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唐太宗为七处战场敕建佛寺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贞观三年的十二月间,唐太宗下诏,为过去行阵作战的地方,建立佛寺,在他《行阵所立七寺诏》一书中说:“纪信捐生,丹青着于图像,犹恐九泉之下,尚论鼎镬,八维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立福田,济其魂魄。”于是在交兵作战、死亡惨重的地方,为敌我双方的阵亡者各建寺刹,延招僧侣。让那些死难的亡魂,闻到晨钟暮鼓之声,能够变炎火于青莲,易苦海为甘露。

第二年五月间,在七处战场上建筑的佛寺一齐竣工落成,太宗还下诏派有道高僧住持。这七所佛寺为:

破薛举于豳州,立昭仁寺。
破宋老生于吕州,立普济寺。
破宋金刚于晋州,立慈云寺。
破刘武周于汾州,立弘济寺。
破王世充于邙山,立昭觉寺。
破窦建德于郑州,立等慈寺。
破刘黑泰于洺州,立昭福寺。

寺建成后,太宗又令虞世南、李伯药、褚绪良、颜师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崇、朱子奢等七位大臣,为以上七寺巽新寺碑志。 @

贞观三年的那一年,天下丰收,斗米三钱,夜不闭户,行旅不带食粮,一年断刑仅二十九人,天下大治。(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在他的著作“中国姓氏”一书指出,李姓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人数约九千五百多万,占全国人口数百分之七点九;如果再加上少数民族和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也是全球最大的同姓人群。燕赵都市报报导,袁义达研究指出,中国李姓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单单李姓称帝的政权就有十二个,在历史上亦是人才辈出,例如春秋思想家李耳,战国水利家李冰、秦朝政治家李斯、西汉名将李广、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不胜枚举。
  • 吐蕃大臣禄东赞奉藏王松赞干布之命前往长安请婚。然而向唐朝求婚者,并非吐蕃一国,周边几个国家都想求得才貌双全的文成公主以便和强盛的唐朝攀上亲戚。太宗李世民并不急于向某使臣许诺,而是来了个“比文招亲”,出了几个难题,全部能答对者,方可向之许婚。
  • 《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凡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21行,行42字。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20行,行40字,文右行。
  •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碑额高106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九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现存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此碑行书28行,行44字至50字不等。
  • 中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的鼎盛,而且李世民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
  •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徵 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
  •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代最大的帝王陵,在距西安约六十公里,在礼泉县东北二十二点五公里处。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飘逸绰约的风姿,也是一位晚明闺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么样的妙人,担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江南自古繁华,山水清嘉,地灵人杰。世家大族诗书传家,女教兴盛,涌现出众多品貌俱佳、文名远播的淑女。沈宜修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处柴米油盐的俗世,却以细腻婉约的心灵,构筑了生命的诗意桃源,更为后世留下了灿烂的笔墨。
  • 有宋一代风雅无双,才子才女更是风华绝代。即使在动荡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浊世佳人张玉娘,其文采可与清照齐名,其德行远追班昭遗风。她如幽兰白雪高洁,在韶华芳龄仙逝,走过了短暂却才情双绝的传奇人生。
  • 中国古代医者悬壶,大多都怀揣着济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从丰富的史料中不难看到,“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写在《大医精诚》中的字句;“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已在历代许多身怀奇术的医生身上得以展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