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成语典故】

年年有余 古人期待的不是鱼是什么呢?

作者:允嘉徽
年年有余(鱼)。(图片来源:吉祥宝宝年历ㆍ明慧网 )
font print 人气: 245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年年有余”是除旧布新之际,人们喜爱听的吉祥话之一。现代的人们一听到“年年有余”就容易连想到谐音的“年年有鱼”,其实,古人说“年年有余”另有所指,那是什么宝物呢?这宝物源远而流长,要从夏朝末年说起。

五谷皆熟为“有年”

据《史记》记载,周朝的始祖公刘(姓姬,名刘,尊称“公刘”)在夏朝末年丧失后稷官位后,率领周人部落从邰迁到豳(今陕西省彬县),与西戎混居。到达豳地之后,公刘领着族人营建房屋,开垦荒地,努力耕种,不久农业经营发展欣欣向荣,周人的部族也由此兴盛。这段历史见于《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周道之兴自此始”。

周朝人居住的豳,就是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的关中平原一带,那里土地肥沃,适合农业耕种,周族人也充分利用了那里的地利,耕种各种谷类植物,耕稼成了他们的日常重要行事。

各种谷类总称为“禾”,周族人用谷类成熟了来表“年”的概念。

“年”的内涵

“年”的古字写作“秊”(字形演变看下图),上方是“禾”的古文;下方是“千”,表示众多的意思,另一个意思是声音的符号。“秊 ”,即谷物丰收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秊:谷孰”之意,“从禾千声”。《穀梁传》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年”是五谷成熟了之意。(允嘉徽/大纪元)

《尔雅‧释天》说,夏商周三代、唐虞时代的纪年名称各不相同,“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从中反应了不同时代的重要文化现象,在周代,五谷成熟就是生活的大事。

人民要仰赖谷物过活,君王也需要它来养民。古代《墨子》就这么说:“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礼记》就传达了这样的讯息:每年岁末五谷都丰收入仓廪,国家才能正常运作,国家的长官才能利用厚生(“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谷物都成熟丰收叫做“有年”、也叫“丰年”。所以“年年有余”的起源指的是谷物丰收!谷物“年年有余”,是天子与百姓心中最大的期望与喜悦。

五谷“年年有余”,是天子与百姓心中最大的期望与喜悦。(龙芳/大纪元)

开门七件事  禾囊括六件

小小一粒禾谷,都是经过了完整的培育过程,才能成为碗中的食物,所以诗人说“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常说盘中飧,粒米同粒珠”。小小一粒谷就如同一粒珍珠一样珍贵。五谷除了当作主食和做成点心之外,其实用途很多,只是被人忽视了。

仔细数一数,开门七件事中,五谷可以缔造其中六类成绩:柴、米、油、酱、醋、茶的功能都囊括。

它们的杆子可以用来当燃料;稻子的壳叫米糠,可以炼制食用的米糠油;米麦可以酿味噌作调味酱,还可以酿醋、酿酒、造麦芽糖;带壳子的玄米,可以泡出玄米茶。五谷的用途真的是琳琅满目,丰富了人们日常的饮食文化。

此外,禾杆子可以用在建筑上:禾杆子可以盖屋顶;粗糠是墙壁的用材之一;糯米又是抵抗风雨侵蚀的超强墙壁黏着剂。禾杆子可以造船;禾杆子可以造纸,也可以编织生活用品,像是草鞋、蓑衣、草席、榻榻米、垫子和各种手工艺品、玩具等等。小小一株禾,用在食衣住行育乐上,造起广大的生活空间,真是一禾一世界!

在精神层面,人们用种种米麦点心和酒作祀品,祭祀神明,禳除凶厄。比如和过年有关的祭品,如年糕、甜糕、发糕、红龟糕、米络,元宵节的元宵等等,寄托了人们深奥的精神世界!@*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