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既被降伏,观音菩萨奉佛陀命去南赡部洲寻找取经人,在表面空间反映的就是大乘佛教将要在中土发展。菩萨途中劝善前世犯罪的卷帘大将、天蓬元帅、白龙太子和悟空等待取经人解脱共去西天。而后来愿往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也是因怠慢佛法贬下界的前如来弟子金蝉子。这里本人认为此五人是表面空间的玄奘法师在另一空间的五个不同的副元神,凭借主元神愿往印度取经的机会共同修炼得正果。
书中记载了唐太宗的一段轶事。也许是在另外空间发现的真实情况,也许就是在我们这个空间发生的历史,只是因为被道德下滑的后人不相信而从正史中删除。不管怎么样,本人相信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
泾河龙王只因起了争斗心与世中高人、《推背图》的作者钦天监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以下雨的点数赌斗,克扣了上界规定的下雨点数而应被杀头。表面上是龙王违反了天定的下雨点数,其实它反映出了龙王的心性已经不符合那一层次的标准了,应该降层次了。
魏徵奉命应斩龙头,因此龙王托梦给唐太宗,希望太宗让魏徵手下留情。太宗唤魏徵下棋以期让龙王躲过此劫,却不知此乃天数,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造成了魏徵梦斩孽龙,孽龙将太宗告上阎罗殿,太宗最终受惊吓驾崩的后果。
太宗此时驾崩原本也是天数,如生死簿所示。但被崔判官改了寿命,延了二十年寿。其实天地本无私,太宗延寿也绝不像书中所写的以旧臣私情成之,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太宗德高望重,且有弘扬佛教,遣送取经人的历史使命,才得以还阳延寿。
之后书中所叙的刘全舍命进瓜,其妻借唐御妹之身还魂,相公不受太宗金银所谢而成全了大相国寺的修建等琐事,均体现了贞观之治时人心道德还比较好的史实,也描述了太宗守信、开明、豁达的高德。也许正是佛陀看到了当时人心还存善念,明君甚有德行,才选择了当时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土。
玄奘法师因为前世轻慢佛法,被贬下界,刚出生便已命运坎坷。但其修炼之心十分坚定,对西去路途之险恶毫不退缩,毅然决定去往西天拜佛求经。这一修炼之心非常可贵。而且神佛安排一件事情一定不是只有一个结果,这一西去,即成就了金蝉子圆满回归,也是扫荡西去路上之妖魔,为黎民除害,更让悟空等人得到磨炼,最终得正果,也使中土大乘佛教开始兴盛,更让后人明鉴修炼的艰苦和玄妙,从而为大法开传奠定了修炼的文化基础。
毕竟玄奘是个修炼刚起步的修炼人,一上路便暴露了其种种执着心。遇到妖魔怕心重得很,遇难总是垂泪。不管玄奘修出神通还是没有功能,取经的事情是佛陀安排的,是必成的,是天定的,所以不管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甚至是生命危险,总会有护法神和其他神只保护他。
在这五个副元神或是五个修炼人中,悟空是悟性最好的。压在五行山下时他早就悔悟了,因此当菩萨一提起保护玄奘取经得正果时,他便满心欢喜的答应了。玄奘既救得他出来,他便拜玄奘为师,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罪业还要还,心性还要修,而且玄奘入佛门多年,深谙佛经,在心性修持上的确可以指点他。同时悟空又深知玄奘的前世因缘,知晓他的每一难的来由,但从不点破天机,只是一心保护其不受妖魔鬼怪的伤害。因为悟空五百年前造下这天大罪孽,终究是因为他的争斗心和狂妄心太盛。所以这次修炼一开始就叫他拜一个全无神通的凡间修炼人为师,也是为了磨去其狂妄心。
天蓬元帅本来也是三界内的神,情中又生色念,调戏嫦娥,犯下了最重的淫邪之罪。太白金星进谏,玉帝饶他免诛,罚下界不得人身,而为猪身,可见犯了色欲这一罪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上天慈悲给他将功折罪的机会,令他保玄奘西去,但是他根基甚浅,心性颇低,不但不想皈依佛门,反而迷恋做妖精。菩萨一番善言也使他有所回转,应了西去之事,但为今后终究不得正果埋下了伏笔。
卷帘大将打破了琉璃盏,乍一看好像无关紧要。但万物都有灵,天界的琉璃盏被打破不就等于是被杀死了吗?而且在那个境界中的神如果心性符合那个层次,是不会出这种错误的,或者是得意忘形,或者是心不在焉,或者是粗心大意等常人心出来了才会犯这种错。所以一句话,还是因为心性不符合标准了,卷帘大将才被贬下界。虽然大将根基不如悟空,心性不如玄奘,但一心保玄奘,去西天,修正果的意志从一开始就十分坚定,果然罗汉法像初现。
白龙太子纵火烧大殿明珠,被其父西海龙王告上天庭,本是死罪。这里看来神是不会因为私情而不守天规的,也就是心性要求的确是非常严格的。菩萨救下他,命他为玄奘做脚力,吃苦还业,以期得正果。【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