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垦:峨眉游踪

邓垦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9日讯】久居闹市,心烦意乱;夏日炎炎,酷热袭人。偕妻携子乘火车,转汽车,终于躲进峨眉山中。

  报 国 寺

  报国寺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义名“会宗堂”,清康熙以“报国之恩”之意改名报国寺,为峨眉山的门户,六大名寺之一。

  与各地寺庙一样,报国寺有弥勒殿、大雄宝殿等等,只是更宏伟壮丽。也有不同处。比如五观堂有苏东坡一联:“溪水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便是其他寺庙所未见。广长舌是佛门三十二妙像之一,以不会说谎,不打妄语而名世。寺内还有一件高2.4米的明代彩釉瓷佛,不知何时何地“飞”来,为稀世珍宝,也是其他寺庙所未有。

  游报国寺,不可不读今人刘君照所撰的180字长联,也不可不一睹七佛殿上全峨眉最短的6字楹联。游山玩水者,各有所取。余以为,游山必游寺,游寺必观联,必观碑,必观画,必观书,方不虚此行。

  岚岚、翔翔及同学,侄子杨义、王浩甚至我“老挑”友富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庙门外叼烟捏棍等着与人合影的猴子。我与妻径往寺外凤凰堡松林中,去敲430年前铸成的峨眉山第一大钟。此钟重12.5吨,钟身上铸刻61000多字,号称“天府钟王”,原存放圣积寺。“圣积晚钟”原是峨眉十景之一。寺颓圮,钟还在。相传每敲一下,响声可延约2分钟,深夜时可传到相距120华里的金顶。与妻用手指轻敲了一下,果然钟声訇然,倘用力一撞,肯定惊心动魄了。

  遥想寒山寺的钟声,未必有此神韵?

  伏 虎 寺

  沿着涧谷淙淙,林樾雄深的虎溪而上,即为虎浴廊桥。桥头一联云:“云迷大壑觇龙气,路转溪桥觅虎踪”,令人心惊四顾。而孩子们却已下到溪水中作龙腾虎跃状。石径又把我们带入一片布金林。所谓布金林,是指伏虎寺内外那大片苍翠浓密的楠木。据称为明代所植,因系佛门好事,故赞之为“布金”。拾级而上为伏虎寺,是峨眉山最大的禅院,素有“密林藏伏虎”之称。该寺为唐代行僧心崦开建。宋时名龙神堂。寺内有一件元代铸的华严铜塔,塔身铸4700多尊佛像和《华严经》19万多字,令人称奇。更奇的是全庙覆于翠绿之中,屋瓦上却终年无败叶。康熙皇帝因此题“离垢园”三字赐该寺。

  古时这里地僻林深、野兽成群。宋时士性和尚建石塔“尊胜幢”镇虎患,仍使人心有余悸。宋时范成大游峨眉经此,也只是擦肩而过。100多年前,此处方有“宝殿三层,最宏敞,有五百阿罗汉像”的记载。眼下寺大门高,香火不绝,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仅仅信步于报国寺和伏虎寺之间,峨眉“细而长、美而艳”的姿色便悄然展露了出来。葱茏的枝叶筛下如丝如缕的阳光,仿佛想给这曲曲弯弯的石径镀一层金黄。清亮的溪水跳过如门如坎的顽石,仿佛想给这冷冷幽幽的山谷弹一曲乐章。只有此时此境,才配轻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正如只有登上高峰,才配放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样。

  我此时真想把峨眉的秀色当成最好的晚餐。

  夜 上 峨 眉

  出伏虎寺往左,有一条公路。有一座石桥。有近百家山民比屋而封,依山而筑,开设的客栈、饭店和各种商店,或一楼一底,或两楼一底,错落有致。在眉秀旅店投宿登记后,又伴妻扶子沿陡崖下到深涧戏水,孩子们或游或涉,水花飞溅,余坐石上观。暮色四合,岸上房舍灯火已明,映得四周群峰一片黯然。二侄乐不思寝,被妻一手一个“擒”回旅店。

  凌晨三点,冒微雨乘中巴车登山。车沿瑜伽河下,又沿峨眉河上。车窗外夜深似海,万山沉寂。“两三点雨山前”变成了“七八个星天外”,惊得我眼睛发亮。峰回路转中抵山门售票处,只见一片灯火扑来。原来是山民们在此摆摊候客,卖饭卖面卖水卖药出租军大衣等,叫卖声此起彼伏,令人几疑置身于某城夜市之中。四周黑压压的群山对这如萤的灯火、如蚁的人类该是怎样的目光?

  等候进山门的各型小汽车长龙似地排着,游客们纷纷下车,或打听开山门的时间,或光顾各种小摊 。临五点,山门开启,终于放行。汽车们在山道上你追我赶,不鸣喇叭,只用车灯示让。从司机口中得知,到索道处,游人将排很久的队才登得上缆车,稍晚点就赶不上在金顶看日出。难怪汽车们一路疯狂了。

  车到雷洞坪汽车终点站,已是凌晨五点过。大家争先恐后地在林莽中沿石径往上走。天黑,又不知方向,跟着走就是。翔儿扶着我,不,简直是提着我爬了三华里,终于随人流挤进了接引殿缆车候车廊。

  人,永远也逃脱不了大自然的各种诱惑。

  接 引 殿 日 出

  接引殿缆车索道自1988年建成以来,迄今仍是我国海拔最高,单跨最长,坡度最大的一条高山架空索道。在两条长长的队列中,我一边步步紧跟,一边神想着历代的朝山者攀登的情景。一阵阵寒风翻山而来,人们纷纷拿出早备的衣物或租来的军大衣穿上。就这样等着,一步一步移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未登上缆车。  人们躁动了。而太阳也按捺不住了,象一个睡在层层云被中的婴儿,不停地掀动那云被。人们知道那婴儿将会爬出来,敛声屏气地注视着,似乎又担心他爬出来。因为此处离金顶尚有12华里,大家认定金顶才是看他爬出来的地方。太阳可没有这许多心思,只管在云被里伸手伸脚。云被终于拉开了一道白色的口子,又渐渐透出一抹淡红,并不断扩大甚至镶上一道金边,仿佛有意要造成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氛。

  云被最亮处忽然冒出一点红,人们欢呼起来,犹如大梦初醒。那个红点并不因这片欢呼一跃而出,也不因这片欢呼吓回被中,仍不惊不诧地一点一点往上冒。红点由樱桃变成了红桔,由红桔变成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他终于出来了,鲜嫩鲜红如婴儿的脸。人们又一片欢呼,纷纷伸出双臂,仿佛都想去抱抱这婴儿。

  啊!高踞海拔2540米的接引殿——不是接引众生,而是接引太阳的圣殿,多么美妙的名字!此时此地,峨眉以她母亲般的笑容,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金 顶

  我们终于站在了高凌五岳的金顶上。

  万丈光芒下,首先闯进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牌坊“银色世界”和巍峨的华藏寺。华藏寺,在东汉时称祖殿,又名普光殿。唐、宋时改称光相寺。明代嘉靖年间修成铜殿,明神宗赐额“永明华藏寺”。因铜殿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故谓金顶。清代时华藏寺毁于火灾,光绪12年(1886年)重修。1972年4月,华藏寺又遭火劫。现华藏寺系1986年重建,历时3年方建成。距华藏寺不远,另有一处寺庙卧云庵,系唐代所建,清康熙年间重修,因其终年俯卧于云海之上而得名,又此庵系以锡瓦覆盖屋顶,故又有“银顶”之称。

  金顶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日出未赶上;云海未出现;午后佛光才显现,且未必天天都显现;圣灯非天黑不出,且未必天黑后就有。摆摊的山民说:近来一直没有出现过佛光、圣灯。看来,我们是与“佛”无缘了。

  一家人围坐在华藏寺外的台阶上,一边吃随身携带的糕点,一边举目四顾。东望岷江如练;南望二峨、三峨如鼎;西望晒经如台,雪山如晶,瓦屋如棚;北望青城如碟。这一幅幅清晰如画的山河图,足以填补未遇四大奇观的遗憾了。

  舍身岩畔,壁立深渊,二侄依栏俯看,妻大恐,紧攥二侄手,怒斥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也真是,这地方从古至今“闹”走了多少善男信女的性命?忽然,一股股白烟似的云从舍身岩下升腾起来,如一把把遮阳伞,撑立在浩浩的晴空;如一叶叶小白帆,飘浮在荡荡的天海。

  该不是那些亡灵解脱人世后的一种炫耀吧?

  山 匪

  购杖步行下山。一路上消消停停,不觉已至天门石,有二石峙立如门,旁立一碑。行至桫椤坪,杜鹃花特多,烂熳如海。桫椤,系峨眉山杜鹃的别称,古时又称石楠花,与峨眉山的报春花、珙桐花并称三大名花。珙桐,为我国独有,当地佛教徒称之为“象耳花”、“佛手花”,又因花状若飞鸽,故又叫“鸽子花”。

  到一处小庙前,我独自去朝拜,妻在路旁小卖店等候落在后边的翔翔等人。正细读庙前一联,忽闻路上人声鼎沸,一大群山民在小卖店旁争吵。我急忙奔过去挤入人群,发现两男子扭住翔翔的手,一男子抓住翔翔的衣领,说他偷采了花草,非罚50元不可。翔翔一再声明是在路上捡到的一个花环,并非他偷采的。我一见脑门一热,扑上去就扭那抓衣领的手,妻和友富扳开了另两人的手,一场争吵遂愈演愈烈。我坚持到雷洞坪派出所去解决,拒不认罚,随即带眷往山下走。几个想发财的山民一路尾随,边走边恫吓,说“不拿钱,就在这七里坡(古称八十四盘,俗称三倒拐)把那老东西推下去!”友富担心把事情闹大,悄悄拿了20元给几个“抢匪”,方才“消灾”。五十八年前,民国元老黄炎培游峨眉,“沿途土人携工具作修路状”,黄“大感动”,后恍然悟到上当受骗,不敢“从丰的赠与”了。那时的土人似乎“文明”得多,用一种“善举”的姿态骗钱。今天的这场活剧,俨然是“披着执法的外衣”拦路抢劫了。

  坡 连 坡

  又到了接引殿。黑夜中不知她的容貌,阳光下才看清她的身姿。接引殿,原为高山名寺之一。宋时名新店,明初改称接引庵,又称朝阳阁。清顺治年间扩建。寺中诗人墨迹手稿甚多,所藏书画楹联堪称宏富,可惜1953年一场大火尽成灰烬。下行三里到雷洞坪。雷洞坪位于海拔2430米的峭壁上,常闻雷声发自壑底石洞中,故名。唐、宋时称雷洞祠,明代改名雷神殿。现仅存一亭。往下是连望坡,陡峻得很,俗称阎王坡,古时有印度和尚在这里“缚木架石,以引行者”,故又称胡僧坡。再下罗汉坡,遇上山的游客称:下面猴群拦道,一女孩的背包被抢云云。众大愕,遂结伴二十余人同行。猴群的确出现在道旁树上,但并不比“执法”的土人更凶恶,一抓石、一挥杖,猴群即逃避。到了洗象池,松了一口气。但也如范成大一样,只是一场“错欢喜”。这洗象池,原名明月池,明时改称初喜亭。清康熙时扩建,题名天花禅院。乾隆年间,僧人根据普贤骑神象登峨眉在此汲水洗象的传说,雕石象置池畔,故改称洗象池。“象池夜月”为峨眉十景之一,神往久矣。今下山从后门入,前门出,买票穿堂过而已。最令人不解的是,普贤所骑的一匹大白象,竟深藏神龛之内,帏幔遮掩,极不易察。余绕壁隔隙窥视良久,方粗识大体,怅然出庙。倘在明月之夜,投宿此处,或许我会大欢喜的。

  继续下山,就是若临绝境,行者咋舌的钻天坡,俗称鹁鸽钻天。当年范成大是“以健卒挟山轿强登,以山丁三十夫,曳大绳行前挽之”而上的。

  对此危磴千寻,微茫鸟道,乱峰层逼,穿云入汉的坡连坡,真要仰天长叹了。

  坐 滑 竿

  这腿脚疼痛得越来越难以支撑了。岚岚扶其母,翔翔扶着我硬撑着下了钻天坡。至后来甚至不能直下,只能走螃蟹步了。有几个抬滑竿的人,自洗象池一直跟在我们身后,不停地游说我们坐滑竿,声称定价每华里5元。细一算,从洗象池至万年寺,按图为28华里,每副滑竿即付140元,我一行8人,便须1120元。滑竿这东西,宋代就有,范成大称为“梯轿”。妻子儿女见我一跛一跛的,力劝我坐。抬滑竿的立即围在我身边,左一个“老人家”,右一个“老人家”地拉。我执意不肯,忍着痛往下挨,到了莲花石。稍坐又往下挨,一拐一拐地又挨到了华严顶。华严顶,有“小金顶”之称。抬滑竿的人似乎认定了我们,半步不拉地跟着。我毅然下寺前行,不料妻子从后面坐滑竿追了上来,即下滑竿,拉我坐上去。事已至此,我只有享福了,将所有的背包抱在身上,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抬滑竿的两人,年轻气盛,简直健步如飞,咚咚咚地便下了坡,上坡时也不见慢。至初殿暂歇。初殿,传说东汉时隐士蒲公在此见白鹿,西域宝掌和尚谓之“普贤现相之兆”,蒲公即舍宅为寺,是峨眉山开建佛教寺庙之始,故名初殿。殿门一联云:

  莲花石可为枕,翠竹峰可为屏,滚滚百道泉,到处尽空烟云色;
  蒲公庵位于前,华严顶位于后,遥遥数千年,至今犹有汉唐风。

  妻儿们走下来了。我执意步行一程,让两个小侄坐滑竿。待我们一步一挨赶到观心坡上的“独持半偈,万缘皆息”的息心所时,两个小侄已候多时,且坚决不坐了。大侄说把他的肚子都压痛了,小侄说是哥哥没有和他配合好。这真是童话中的语言!岚岚又雇了两副滑竿,非要我、妻、友富分乘不可,她带孩子们步往万年寺。

  坐滑竿下十里坡,明代王世性谓顶心坡。坡长据称有2500多级石阶,下临深壑,羊肠一线如天梯,一足举,膝与心平,故名。而抬滑竿者,仍是疾步而下。道旁松枝柏桠,擦头拂面,防不胜防。过仙女桥,未见仙。过獠牙锯齿的鬼门关,未见鬼。夕照中抵万年寺外的香山旅馆。孩子们亦一跛一跛地来到了住地。王浩声称:这一辈子也不爬山了。

  峨眉山,你的高壮和险峻,是为了让人畏惧么?

  万 年 寺

  在香山旅馆二楼窗前,遥望万年寺那片蓊蓊郁郁的松柏林,听蝉声蛙声泉声松涛声交织成的天籁之音,恍然有身在尘外之感。

  一夜好睡,琴声不绝于耳,如羽化登仙。

  晨起,沿万缕金光一带松林寺墙至万年寺,果然气宇轩昂,不愧是峨眉山六大古寺之一。该寺创建于东晋,名普贤寺,唐改名白水寺,宋改名白水普贤寺。明神宗为纪念他母亲70寿辰,题赠“圣寿万年寺”。此处“白水秋风”,是峨眉山著名的十景之一。在万年寺的明月池(古称白水池),有蜀僧广浚与李白抚琴酬诗的遗址。传说峨眉山的弹琴蛙就是听了广浚为李白操琴而鸣声似琴。难怪昨夜蛙声如琴流入梦中。进山门右侧钟楼处,立一石碑,为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书的“第一山”三个大字,呈龙跳虎卧之势。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穹窿顶方形无梁砖殿内,有一尊北宋铸造的通高7.35米,总重62吨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铸像,今视为国宝。寺内视为国宝的,还有贝叶经、佛牙、玉印。

  万年寺,因广浚的琴声和李白的诗句唱响天下,我真想在此为李白塑一座金身!

  出寺沿阶下,山民摆摊于道,售峨眉特产雪胆,峨参、峨茶之类。抬滑竿者塞于道,揽乘者。右转下,一石碑题“大峨楼”,头上双岩如拱,如城阙,此处古名灵官楼。下行3华里到白龙洞,又名白龙寺。创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嘉靖年间重建。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就是在这里修炼得道的。白龙洞一带,有大片郁郁森森的楠木林,号功德林,系300年前按《法华经》一字一株种下的,共植69000多株。

  我老是想:这功德林,是否是向白娘子赎罪的一种表现形式?

  洪 椿 坪

  自万年寺下,一路石径皆为水泥浇铸,盘绕于重重楠木林中,煞是轻快惬意,不知不觉便到了清音阁。妻、友富等在清音阁小憩。我与翔翔及同学游兴正浓,即沿水色如黛的黑龙江上行入白云峡,进“一线天”,过万缘、万渡、万福三桥,爬陡坡,到了洪椿坪。一路走来,仅有“路转溪桥忽见”的感觉,这腿似乎越走越“神”了。

  洪椿坪,初创于明代万历年间,塑有千尊佛像,故名千佛庵,匾称“千佛禅院”。清乾隆时遭火焚,后重修。因寺前有3棵高古的洪椿树,改称洪椿坪。今仅存一棵,据称已有1500岁。寺周秀峰环立,古木扶疏,云雾蒙蒙,空翠湿衣,素称“洪椿晓雨”,为峨眉十景之一。洪椿坪的猴子是出名的,都很温顺。寺内左角立康熙赐“忘尘虑”石碑。按一条极不醒目的字条所示,我独自登爬大殿右侧狭窄的木梯上楼,破窗危栏中悬挂着尘封的清末刻制的七方千佛莲灯一具,高约2米,直径1米,刻纹龙7条,佛像数百躯。如此稀世珍宝,竟冷落如弃履,令人心寒。大殿门两侧,挂著名的双百字联,为目前全山第一长联。原联刻于一石碑上,中刻“什邡冯庆樾于甲子(1924年)季秋游此以百字联语纪胜”,后被埋。此联一问世即广布天下,称其“佚名所撰”。1984年夏维修寺庙时从地下挖出,现立于后殿左侧石阶旁,方为早已仙逝的冯君正了名。为彰其事,特录全联如下:

  峨眉画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苍茫:莹然天池荫屋,冷然清音当门,悠然象岭飞霞,皎然龙溪溅雪;群峰森剑笏,长林曲径,分外幽深。许多古柏寒松,虬枝偃蹇;许多琪花瑶草,锦彩斑烂。客若来游,总宜放开眼孔,领略些晓雨润玉,夕阳烂金,晴烟铺绵,夜月舒练。

  临济宗无恙,重提公案,数几个老辈:远哉宝掌住锡,卓哉绣头结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众静安居,净业慧因,毕生精进。有时机锋棒喝,蔓语抛除;有时说法传经,蒲团参究。真空了悟,何尝障碍神通,才感化白犬衔书,青猿洗钵,野鸟念佛,修蛇应斋。

  清 音 阁

  出洪椿坪,沿来路回,路遇妻、友富和孩子们,遂同涉清浅碧绿的江水而下,回清音阁。该阁依山而建,阁势凌虚,翼然上耸,既崇且丽。唐时称牛心寺。阁下的双飞桥,元、明时称三皇桥。传说轩辕帝曾过此桥,故名。从九老洞绕洪椿坪而来的黑龙江和从雷洞坪绕万年寺而来的白龙江交汇在桥下,飞瀑怒出,其间一石悬峙,即牛心石。石上建六角攒尖小亭,名牛心亭。明初,曾与朱元璋一起削发的广济和尚,拒绝了已当皇帝的朱元璋的召见,隐居于此,并以左思《招隐诗》“山水有清音”改此为清音阁。此处风景佳丽,涛声如琴,古称“双桥清音”,为峨眉十景之一。

  是夜,全家人住宿清音阁二楼上。晚饭后摸黑往双桥亭台上坐观。四周峭壁如屏,偶有流萤闪烁浓荫间。清音阁一派电灯光在浓黑的天地间显得特别耀眼温暖。深涧中的流水声王争 琮于乱石之上,仿佛有无数纤纤玉手在同奏着一首古老的名曲。

  回阁欲寝,问题来了。我一行8人共登记两间房。一间男客房4床在楼后右侧,一间女客房4床在楼前左侧。因是5男3女,遂叫年龄最小的王浩住女客房。王浩打死不从。决定以抢铺的方式解决,王浩积极响应,并最先跑到抢得一床,却不见其他男人跑来,方知上当,气极返回。最后宣布杨义以误唆王浩为“罪名”,全体一致将杨义强行抬进女客房。一家人在清音阁楼上跑来跑去,闹闹嚷嚷,真不知楼阁中的三尊大菩萨是喜还是烦?

  在琴蛙们的一片弹唱声中,我一直想:广济不攀龙附凤,白娘子不守天规,李白蔑视权贵,三点一线构成这峨眉山的奇特景观,是不是一种天作之合?明代著名文学家曹学亻全 游峨眉时,发出的那句疑问:“是出山得到解脱,还是入山得到解脱?”我无法回答。

    1994年8月7日草于蓉城府河旧楼西窗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邓垦
  • 邓垦
  • 邓垦
  • 邓垦
  • 邓垦
  • 20年不知鲁连下落了!
  • 公元1979年的2月,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二月不可同日而语的,也大大超出了"乍暖还寒"的境界。这时节,北京民主墙发出的各种声音与中越边境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撞击着中国的天空;这时节,云南十万知青正在穷山恶水中,以罢工、卧轨、绝食、下跪、自杀等形式向世界发出"救救我们吧"的悲号;这时节,成都、重庆、北京、天津、上海、昆明等各地民众纷纷上街 游行集会,呼喊着 "救救孩子!";这时节,成都盐市口、文化宫等闹市街头,声援云南支边青年的大字报,与《516导弹-- 炮轰华国锋、火烧赵紫阳》、《还我河山、还我秋海棠》以及形 形色色的申诉,喊冤的大字报挤在一起,引得市民围观争睹;这时节,成都南河滨江公园一带,青年男女们一批又一批地自带着各种乐器,赶集似的涌占岸边的各个空地,拉起一个个圈子,狂跳着国际舞在成都南河临江东路与十二北街交汇的转角处,零乱地耸着几间摇摇欲堕的平房。其中一间房外院中,用残砖垒起半截墙,隔出一小块空地;一道 "防君子"的柴门外有一棵孤零零的槐树,这就是陈墨的家。
  • 邓垦
  • 今年夏天热得早,周末避暑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 邓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