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天妇罗” 注意这些细节才能引出美味

作者: 早乙女哲哉(そうとめてつや)

人气 459

生吃更好吃的食材,没有必要特地制作成天妇罗。这是我的天妇罗哲学。

食材的脱水作业

无论是面衣酥脆的口感,或是油的风味,确实都是天妇罗其中一项奥妙之处。然而,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实是活用食材本身的味道。有件事要说在前头,倘若有其他任何料理方法,更能引出食材的美味,就不必非得制作成天妇罗。

反之亦然。总归而言,制作成天妇罗后,无法让美味度提升的食材,就不应该将其列入选择。

举例来说,生的明虾含有丰富的水分。水分中也包含许多美味成分,但两者若是同时呈现于味觉上,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说得好听是“独特的风味”,说得难听则是“有味道”。此处的味道是指明虾的腥味或铁锈味。然而,若完全没有那股味道,又会变得无味无香。

追根究底,味道和美味一体两面。若要让品尝的人感受到美味,只要适当调和食材的个性即可。如此一来,虾子独特的味道就会立刻变化为美味的鲜味。

大明虾常用于日本料理。(Fotolia)

该怎么做呢?只需要去除虾子多余的水分即可。而这也是“天妇罗”这种料理方法存在的理由。

天妇罗的做法可以说是“以面衣做为让食材脱水的媒介,同时进行调整及整合”。

我们所做的事,就如同化学课本上出现的教学内容。所谓的专业料理人,首要前提就是有逻辑、有系统地掌握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上暧昧无法厘清的部分就置之脑后,例如,为什么能从顾客身上获得金钱?就算或许偶尔能碰巧做出美味的料理,但也无法称之为专业。

明确的想像图

经常被问到“这个食材需要油炸多长的时间?”。我一律回答“炸到食材变好吃为止,趁还没有变难吃之前起锅。”面对虚无缥缈的问题,只能苦笑以对。若是有点慧根的的人,应该能马上理解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事。

没有所谓固定的油炸时间。只要水分干得差不多,美味开始苏醒,就是从油锅捞起的时机点。

假使放着继续油炸,虽然虾子的味道会渐渐被除去,但美味也会因此消逝殆尽。正因为味道和美味是一体两面。

若是海鲜的话,除了肉质会变僵硬外,还会包覆着一股厚重的油腻感。

油炸时间不言而喻,会根据食材而有所不同。即便是同样的食材,也会因为大小和鲜度产生细微的改变。面衣和油的状态,也会造成变化。由此可知,几分几秒起锅都是骗人的。

如果说得如此详尽仍无法理解、认同的人,应该是不看着料理杂志的食谱,连一碗味增汤也做不出来吧。电视台和杂志的采访记者们,总是纠缠不休地问油炸时间的态度,正是操作手册文化(过于仰赖操作手册,只会遵循手册内容行动,无法融会贯通、随机应变)横行的弊端。

然而,若在水分散得差不多时起锅,明虾的肉就会处在三分熟的状态。而我所希望的,就是炸出中心为三分熟的明虾。三分熟的状态最能品尝到虾子的鲜甜滋味。某次吃冰淇淋时,我的脑中突然浮现出这个道理。比起冰冰凉凉的时候,慢慢开始融化的冰淇淋吃起来反而更甜。一旦开始融化,尝起来就会愈来愈甜美。

换而言之,人类的舌头对于食物甜度的感知,会随着温度改变。我认为稍微高于体温些许的温度,就是能品尝出明虾最鲜美的甜味的温度。

如此这般,我会将明虾的中心控制在四十度到五十度之间,并留心注意维持面衣的轻盈酥脆。

为此,必须在短时间内透过高温油油炸完成。很多人都说“我喜欢吃明虾的尾巴”,但我的作法并不会将尾巴炸得如此透彻。第一次吃到炸成焦黄色的虾尾巴确实会觉得美味。但若把尾巴炸到呈现焦黄色,肉质会变硬。没有笨蛋会注重虾尾的口感,胜过虾肉的美味。

用剩的蛋黄
炸虾天妇罗。(shutterstock)

透过这种作法所炸出来的明虾,面衣是金黄色,虾子的表面是火红色,内在则是雪白色,而雪白色的虾肉中,能微微看见受热过的痕迹,以及三分熟的透明感,这就是完美呈现渐层变化的明虾天妇罗。

每天不厌其烦地持续练习后,光看着油锅内的明虾,脑海中就能浮现它的剖面图。我能够明确想象出从表面到中心,虾子呈现渐层的画面。

水和油的交替作业

虽然先前提过“天妇罗就是一种控制食材脱水状况的料理”,但食材会因为脱水的程度,以及情况产生变化,例如大眼牛尾鱼和星鳗的味道强烈,所以作法不能和明虾相同。大眼牛尾鱼和星鳗,是一种必须炸到连小刺都炸到十分透澈,才会变得美味的食材。

为什么会发生“脱水”的现象?原因当然是因为油所传导的热能而引起。

油本身就带有脱水的能力。油、水不相容。因此,当食材内含有的水分蒸发之后,油会取而代之,进入食材内部。

换句话说,天妇罗也能说是一种油水交替的料理手法。虽然,低温油也会产生脱水现象,但随着温度的上升,脱水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

前面有提到,工作时我能够想像出食材的剖面图,这正是能够掌控脱水状况的意思。我明确说过“天妇罗是靠声音去油炸”,而我所指的就是听脱水的声音,脱水的声音简单来说,就是泡沫的声音。食材每一分、每一秒的脱水状况,同时也会显现于泡沫的状态上。

一开始脱水的声音是“噗嘁噗嘁啾—啾—”,接着才会转变为“咻—咻—”(透过声音模拟)。与此同时,泡沬也会从大变小。若能仔细看清楚这个变化现象,即可轻松掌握起锅的时机点。换而言之,唯有灵活运用五感,才能做出完美的天妇罗。

理想的面衣

如果要流畅且平衡地完成脱水现象,亦称作交替现象,面衣的角色就变得极为重要。再怎么说天妇罗都会包裹面衣。而我所指的,并不是连面衣都必须非得炸得极其完美(以结果来说,面衣不能炸得很差,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面粉中倒入水,充分搅拌过后,麸质会透过交织作用产生黏性。制作面包时,若水和面粉没有完全结合形成麸质,面团将无法成型,但对于天妇罗来说,麸质并不是令人喜爱的存在。黏性过强的面衣,在火力较弱时,会让面衣变得软烂;透过高温油炸时,才会呈现酥脆爽口的口感。

然而,问题并不只是口感而已。天妇罗面衣内所含有的麸质,会成为阻碍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和油所产生的交替现象。其中,会选择筋度最弱的低筋面粉,原因也是在此。顺带一说,筋度强的面粉指的是:能够产生许多麸质薄膜的意思。

加热天妇罗的面衣时,必须制作无数个气孔。换言之,富含透气性的面衣最为理想。油藉由面衣上无数的气孔进到内部后,才能顺畅地和食材内的水分进行交替作用。由此可知,麸质薄膜无庸置疑是个累赘。

当了解到面衣是促使交替作用发生的管道后,即可根据各种食材的特性,随心所欲改变油炸的方法。像是去除味道、排去食材全部的水分、改变正反面沾裹面衣的厚薄度,或是事先沾上荞麦粉等等。

再者,除了面衣的沾裹方法之外,油的温度,以及从油锅中捞起的时机点,只要能巧妙地控制这三点,就能引出十二万分的美味,凸显食材的特色。为了避免麸质形成,必须调制出透气性高的面衣。

首先,需要事先将鸡蛋、水和面粉全部放进冰箱冷藏。蛋液确实打散后,在倒入面粉前,先和水混合搅拌均匀。接着一边将面粉过筛,一边加入其中,握住调理长筷的手不要施力,慢慢地搅拌。

室温较高时,经过一段时间后麸质会自然形成,因此,面衣必须在油炸的前一刻才开始调制。一开始面衣的浓度可以设定为六分左右,后续再追加面粉调整即可。

调理长筷需浮于钵中一半左右的高度,因此,面衣的上半部必须有一定的浓稠度。握住筷子的手不能施力,即使结块也无伤大雅。

认识“油”

虽说我不太确定是根据什么原因,起源来自哪里,但从以前开始,大家都说最适合天妇罗的油温是一百八十度。我推测或是只是因为以前最高的油温只能达到一百八十度而已。若是使用现今经过高度精炼加工的食用油,自然不必再拘泥于一百八十度这个数字。

举例而言,一般称为沙拉油的精炼油,发烟点为二百三十度。杂质越少的油,发烟点越高。

沙拉油是根据精炼的方法分类,而非取决于使用的植物或是种子。因此,不论是芝麻,或是油菜籽都属于沙拉油的一种。如同生食蔬菜的酱料一般,即便遇到低温也不会结晶凝固,故经过高度精炼加工的油品,即称为沙拉油。正因为杂质含量少,不论香气或是味道都很淡薄,无香无味正是它的特征。

我会选择沙拉油中,精炼度较低的胡麻油,混合其中一起使用。目的是为了活用胡麻油的美味,以及香气。混合的比例会根据季节调整。夏天时沙拉油的比例较高,呈现清爽顺口的口感,冬天则会加重胡麻油的比例,创造浓郁醇厚的香气。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配合季节营造不同风味。而是要让客人感觉到一整年都能吃到品质相同,一样美味的天妇罗。

即便了解油的特性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光靠表面肤浅的知识可是行不通的。唯有透过不懈的努力精进,才有办法融会贯通。

因此,油炸天妇罗时,必须全心全意留心注意油的状态。天妇罗花(炸酥)和沉入底部的炸渣,正是污染油锅的元凶,必须持续不停地将之捞出来。此外,油锅发出的声音和产生的泡沫,这两者的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油会随着使用时间逐渐变质,泡沫会渐渐缩小,声音也会慢慢减弱,最后甚至弱化变为混浊的声音。然而,当这两者的变化,已经清晰到能用双耳和肉眼确认时,肯定为时已晚。因此,必须将自己训练到,能够瞬间察觉细微变化的程度。

如果没有发现油品变质,炸出来的天妇罗会变得糊烂不够爽脆,这种状况与其说是“油炸”,“炖煮”反而更为适切。当油品开始变质,会出现因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油耗味等变化。

若没有在上述这些状况发生前更换油品,会炸出诱发胃食道逆流的天妇罗。话虽如此,但草率不加思考随便换油,是无法做生意的。毕竟,能在变化产生时,马上察觉才是最重要的。

并不是只要将油换新,就万无一失。刚倒入油锅的油容易导致面衣脱落,让天妇罗变得光秃秃的。但面衣包裹状态愈牢固的天妇罗,则愈容易被打散。

为了避免碰到麻烦的油,让工作成果化为泡影,将全新的油倒入油锅后,我还会再倒入一成左右更换前的旧油。只要多下一点功夫,就能让油变得柔和圆滑,油炸起来也变得更加容易。

天妇罗。(Fotolia)

比技术更重要的东西

食材的味道、面衣的特质、油品的力量,以及人类的味蕾。只要能透彻理解上述几项关键,必定能找出藏于其中的最大公约数。当找到答案之后,必须运用头脑和五感,深入研究食材。透过反复不停地练习,就能得到最完美的平衡公式。

虽然我并没有否定书本上的知识,但说到底那些只能称为线索而已。必须亲身感受、体验与了解食材,才能精益求精,迈向最高境界。

此外,无论想学习多高深的技术,只要身为一名料理人,将技术钻研至极是理所当然的事。若要再上一层楼,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亲身感受。

感性是与生俱来的特质。然而,若是能坦然面对世界上所有事物,接纳每个人的想法和心意,我认为就能唤醒存在于自己体内的力量。

(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天妇罗之神:和食巨匠的职人信念》,出色文化提供>

书封。(出色文化提供)

●【超市食材料理】酱烧南瓜鸡胸肉排

●【超市食材料理】酸甜番茄鸡腿排

●【超市食材料理】日式居酒屋南蛮风茄子鸡肉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超市食材料理】豆瓣鸡翅豆芽菜
用五感做面包 “听触嗅视味”体验烘焙的乐趣
自己在家做面包 熟练的秘诀就是经常动手做
自制美味面包 好吃的关键就在酵母前置酵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