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9月4日讯】看《康熙王朝》时,当看到小康熙玄烨在父亲顺治皇帝面前熟背《师说》之时,我想起了康熙皇帝以诗下旨的一段趣事。
有一天,康熙皇帝出外郊游,忽然看到远处林阴道旁立着一尊巨人,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尊雕像。康熙兴致勃勃地指向石人问道:“可知这石人叫何名字?”身旁正有一个翰林随行,急忙趋前答曰:“回万岁,这石人名叫仲翁。”康熙一愣,周围的文武官员也一惊。然而,康熙并未再说话,继续驱马前行。
其实,这石人名叫“翁仲”,相传是秦朝大将阮翁仲的造型。此人身高体壮,力大无穷,勇猛善战。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南下侵犯,边境很不太平,秦始皇派阮翁仲领兵出征,回击匈奴,立下汗马之功,死后特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又制作巨大石像纪念,代代相传,都尊称为“翁仲”。
没想到这个翰林竟然把世人皆知的“翁仲”说成了“仲翁”。如果是武将说错,那还情有可原,堂堂翰林,就不能容忍了。
次日上朝,群臣议事,当场并未提及此事。然而,康熙退朝回宫之时,御案上留下他的亲笔谕旨,是一首小诗:“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
康熙在诗中有意颠倒用词,将“功夫”写成“夫功”,将“翰林”写成“林翰”,将“通判”写成“判通”。这既使全诗押韵,又极妙地讽刺了那位草包翰林,将他贬出京师,到江南去做个县吏通判。
摘自《新民晚报》(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