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硕壮阔 最具帝王气象的唐太宗诗歌

作者:兰音
唐太宗才兼文武,对于唐朝文学、特别是唐诗的贡献,同样具有首创和先导之功。图为唐太宗像。(制图:夏琼芬/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11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说起古代的帝王诗人,你会想到哪一位?是“秋风起兮白云飞”的汉武刘彻,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魏武曹操?“洛阳女儿名莫愁”的梁帝萧衍,还是“故国悲凉玉殿休”的宋徽宗赵佶?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帝王诗人还应从唐代寻找。请看这位君王:

千里江山,百年帝业,他带着济世安民的使命,披玄甲、诛暴乱,创建一朝治世。

首辟吟源,文质彬彬,他带着雄阔清丽的风神,执椽笔、著辞章,开启唐诗之盛。

他就是唐太宗,唐王朝最伟大的皇帝。他开创了华夏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其武功政绩代代传诵,而他才兼文武,对于唐朝文学、特别是唐诗的贡献,同样具有首创和先导之功。唐太宗不仅是君王,也是一位笔力雄健、造诣极深的初唐诗人。

《全唐诗》开卷之作

《全唐诗》是清朝康熙皇帝主持整理的诗歌总集,搜集唐诗近五万首、诗人两千多位。一首名为《帝京篇(其一)》的五言诗,是这部丛书的第一篇作品。它像一把精美绝伦的钥匙,打开了宏大瑰丽的唐诗世界。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唐太宗,其诗为: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简洁凝炼的几句诗,勾勒出皇帝眼中的京城图卷。唐太宗仿佛站在皇宫的最高处,眺望函谷关以西的秦川大地。这是他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盛景,也是他励精图治开创的贞观繁华。

唐太宗仿佛站在皇宫的最高处,眺望函谷关以西的秦川大地。图为唐太宗像。(制图:夏琼芬/大纪元)

开篇就非同凡响,“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太宗以囊括天地的视角,总览帝京全貌,华丽高大的皇宫雄踞在沃野千里、天险坚固的帝京,尽现帝王气概。前两句活用“雄、壮”二字,充分而传神地表现出皇城的盛大景观和至尊威势,奠定全诗基调。

接下来,太宗转入描绘宫阙林立的宏阔场面,“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对仗工整,语气豪迈。绮殿,形容皇宫之富丽华美,离宫,指的是皇宫之外的宫殿,暗示宫殿数量之众。而千寻、百雉,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宫殿巍峨高耸。

诗歌后两联,结合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皇宫的高度和气势。“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屋脊一望连绵,仿佛遥接迢迢银河;宫观势如腾飞,仿佛直上茫茫苍穹。“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彩云、明日在层层宫阙间若隐若现,回风、流烟自绮纹窗牗外袅袅飘散。四句诗将唐朝宫殿描绘得如梦如幻,如天宫仙境,再次彰显皇家气派。

《帝京篇》是十首的组诗,《帝京篇(其一)》描写帝京长安的风貌,以及太宗在政务之余的休闲生活。其中的第一首,集中笔墨,极力展现京城的雄伟形势和壮丽的建筑群,反映了太宗的治国智慧与高度自信。而这气象万千的宫殿背后,彰显的是贞观时代蒸蒸日上的国力,以及天子锐意进取的雄心。《诗薮》评价此诗:“唐初惟文皇《帝京篇》藻赡精华,最是杰作。”

千古圣君唐太宗,作诗喜用皇家物象、京畿景观,并且达到信手拈来、自然圆融的程度。比如“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体现的王者之风,非一般文人骚客能及,真帝王诗也。

四方征战,平定天下之雄心

史书称赞唐太宗:英明神武,胸怀大志。太宗成长于隋末乱世,豪杰之家,十八岁追随父亲李渊起兵。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最终开国肇基,统一华夏。他是帝王,也是隋唐第一将帅。南征北战的经历,以及一统四海的志向,都是太宗源源不绝的灵感和素材。

唐太宗拥有超越一般诗人的阅历和眼界,他歌咏的是平生见闻感悟与所作作为,与其雄心远图、文治武功相辅相成。图为唐太宗像。(公有领域 / 大纪元制图)

我们读太宗诗,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近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一代英雄兵征天下、谋定乾坤的豪迈气魄。

公元617年,太宗起兵的第一年,他初入长安,遇到了劲敌薛举父子,双方交战两年。期间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大破薛军,成为李唐开国之初统一天下的第一场胜战。唐太宗重游旧战场,依然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一首《经破薛举战地》。

诗歌前四句为:“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唐太宗踌躇滿志,回忆那段铁血岁月。面对强敌,这位少年统帅豪气干云,提戈上阵,无所畏惧,更无不可战胜。因为他的心胸高如朗日,志向洁似秋霜,怀抱终结割据、平定天下的理想,他背负的天命和练就的武勇,终将成就他的英名。

紧接着六句:“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三联工整的对仗和比喻句,节奏急促、气势磅礴,再现千军万马、刀光剑影的激战场面。两军交锋,似闪电骤起、长河奔涌,唐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杀得敌军如星辰殒落。太宗诗语,笔挟风雷,一气贯之,极具雷霆万钧之力,简洁有力地刻画出唐军所向披靡的神威。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太宗笔锋一转,思绪回到现实。他停下轩车,驻足观赏战地今时的景色。“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战争的痕迹,已经被沉沙掩盖,残存的少量军灶还保留着战场的记忆。再看晚霞之下,水波明净流淌;薄雾之中,峰峦如莲绽放。

这静谧壮美的景致,太宗不由想到,他和将士们九死一生的征战生涯,一股慷慨豪情与欣慰之感油然而生。他在结尾感慨地说:“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诗歌情韵至此,从奔放昂扬转为沉稳雍容,也展现出少年英雄到成熟帝王的成长。

唐太宗拥有超越一般诗人的阅历和眼界,他歌咏的是平生见闻感悟与所作作为,与其雄心远图、文治武功相辅相成。“弃纤怀远志,封泥负壮情”,是他上阵杀敌、义无反顾之壮情。“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是他平息干戈、立功扬名之军威。他的言志诗篇,流淌着雄姿英发的神武风度,以及气吞山河的高情远志。

咏物写景,清丽典雅之诗风

唐太宗的诗歌,不独骨气雄豪的盖世篇章,雅好文学的他,也常常以诗眼诗心感受周遭世界,以真心真情抒发君臣厚义。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春日的宫苑内,象征高洁与质朴的兰草尤为娇媚可人,唐太宗为它题一首《芳兰》。接下来的“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二句,描写兰草在庭院中显露出淡雅的色泽,花瓣上凝结的露珠浮动着晶莹的光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是唐太宗送给宰相萧瑀的两句诗。图为《唐太宗二十四位大臣》。右二是萧瑀。(公有领域)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阳光下,兰花的倩影摇曳多姿,微风吹送馥郁的清香。兰花幽丽而芳馨,品性清雅绝俗,君子佩之最是相宜。因而它翘首静待,“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太宗咏兰,亦藉兰花赞扬了天下贤人高士。

即使是摹景状物的诗作,太宗依然心系黎民社稷,不忘君王的使命和责任,在诗歌中呈现典丽雅正的风貌。春日望海,他在洪涛奔流的变换中追慕古代明君,“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王”;梅雨时节,他在绿野芳田的生机中预见丰收之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晚霞夕照,他在百花千林的繁盛中沉思经国大业,“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

唐太宗从起兵到御极,离不开一众文武忠臣的辅佐,因而君臣之间肝胆相照、情深意重。唐太宗也为他的肱骨大臣写下许多诗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是唐太宗送给宰相萧瑀的两句诗。狂风中才能识别坚韧的草木,动荡中才能分辨忠诚的臣子。太宗以此称赞萧瑀在危难时刻的坚毅和忠勇,与鲍照的“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有异曲同工之妙。

“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灞桥上,唐太宗为中书侍郎来济送行。他先后用深悲、独叹,真切地表达对来济的关切与不舍。来济乘舟远行,犹如黄鹤高飞;而山高路远,君臣从此天各一方,将这份离愁别绪渲染得更为深重。

“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以谏诤闻名的魏徵去世后,唐太宗为他送葬、作挽诗,表达哀悼之情。他望着魏徵的灵车,想到这是君臣之间的诀别,悲痛之情汹涌而生,难以尽言,最终化作两行热泪滚滚而落。太宗诚恳而真挚的情感,是另一种英雄气概的表达,也从侧面表现了君臣一体同心,感人至深。

唐太宗存世的诗歌有一百多首,是初唐贞观时期存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歌既有恢宏无双的帝王气质,也具备工整典雅的诗歌艺术,对初唐乃至整个唐朝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先驱和垂范意义。正如《全唐诗》所言:“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启之焉。”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太宗所写的景物诗,艺术成就是相当高的,手法也有独到之处,可是历代却少有人注意到。笔者认为,想研究唐诗,写好唐诗,不可不认真的读一读唐太宗写的诗。
  • 玄武门之变后,太宗执掌朝政,武德九年八月八日(626年),大唐帝国首任天子李渊正式下诏,禅让帝位于太宗。太宗力辞不受,致《陈让禅位表》。高祖手诏再表禅让帝位于太宗,太宗不敢再辞,接受帝位。
  • 唐诗,亦在唐太宗提倡和带动下走向繁荣。太宗武功政绩不必赘述,在文艺方面亦有相当兴趣和造诣。《全唐诗》小传称他“天文秀发,沉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唐音癸签》云:“太宗文武间出,首辟吟源。”二者对太宗在唐诗兴盛史上地位和作用皆予充分肯定。然论者往往关注其地位及文学思想之重要影响,对其诗歌本身则注意不够。
  • 从太宗开始,唐代帝王大都心胸较为开阔,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不搞文字狱,也不勉强压抑人性的自由发展。
  • 唐朝的诗人热爱所处的繁华盛世,也欢欣喜悦地称颂它,留给后人一个无限神往的大唐王朝。然而在这盛世之下,有一个声音发自生命深处,力透金石,贯彻云霄,那就是——孤独。
  •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 他一蓑烟雨,一杆风月,与桃花为邻,以鸥鸟为侣。摇橹清歌,他自沉醉青山绿水,任南北东西逍遥游赏。
  • 东晋时期的一场雪,因浸着那个时代的风流气韵,显得格外晶莹澄澈。那场雪降临在山阴,让出身世家大族的王子猷,蓦然生出了吟诗之兴和访友之心。
  • 青松岭下,是我寻寻觅觅、徘徊又伫立的背影。白云深处,是你潇潇洒洒、超然而飘渺的风姿。隐者,是一个愈是努力深藏行迹,愈是让人不辞辛劳地追寻的神秘名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