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生死的抉择

书摘:袁红冰小说体自传《文殇》(十三)

袁红冰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没有休息,没有假日,没有阳光,只有每天都不间断的、阴影下的奋笔疾书。袁红冰的腰僵硬地弯曲了,视野变得模糊了。他的面容呈现出枯萎的灰白,仿佛罂粟花汁液般艳丽的血都注入了著作之中;他那曾在陡峭的峰脊上追逐疾风的步履,也只能像衰朽的老人一样蹒跚在铅灰色的疲倦感中。唯有写作时,他才能听到自己心的跳荡,然而,那心的跳荡声就像烧成暗红色的岩石,不断猛烈地敲击在他寒冷的、薄薄冰层般脆弱的生命上。

“交给当局的那一份份‘悔过书’,那一份份‘思想汇报’,那一份份‘交待材料’,都不过是向秘密警察的脸放出的一个屁──一个音韵悠长的、花哨的屁。只要完成了《文殇》,只要为《自由在落日中》和《文殇》的手稿找到万无一失的保存方式,我就可以重新获得用高贵而美丽的嘴,而不是屁股,同当局对话的权利了!”——越是临近完成《文殇》的写作过程,袁红冰越是不得不经常用这个思想来克服使他的心脏时时痛苦抽搐的疲倦。或许只有在苦役中累死的囚徒,才能理解那种疲倦,但是,袁红冰必须用牙齿咬碎那灼热而坚硬的疲倦,让精神像拖着生锈铁镣的足步,走向写作的终点。

袁红冰曾想在黑牢铁铸的阴影上,为自己雕刻出英雄的容颜,以作为献给中国民主命运的美丽的祭品,以显示自由理想的璀璨魅力。然而,只是为了《自由在落日中》,只是为了那沐浴在无边血海中的诗意的落日,他残忍地将自己高贵的人格践踏在了脚下。猛兽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忍受野狗的侮辱;英雄男儿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得不向自己高傲的面容上撒尿,那是比挫骨扬灰,比被剥皮实草(编注:明朝的一种酷刑,指公开曝陈)更深刻的痛苦;那是比烈火焚身,比烧红的利刃刺进眼睛更惨烈的痛苦,而袁红冰选择了这种痛苦。
写作的完成,似乎意味着痛苦的终结。袁红冰急于走出那血腥气浓烈的痛苦。因为,他急于向战友,也向狰狞的专制政治,证明他的人格高贵;证明他是英雄的男儿;证明他愿意以冷峻的笑,承受为真理必须承受的一切苦难。尽管过去的政治活动遭到了惨痛的失败,但是,他仍然有能力,寻找恰当的政治时机,重召旧友,再举义旗——即便是同王海光结成“铁血兄弟同盟”的时候,一种荒野之狼似的天生的警觉性,也使袁红冰没有向王海光,这个后来堕落为告密者的无耻之徒,讲过在自己的学生中建立的政治关系。而这些秘密警察视线之外的政治关系,就是袁红冰再次向共产党官僚集团发起挑战的力量基础。
《文殇》是一片属于狂风骤雨,属于金色雷电和银色暴风雪的荒原,那荒原上伸展着袁红冰四十多年生命的足迹。在那足迹就要踏上时间的边缘时,袁红冰却蓦然感到了苍凉的遗憾。为了许多战友和学生们的安全,他不能写出生命的全部经历——中国专制政治还要长久地存在,而《文殇》则可能在专制政治死去之前,就裸露在阳光下。为此,他必须将来自于许多美丽生命的真诚情感和峻峭的侠义精神,覆盖在沉默的雪原之下。袁红冰相信,那一定是殷红的雪原。有什么能比出于世俗的原因,而必须埋葬可以令万里长风为之欢歌和悲泣的真诚情感,埋葬在染血的锋刃上做青铜色之舞的侠义精神,更加令人遗憾呢!噢,那是殷红如猛兽之血的遗憾呵。

然而,无论那种遗憾多么沉重,袁红冰踉跄于艰辛写作间的足步,终于逼近了他以高于生死的抉择为自己设定的目标。那耸立在他人格废墟中的目标犹如一块裸露的黑色岩石,深红的晚霞凝重地飘落在那岩石上。袁红冰的目光中闪耀起破碎的野性,他相信,当他像一团将要熄灭的枯红的火焰,倚着那黑色的岩石,无力地躺在浩荡的沉寂中时,一定会有小白桦林翠绿的神韵,轻轻拭去他干裂的心上的血迹;一定会有嫣红的流云,在他荒凉的眼睛深处温柔地飘拂;一定会有从草梢上掠过的青铜色的风,在他耳畔喧嚣,从那荒野之风中,他将听到雄豹的利爪踏碎紫色晚霞的声响——那是他生命的足音。

一九九七年元月十二日凌晨,袁红冰像往常一样坐在台灯下,开始写作。几个小时后,苍白的空虚感突如其来地攫住了他悸动的灵魂。过了许久,当袁红冰意识到他已经写出了《文殇》的最后一句话时,阴冷的黑暗涌进了他空虚的视野——没有期待已久的白桦林的翠绿和嫣红的流云;没有渴望已久的青铜色长风和深红的晚霞,身前身后只是深不可测的黑暗,而他的生命如同一片干枯的黄叶,在那黑暗中飘落。

袁红冰冰冷的身体颓然摔落在肮脏的水泥地板上。他铁灰色的嘴唇震颤着,仿佛要用灼热的亲吻,烧焦那阴冷的黑暗。但是,他却突然感到,那种因向秘密警察屈膝而产生的痛苦,那种侮辱自己高傲人格的痛苦,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以从未有过的残忍,像血迹迸溅的利刃,劈斩在他早已伤痕累累的心上。

袁红冰犹如一只垂死的狼,在冰冷的地板上痛苦万状地扭曲翻滚起来,而拖长的、沉闷的、惨痛的呜咽,似乎能令冷漠而黑暗的虚无,都在瞬间之内化为漫天的暴风雪。
袁红冰的身体终于不再挣扎了。他急速震颤的头颅艰难地抬了起来,灰白、消瘦的面容上冻结着一丝寒冰般炫目的狰狞而冷酷的笑意。突然,他的眼睛里燃烧起疯狂的野性,露出惨白的牙齿,仿佛要撕碎视野中那峭立、坚硬的黑暗,同时,他发出了一声悲怆如狂的长嗥:“青铜色的落日呵,为我作证!‘殷红虚无’的哲理呵,亲吻我枯焦的心中那属于火焰的痛苦!”

噢,那血淋淋的、孤独的悲怆似乎能在铁铸的黑暗上,烧灼出殷红的伤痕。

(节自《文殇》第五十三章。结束。)
※文章由博大出版社授权大纪元首发,欢迎转载,请标注转载自大纪元※

◎有兴趣购买此书的读者请向博大书局购买
订购电话:1-888-268-2698
网上订购:www.broadbook.com
电子邮件:order@broadbook.com(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二十多匹从成吉思汗陵边那片沙漠中冲出的蒙古马,奔驰在黄河南面摇曳着稀疏的苦艾草、沙蓬草和红柳丛的陡峭河岸上。狂奔的马群激起的银灰色尘沙像茫茫的云海,在淡金色的风中翻腾涌动。
  • 色斯娜银白色的蒙古长裙飘荡起殷红落日下的暴风雪的神韵,跃上了舞台。飞舞的马刀如同淡蓝色的雷电妖娆而炽烈地缠绕着她的身体,就像缠绕着银白色的、秀丽的火焰之魂。色斯娜双肩稍稍端起的身影,使她酷似一位少年勇士,在沉醉的狂舞中显出英俊的男儿气概,显出荒凉而又艳美的野性。在飞旋中,色斯娜时时将马刀寒光如冰的锋刃挑战似的,指向舞台下的座席。在那种瞬间,特古斯将军清晰地看到,色斯娜稍稍扬起的美丽面容上盛开着骄傲的神采,而她那黑蓝色的眼睛,在轻蔑的斜睨中,宛似繁星灿烂的蒙古高原的夜空。
  • “那被从云端飞落的雷电劈裂的落日,映在嘎达梅林青铜色的眼睛里——在他的头颅被情人割下的时刻……他就用那燃烧着落日的眼睛向我注视,是的,那落日上被猩红的雷电劈开的裂缝,是一个不能拒绝的遗嘱,可是,我却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那遗嘱意味着什么。我只从那遗嘱中看到了炫目的雷电之火的神韵,看到了刚烈的雄性之美……我记起来了,正是嘎达梅林那把过多的悲怆深深埋在心底的生命;正是嘎达梅林那傲视虚无尘世的高贵的目光,使我走上了寻找殷红虚无的旅程……很久以前,我就领悟了,生命中没有无限和永恒,唯有瞬间属于生命。然而,是殷红虚无的意境告诉我,唯有被美充盈的瞬间,才是生命的极致;唯有激情点燃的瞬间,才真正属于生命。是的,是那雷电刻在落日上的遗嘱,使我疲倦的灵魂仍然附着在枯朽的生命上……可那遗嘱到底意味着什么?噢──,那遗嘱中有火焰炽烈的情调,那也许隐喻着净化之火!是的,只有金色的火焰才配做那美丽生命的墓地,我心中那翠绿的恋情也只有在荒原的野火间,才能化为殷红的灰烬……噢,格拉和白红雪,我的百合花的灵魂——你们快些回来吧!我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但我知道,漫天的野火应该燃起了,因为,我的心闻到了火焰的气息,那气息就像猛兽的血腥气一样浓烈呵!”
  • 大纪元系列社论九评共产党发表之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大纪元特约记者秦越采访了目前流亡澳洲的中国著名自由派法学家袁红冰先生,请他谈谈对《九评共产党》读后的感受。
  • 据发言录音整理)我今天的发言的题目叫做“中国发展经济漫谈”。所谓漫谈是想到哪说到哪。我天性喜欢自由,漫谈正好是一种符合我天性的讨论问题的方式。选择中国经济发展这个话题,是因为现在中国共产党官僚寡头集团向世界炫耀的,向人民炫耀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十一届三中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他们就是以经济发展的成绩来要求对国家权力的垄断,来证明他们垄断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这种经济发展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 “红色恐怖”这颗从毛泽东的权力私欲和共产党专制政治理论中垂落下来的巨大血滴,很快就在中国政治的台布上扩展开来,染红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许多人在红卫兵惨绝人寰的酷刑下死去,更多的人在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下,走上了绝望的断崖。人性在肮脏的血污中受到践踏,而兽性则披上了共产主义的金色长袍,在太阳上作魔鬼之舞。
  • 严冬还没有过去,天空中却已经飘拂起浅绿色的令人想起春风的云缕。一天下午,袁红冰为构思小说,在村外的林边漫步。远处,从灰黑色的冻结的原野上,走来几个裹着灰白色的破旧羊皮衣的农民。尽管袁红冰已经习惯了看到农民们佝偻的身姿,可是,他却感到,这几个农民的身体显得格外弯曲、僵硬,好像就要被风吹断的衰朽榆树的枯枝。等那几个步履迟钝而沉重的农民走近之后,袁红冰认出他们都是这个村庄里的蒙古人。那位曾要他讲故事的生产小队的队长走在最前面。袁红冰同这些农民早已十分熟悉了,可是今天,那位小队长只冷漠、阴沉地向他瞥视了一眼,就又垂下面容,像完全陌生的人一样,默默地走过去。袁红冰困惑地望着这几个农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位远远落在后面的、叫海棠的少女走到袁红冰面前,停住了。她茫然地睁大空洞的眼睛,用苍白的声音对袁红冰说:“我们上午就让叫到公社去了。军代表说我们是‘内蒙古人民革命党’,限我们两天之内坦白交代。要不,就专政我们……我该怎么办?什么是‘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 我的心灵是内蒙古高原上一缕永不停息的风。掠过寂静的大漠,掠过无边的戈壁,掠过风蚀的群峰,掠过辽阔的草原,动荡的心灵呵,只带着风的神韵四处漂泊,唯有落日是心灵永远的追求,因为:我总相信,落日之后会有超越罪恶人世的意境。
  • 一九七六年八月中旬,在离开九个月之后,袁红冰又重返呼和浩特市。他的新的工作单位是内蒙古汽车修配厂。这是一个有一千多名工人的大厂。由于厂长同袁红冰的父亲有很深的私人情谊,袁红冰被分配到机修车间,当维修工——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工种。袁红冰所在的工段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对政治毫无兴趣,关注的只是提级升职,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偷懒一类的琐事。工段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尽管处于炎热的夏季,他头上总戴着一顶黑色的皮革帽子。不久,别的工人就偷偷地告诉袁红冰,这是因为工段长不仅秃顶,而且头皮上布满了脓疮病后留下的疤痕。这个工段长并没有表现出马克思理论所断言的、工人阶级天然拥有的高尚情操,相反,他最浓厚的情趣,就是在伤感的沉思的微笑中,自言自语地说出诸如“大姑娘撅屁股——漂亮的肉蛋蛋”之类淫秽的话,然后,便色眯眯地窃笑一下。似乎他的胡子虽然灰白了,可是,性欲却仍旧像年轻的公驴一样旺盛,这使袁红冰有些作呕的感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