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一般是在祭灶神、大扫除之后就可以黏挂了。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在千年前的宋代,新年挂“桃符”的习俗就很普遍,但是那时的桃符还不是纸春联。北宋王安石《元日》诗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争把新桃换旧符”,南宋末年都城临安风俗志《梦粱录》记载除夕“钉桃符,贴春牌”。由“新桃”和“钉”的动作来推想,当时的桃符应是镌写在桃木板的对子。
春联何时普及百姓家
在纸上写上祈福的好对子,遍贴千门万户是在明代,那时民间有人称“春联”,而官府行文仍称“桃符”。明太祖朱元璋有个兴趣,就是微服出行观赏春联,玩味春联,乐在其中。他下诏除夕前无论公卿士大夫,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在除夕日于门外贴上春联一副,他将观赏玩味。[1]
再看明代北京风俗记《宛署杂记》的记载,可以发现明代朝廷积极提倡春联,从中央推动到各地方的实况。明朝明令官府,从中央到地方府县在新官上任时,及新年时都要贴桃符、门神;还有如土地祠(土地公庙)、后方宅门等处在新年也要贴“桃符”。甚至连贴多少副、公库给开支多少钱都有详细规定。
可见,由于明太祖透过朝廷的规定,推展了春联普及各级官府以至地方百姓家、土地公庙。明代春联的普及在文学著作中也留下了显影,例如明代的跨时代巨作《西游记》《儒林外史》中都提到了“春联”。
明太祖趣在春联
明太祖爱看春联、赏春联,也爱作春联。他曾御书春联一副,送给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表扬他非凡的功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2]
除夕日,太祖微行出行民间,观赏百姓家门外的春联,乐在其中。一次他偶然看见有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是阉猪的人家,并不识字,还没找人帮忙写春联,于是他亲自动笔为这户人家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后来,太祖再次微服出巡,经过这户阉猪人家,还是没见到春联贴挂上,就问了缘故。这户人家回答说:“因为知道是皇上的御书,就高悬在中堂,每天燃香祝祷圣上,为献岁祈福。”太祖大喜,送了这家人五十两银,帮助他们换个职业。[3]
虽然现代贴春联的风尚慢慢式微了,若在岁末年尾的除夕前贴上春联,迎来春风送暖,同时也将会带给人万里乾坤一夜新的气象!
——注
[1]见:清代陈尚古《簪云楼杂说》“春联”条记述。
[2]见:明代周晖《金陵琐事‧卷一》“春联”条记述。
[3]同注[1]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