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天使和两幅《最后的晚餐》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非凡笔触
文/鲍勃‧科奇曼(Bob Kirchman) 嘉莲 译
画在画布上的《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局部,由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安德烈亚‧索拉里(Andrea Solari)合作于16世纪。(比利时汤格罗修道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47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艺术爱好者涌向意大利米兰的恩宠圣母修道院(Santa Maria delle Grazie),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这幅巨型壁画高约15英尺,宽29英尺(合4.6×8.8米)。凝视文艺复兴时期如此重要人物的真迹,堪为平生幸事。遗憾的是,列奥纳多的杰作只保存了约20%。这幅画能留下来已是奇迹,因为它是运用当时未经考察的新媒材绘制(混合油彩与蛋彩等,绘于干燥的石膏底上),并且随着时光流逝、加上战争影响而受到严重破坏。当达‧芬奇最初绘成这幅画时,它该是多么光彩夺目啊?!

实际上,列奥纳多如何成为杰出的艺术家和多才多艺的天才,也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他是一位名叫皮耶罗‧弗鲁西诺‧迪‧安东尼奥‧达‧芬奇(Messer Piero Fruosino di Antonio da Vinci)的著名法律公证人和一位名叫卡特琳娜‧迪‧梅奥‧利皮(Caterina di Meo Lippi)的农家女之子。由于皮耶罗在社会上的地位,他不能娶这个女孩为妻,因此列奥纳多没能完全获得他的姓。他被称为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城皮耶罗先生家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意思是“来自芬奇的”,芬奇是其出生地)。

假若他获得了父姓“弗鲁西诺”,家人就会指望他要子承父业。而事实是,这个敏感而善于观察的年轻人,随己所愿成了佛罗伦萨画家、雕塑家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的门生。

《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1470—1475年,由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合作。面板油彩加蛋彩画,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在韦罗基奥门下做学徒期间,列奥纳多获许在老师作品《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中描绘一位天使。左侧的天使明显出自他手。有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说:当维罗基奥看到列奥纳多绘制的天使,他放下画笔,再也不画了。显而易见的是,列奥纳多是朦胧过渡效果的大师,这种技法被称作晕涂法(sfumato),从那时起,他的作品总是能通过这种技法识别出来。

《基督受洗》局部,达‧芬奇画了左边的天使。(公有领域)

米兰版《最后的晚餐》

1482年,列奥纳多前往米兰,寻求米兰公爵“摩尔人”卢多维科(Ludovico il Moro,即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赞助。1492年他接受委托,在恩宠圣母修道院食堂的墙壁上画《最后的晚餐》,这是此种环境经常要求绘制的一大主题。

通常情况下,艺术家会以圣餐礼为中心,然而列奥纳多选择了描绘耶稣宣布“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约翰福音》13:21)后的那一刻。他透过使徒们的手势,巧妙地定格了这一刻的紧张气氛。创作这幅钜作时,他有时会手不释笔,从黎明画到黄昏,连饭都不吃。为了准确捕捉基督和犹大的面容,他付出了漫长而艰辛的努力。

达‧芬奇画作《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意大利米兰恩宠圣母修道院壁画。(公有领域)

最终,他创造出了一件杰作,此画于1498年完成。遗憾的是,时间证明列奥纳多为画作选择的基底──石膏底料(gesso)不能耐久:画作完成仅10年,状况就明显恶化。1652年,墙面被切割出一扇门,使得耶稣缺失了双脚。1796年,法国革命军将食堂用作马厩。1943年,这幅画在沙袋保护下勉强躲过了盟军的轰炸。到20世纪70年代,业界认为画上一些区域已无法修复。为保住剩下部分──原画的一小部分,一个修复项目进行了长达21年,于1999年完成。

“画布版”《最后的晚餐》

然而,历史也发生了有趣的转折。在门生们大力协助下,列奥纳多在画布上为《最后的晚餐》原作创作了一件真人大小的副本。这第二幅画的故事,要从1499年7月说起。当时,新登基的法王路易十二入侵米兰。参观这座城市的奇观时,他被列奥纳多的原作深深吸引。作为征服者,他想把这幅壁画带回法国。他找来建筑师和工匠,想方设法希望把有画的那面墙封装起来,再用马车运走。国王的计划失败了──费用过于高昂,更不用说由于墙面的状况,根本不可能完成。

路易十二并不气馁。如不能把壁画带回去,他就要找到绘制壁画的那位艺术家,让他创作一个副本。国王在1507年1月的一封信中告诉达‧芬奇家乡佛罗伦萨的高官们:“我们需要达‧芬奇。”第二幅《最后的晚餐》的创作,很可能是在达‧芬奇工作室的安德烈亚‧索拉里(Andrea Solari)主导下进行的。

由达‧芬奇和安德里亚‧索拉里合作的“画布版”《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作于16世纪,现藏比利时汤格罗修道院。(汤格罗修道院提供)

从构图上说,这幅画是对原作高度忠实的再现。耶稣和圣约翰可能出自达‧芬奇本人之手。有几个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这一点:首先,在二者的面容中,可以看到大师娴熟的柔和过渡技法,远超其他门徒的形象。其效果之突出,与达‧芬奇在韦罗基奥的《基督受洗》中所画的天使没什么两样。专家对这幅画进行X光透视时发现,这两个形象后面没有其他使徒所依据的厚重底稿,似乎是由大师直接画上去的。

“画布版”《最后的晚餐》中的犹大、彼得和约翰。(汤格罗修道院提供)
“米兰版”《最后的晚餐》壁画中的犹大、彼得和约翰。(公有领域)
“画布版”《最后的晚餐》中的使徒巴多罗买、雅各和安德烈。(汤格罗修道院提供)
“米兰版”《最后的晚餐》壁画中的使徒巴多罗买、雅各和安德烈。(公有领域)

至于第二幅《最后的晚餐》是在哪里首次展出的,没有留下记录,尽管我们知道,这幅画一定被国王珍藏了多年。据文献记载,这件作品后来在法国加永(Galion)被占领地区总督的城堡里展出过,一份1540年的总督财产清单提到了它。

1545年,比利时安特卫普附近韦斯特罗(Westerlo)的汤格罗修道院(Tongerlo Abbey)院长阿诺‧斯特雷特斯(Arnold Streyters)买下了这幅画。他当时出了450古尔登的高价。(17世纪的450古尔登,约合今天的55,000美元。)有人猜测,此举是为了反抗加尔文主义禁止宗教艺术。这幅画今天仍归修道院所有,并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他们得以领略米兰版原始壁画当初画成时的样貌。

许多色彩和细节已经从米兰的壁画中消失,但在“汤格罗画布版本”中却清晰可见。而直到让-皮埃尔‧伊斯鲍茨(Jean-Pierre Isbouts)和克里斯托弗‧希思‧布朗(Christopher Heath Brown)为其合著的《年轻的列奥纳多:一位革命性艺术家的演变,1472—1499》(The Young Leonardo: The Evolution of a Revolutionary Artist, 1472–1499,出版于2017年)进行研究时,这件副本才广为人知。两位学者从同仁那里听说了保存在汤格罗的画作,他们的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此作或许确实可以追溯到列奥纳多。

第二幅《最后的晚餐》画作好几次差点被毁或丢失。僧侣们一度把它藏在粮仓里。1929年,修道院在一场大火中严重受损,这幅画却得以幸存。而现在,历经五百余年的画布也亟需修复。由于达‧芬奇的存世作品寥寥无几,有机会保护他最为神圣的画作之一,是最值得做的一件事情。

请访问修道院网站了解有关汤格罗《最后的晚餐》基金Tongerlo Last Supper Fund及此画修复的更多信息。

原文Leonardo da Vinci’s Remarkable Touch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鲍勃‧科奇曼(Bob Kirchman)是一位建筑插画师,与太太帕姆(Pam)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奥古斯塔县(Augusta County)。他在“奥古斯塔基督教教育家在家教育合作组织”(Augusta Christian Educators Homeschool Co-op)教授“画室艺术”(studio art)。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