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二十》)
【注释】
季康子:哀公二年,季氏家主季桓子卒,立子肥,是为季康子,“康”是谥号。季康子为鲁哀公时正卿,凌驾于公室之上,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力的人。
以:或训为“而”;或训为“与”,两训都可通。
劝:劝勉。
临:莅临。可参卫灵公篇语“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讨论】
季康子在《论语》中凡六见。季康子最大的功绩是,迎回孔子。
季康子的父亲季桓子,一度重用孔子,国政大治。齐国很害怕,用“糖衣炮弹”腐蚀鲁国君臣,送来一批美女和骏马,季桓子经受不住诱惑,“卒受齐女乐”,然后 “三日不听政”。孔子愤而离开,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季桓子临去世,对季康子说:“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我死了,你主政后,一定想法把孔子请回来。
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入侵鲁国,叔孙氏、孟氏怨季氏专权,不肯听季康子的号令。季康子任用孔子的弟子冉有、樊迟等,击退齐人。这年,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带着重礼迎孔子,68岁的孔子归国。
季康子多次向孔子问政,本章是《论语》中的第一次。季康子问:怎么样才能使老百姓诚敬、忠心,并且自己奋勉?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对老百姓能够庄重,老百姓便能诚敬;在上位的人能够孝亲慈幼,老百姓便能忠心;在上位的人能够举用好人而教导才质差一点的人,老百姓便能自己奋勉。
读本章须结合上章。上章是哀公问,本章是季康子问。哀公为君而无实权,季康子是臣而掌国政。两人问的问题实际上都差不多,但身份不同方式也不同(形式还是要讲的),孔子的回答也相应有异。从这个差异中,后人可以体会君臣之别,知道怎样得体地说话。
对于本章,明代大政治家张居正如是说:“季康子之问,专求诸民。孔子之答,专求诸己。盖人同此理,吾能自尽其理,而人岂有不感化者哉!”朱熹引张敬夫(张栻)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则理学家语也。
其实呢,孔子是要季康子以身作则、以上帅下、率先垂范。季康子难做到(例如忠于哀公)。此后,还在田赋问题与孔子对立,终不能用孔子。
而孔子呢?“亦不求仕”,专注于文化传承。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哀公二十七年,季康子卒。从某种角度讲,季康子间接地成全了孔老夫子作为圣人的事业。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语集注》(朱熹,载入《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直解》(张居正,九州出版社)
《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论语三百讲》(傅佩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著,三联书店)
《樊登讲论语:学而》(樊登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