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游纪》(六十一)

兴禄延陵氏
【字号】    
   标签: tags:

第十四回﹕滑雪北国﹐见险勇为﹔观光故宫﹐逢盗惊窃
诗曰﹕路遥知马力﹐艰危见人心。大盗迹如绝﹐桃源不用寻。

读者请勿讶问﹕‘秋瑾女士已被清廷处死﹐岂能像耶苏一般复活﹖’诸君有所不知﹐既然耶苏能复活﹐何秋瑾女士之不可复活﹖况秋瑾女士并未死﹐更不需要复活。读者欲知其详﹐且听在上细细道来。却说当年秋瑾被囚牢狱﹐因革命尚未成功﹐而已身系囹圄﹐不免一股怨愤之气直冲霄汉。再说梨山老母自唐初助她徒弟樊梨花平西以来﹐一直闭洞不出﹐潜心修道﹐静中又收集各种物质原子里的中子﹐吸收贮存于体内﹐加以凝练﹐使能从两手食指上发出中子束来﹐达百丈之遥﹐能穿墙透物﹐中人毋救﹐名之曰太乙中子罡气〔这里的“气”字最好用“旡”字下加四点﹐下同。〕二指禅。练成后﹐常思觅回唯一徒弟传之﹐因人间不平枉法之事太多﹐可使她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俾邪气稍敛﹐正义伸张。一日﹐梨山老母正在云床上打坐﹐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原来秋瑾有难。按秋瑾乃樊梨花再转世。于是她起身出洞﹐驾云东向而去。云头迅速﹐如用仪器测量﹐则为超音速一百倍﹐顷刻已抵江浙地面﹐忽有一股怨怒之气冲天而上﹐阻住云头。梨山老母拨开云头向下一看﹐原来就是秋瑾有难之所。梨山老母忙念动咒语﹐行使法术﹐括起一阵狂风﹐命黄巾力士于风中将秋瑾摄去﹐送往山洞﹐自己即拨转云头回山而去。

再说牢中禁婆送饭时发现门锁不动﹐窗洞如旧﹐而犯人秋瑾却不见影踪﹐忙去报告本官。本官怕丢失重犯会顶带不保﹐于是并不向上伸报﹐只令全衙人役切勿声张﹐暗中查访。奈秋决期近﹐本官无法﹐只得在女犯中找一个面貌相似的顶替﹐这叫‘瞒上不瞒下’﹐也是中国官场的特产﹐否则上报什么稻生五穗﹐亩产万斤﹐等等﹐岂不落个弄虚作假的欺君之罪。只可惜枉死城中又多了一个冤鬼。而家人领尸埋葬也是匆匆﹐所以世人皆道秋瑾死了。只有在上确知秋瑾未死。为自己民族而无私奋斗的英烈是不会死的。

再说秋瑾在狱中只觉得一阵狂风﹐身子忽而飘飘然起来﹐似梦非梦﹐昏昏如睡。过了好一会儿﹐似觉身子落在实地上﹐渐渐睁开眼一看﹐只见已在一间石室里﹐石室一端正中有一石榻﹐上面盘膝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妇人﹐一身打扮似是古装﹐更显得仙风道骨。因老妇人合目端坐﹐秋瑾怕打扰她﹐虽有一肚子疑窦﹐不好问得﹐只能欠起身来﹐靠墙坐在地上。约莫过了半炷香的功夫﹐老妇人张开双目﹐看着秋瑾﹐缓缓说道﹕‘你今世命中该有此灾。现被为师救回山。你且过来﹐待为师替你消除魔障﹐返本归元。’秋瑾知道自己为老妇人所救﹐但不知为何老妇人自称‘为师’。不管如何﹐救命之恩须得拜谢﹐于是忙起身走过去﹐跪在榻前﹐叩谢救命之恩。突然﹐老妇人举起手来﹐在秋谨泥丸宫上拍了一掌。秋瑾忽如大梦方觉﹐想起了前几世的一切前因后果。原来自己乃恩师梨山老母的唯一弟子﹐法名唤作梨山仙子﹐常奉师命﹐数次投生人世。汉时为花木兰﹐唐时为樊梨花﹐北宋时为穆桂英﹐南宋时为梁红玉﹐至清末为秋瑾。梨山老母见她已明因果﹐遂命她起身坐在旁边一个蒲团上﹐把太乙中子罡气二指禅练功要诀详细讲解给她听﹐待她领悟熟记后﹐命她回自己洞室按法勤练。秋瑾遂起身拜谢﹐退出梨山老母禅室﹐回到隔壁自己作梨山仙子时所住的洞室里﹐换上旧时服装﹐开始吸取周遭物体中的中子。这个吸收过程很慢﹐足足费了一年光景才采集到足够数量的中子﹐贮于体内﹐加以凝练﹐使能成束发出。开始时只能射及尺把远﹐数月以后能达一丈多﹐越往后练越难﹐练了数年始达二十丈左右。梨山老母不断在旁加以指点﹐并助她吸收中子。一日﹐梨山老母把秋瑾唤进禅室﹐对她说﹕‘徒儿﹐你二指禅亦已练成﹐虽然尚欠火候。想世人多灾多难﹐我辈修道之人岂能坐视。而今你可化作徐娘模样﹐下山行道。如遇有缘女孩﹐亦可收为徒弟﹐授以二指禅﹐助尔行道。尔自勉之。去吧。’秋瑾领命﹐拜别离山﹐装扮成中年妇女模样。她一路行来﹐只听说革命已经成功﹐满清已被推翻﹐但各地军阀拥兵自重﹐连年混战﹐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秋瑾想﹕‘这能称作革命已经成功吗﹖’(她当然不知道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话。按‘同志’二字不一定非用于革命人士之间﹐凡志同道合者之间都可互称‘同志’。志同道合一起做坏事的人也是‘同志’。做官而一起害民贪污的人也是‘同志’。)所以一路上她着实杀了些残害百姓的军阀与贪官污吏﹐也救了许多被冤屈之人。其后也杀汉奸及东洋鬼子。再后也杀欺压百姓的官僚干部。可惜中国地方太大﹐坏人杀不胜杀﹐好人救不胜救。她这样在世间行道﹐过了大约一百几十年﹐世道才渐渐变好。这其间她收了两个徒弟。一个名叫刘胡兰﹐一个名叫张志新﹐都是她从关押中在临行刑前把她们救出来的。读者不免要问﹕‘中国幅员辽阔﹐人文荟萃﹐难道在长长一百多年间只能收到两个徒弟﹖’列位有所不知。秋瑾侠女择徒较严﹐因刘张二女胸中都有一股浩然正气﹐才能成为秋瑾的徒弟。中国虽大﹐但胸有浩然正气﹐而又凛然无畏的女子怕也不多。就算现代的女强人﹐充其量不过是自我奋斗﹐要出人头地而已﹐其胸中未必有一股忧民忧国坚持真理的浩然正气。又因中国确实很大﹐秋瑾足迹未能踏遍﹐虽或尚有﹐不克邂逅﹐故在一百多年间只收得两个。其后﹐政治日益清明﹐教育日受重视﹐人才大量涌现﹐科技长足进步﹐故而生产力大有提高﹐物资极大丰富﹐生活日渐富足﹐于是人心安定﹐世道渐好。秋瑾遂带了两个徒弟隐居深山﹐闭门潜修。偶或来尘世走走﹐看看世情如何。一天﹐她经过一个小山村﹐有一群女孩在村口玩耍﹐其中一女孩生得骨相清奇﹐身手特佳﹐虽华盖上隐隐透出一股煞气﹐尚不为重﹐如能悉心调教﹐必可化除煞气﹐赋以祥氛﹐且‘武林奇芭’百年难遇一个﹐(不过每部武侠小说中必有一个﹐二个或更多个的‘武林奇芭’出现。在上不写些‘武林奇芭’﹐恐有落后之讥。)如不加以培育﹐使之成长开花﹐而任其老死而无所作为﹐岂非暴殄天物﹐罪过罪过。想数千年来﹐许多天降之才﹐不是未尽其用﹐就是因嫉妒或其他原因而遭扼杀。君不闻﹐李太白虽然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句﹐但结果却是流放夜郎﹐贫病而亡﹐只留下一点诗名与酒名而已﹐可不叹哉。或此亦我材之用也。唯天意是否仅此一用而生李白﹐莫可问也。而世人则惜其才未尽用耳。且许多碌碌庸材﹐甚至屠民之辈﹐却官居高位。杀得人越多﹐做的官越大。不然岂可称‘人血染红顶子’。闲话收起﹐言归正传。却说秋瑾作法﹐刮起一阵清风﹐将这女孩摄回山去。(读者且莫竖眉瞪目﹐怒而发问﹕‘为何秋瑾不明告其父母而收之为徒﹐要如此像绑架似地掳走﹖’读者诸君有所不知。古往今来﹐九洲内外﹐天上地下﹐阴阳两界﹐做一切事都有个模式框框﹐即所谓习惯做法。神仙有神仙的习惯﹐世人有世人的习惯﹐做官有做官的习惯﹐穷人有穷人的习惯。谁能冲破这些习惯﹐谁就是大圣人。然而大圣人也常在冲破了旧习惯后﹐觉得无所适从﹐于是又建立起新习惯。一旦新习惯建立了﹐不但大圣人他自己﹐而且他的继承者﹐又都被新习惯框住﹐再也打不破﹐只能等待另一个大圣人的出现。世间的悲剧常产生在这里。)她就是老四粉金刚魔如鹿。

若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阳光极盛的时刻,在司瑶的眼中,却是天地尽失颜色,只有教人绝望的晦暗。她缓缓闭上双眼,心碎、肠断都不足以形容她的悲愤和痛楚。凭着一股执念强撑着……
  • 千古岁月逝如风 青史长河水流东 皆是天地匆匆客 可想为何来人中
  • 清和善信涌无停,先啬宫参谒圣灵。 御宴酒茶呈宝殿,笙歌礼乐荐明庭。
  • 芒种芒种,花神敬送。 芒种芒种,稻谷紧种。
  • 层峦胸膛里 飞泉如瀑 水声哗哗 幽微山径,老叟踽踽独行 岁月的流淌中 深邃的瞳眸里褪去茫然恍惚 重新面对尘世,逆光迈步向前
  • 雾漫十里连天浓 曦绽一曙破长空 东风涌浪云涛散 碧泉寻仙驾紫龙
  • 山河颤。危崖畔。震灾瘟疫刀兵患。 邪党败。灵魂卖。毒誓追命,众生糟害。坏。坏。坏。
  • 你是一朵圣洁的莲, 静静地美丽不知多少时间。 悄然含苞、淡然地开放 幽幽远远的清香弥漫着那层宇天。 忽然一天灵机一现, 感受着创世主慈悲的召唤。
  • 从张大夫诊室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老院长当年种下的杏树。可是张大夫简直顾不上向窗外看,只要出诊,病号满满的。这一天,随着叫号,病人来到张大夫面前。张大夫见了病人大吃一惊:半月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儿子搀扶下站在了她面前!张大夫忍不住轻轻“啊”了一声,问:“最近感觉怎样?”
  • 城市如一幅流动画 色彩缤纷向八方流窜 人、车、阳伞、招牌看板 各式的字体洋溢不同线条 行走的我好比 手中握着电视遥控器 选择串接的巷道频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