪位华裔父母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要上名校?哪个华裔的子女不是在父母规划的格式中长大?父母教导孩子必须这样或者那样,原因是别人都这样,或者那样,而这些别人,多是指生活在一起的华裔圈子。然而,无论华裔子女做得怎么优秀,有些父母还是永远不满足,永远觉得他还要更上一层楼。这样带了的后果,就是孩子内心永远的不踏实。

华裔父母一起也会交流,他们不解的是:“过去我们没有条件学这,学那,现在给孩子创造了这么多条件,为何孩子不懂珍惜?”可是父母本人没有想到,他们许多自己都没有名校毕业,为何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上名校呢?既然现在有条件了,他们自己也可以去学习钢琴,为何偏偏自己可以用“手已僵硬”,作为借口?

另外,美国父母对孩子的选择和成长,基本是以“随其自然”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和抉择,即使父亲本人是大学校长,如果孩子自己不要上大学,尽管父母也许会非常失望,多半的美国父母都会尊重孩子的意见,更不要说是否一定要进所谓名牌大学,即使有一天孩子进了名牌大学,发现不适应或者不喜欢,孩子要转学到其他学府去,也不是问题。

而我们华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除了管得严格外,就是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记住,我们这样做,还不都是为了你!”“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丢死我们的脸了。”“我们小的时候,哪有你现在的条件,现在我们这样省吃俭用,还不是……”总之,父母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你,如果你不行,怎么得了?这样的事实,真的解释了剑萍老师讲的“这些孩子的内疚和负罪感非常沉重。”我想,这种内疚与负罪感在我们文化中,实际上,就是这样被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确确实实,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特别是在教育上,付出得很多,很多,但是,这样付出的同时,也让孩子很小就承担了一个使命,未来你要偿还报恩回去的也很多。欠与还的节拍如果不相吻合,带之来的就是无尽的亏欠和失控。换言之,中国父母的不知足,不平衡,不感激,造成他们本身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是享受,而是包袱,想想,如果没有快活洒脱的父母,怎么可能培养出快活洒脱的子女?

美国有座最著名的政治外交家摇篮-乔治城大学,华裔的学生寥寥无几,不仅是门槛难敲,更重要的是,吃政治饭,谁能保证饭碗?正在乔治城大学上学的有位名叫耿博的华裔学生,尽管他的化学数学都在美国州竞赛获得前茅,但是,耿博没有走稳定的科学之路,而是抉择了一条与华裔家庭截然不同,竞争剧烈的政治外交家的路。我问他当时的选择遇到过什么阻力,他非常明确地对我说:“我的成长路上,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让父母不失望,而是要让我自己不失望。”耿博心中洋溢出的自信和幸福感,在他的言行话语中表现得淋漓至尽。

选自《陈屹视线》专栏系列(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报记者李娜芝加哥报导】4月10日﹐至少50多人参加了在利荣华酒家2楼举行的华商会季度会员大会。会长施伟文向与会人士表示欢迎﹐其中有很多人是新会员和正在考虑入会的人士。2002年华埠亲善小姐也出席了会议并接受了大家祝贺她在1月份举行的世界华裔小姐竞选中取得了前5名的好成勣。25区区长丹尼.苏礼仕﹑芝加哥市长副幕僚长李双振﹑新近当选第5行政区州众议员的肯. 邓金也出席了会议。图﹕华商会施伟文会长( 二排右三)等与25区区长苏礼仕(左二)等来宾合影。
  • 总部设在新泽西州的美国法轮功之友(一个非营利性人权组织)目前正在发起一项全国范围的广播传真活动,旨在帮助美国华裔人士了解法轮功的真实面貌和它在中国受到的不公正镇压。
  • 五名华裔蛇头于本周二在美国迈阿密法院提堂,五人涉嫌于过去七个月内,协助十八名内地人士由福建分三批“屈蛇”进入美国。当中一批人蛇曾以本港作为中转站。

  • 【本报纽约讯】近数年间由于华裔新移民大量前来美国定居﹐由于环境的变迁﹑语言的隔阂﹑工作的压力以及许许多多客观的因素﹐造成很多家庭失和﹐甚至家庭暴力事件。
  • 由华裔研究员廖敏妃博士领导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强森癌症中心研究小组,在老鼠实验中发现,能帮助身体找出、并且摧毁既有脑肿瘤的癌症疫苗,似乎还可指导和协助免疫系统预防癌细胞再出现。
  • 由休士顿大学所主办的华裔妇女乳癌防治教育计划将于5月4日在侨教中心举办免费的健康检查。
  • 澳洲悉尼市一对华裔夫妇上周六晚和八个月大女儿散步回家途中,妻子遭三名陌生男子出言侮辱,丈夫反唇相讥后惹来横祸,被对方用利刀狂刺三十刀危殆,警方认为事件涉及种族成分。
  • 据了解,美国检调单位已针对上周破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电脑软体仿冒案,寻求台湾当局协助,显示了涉案的华裔人士中,有部分可能来自台湾。
  • 本报记者大雨密苏里州圣路易报导】 4月17日﹐著名华裔女作家闽安琪应圣路易圣路易郡图书馆邀请﹐前来本地向读者介绍她的新作《野姜》(Wild Ginger)。这也是她十城市访问计划的第一站。下午三点﹐闽安琪在Lindbergh图书馆为慕名前来的读者作了生动的演讲﹐并于晚七点为她的新书签名。图: 闽安琪在圣路易Lindbergh图书馆作演讲。
  • 新加坡治安向来安靖,周二却发生一九六五年建国以来的首宗校园枪击案。一名印度裔银行保安人员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找寻在研究所行政办公室工作的妻子,但两人疑发生争执,他枪伤妻子和另一名华裔女职员后,吞枪自杀。警方正就事件展开调查,相信涉及家庭纠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