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从朱自清的梦来谈大学精神

李家同
font print 人气: 49
【字号】    
   标签: tags:

我们都念过朱自清的〈背影〉,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似乎又看到了朱自清本人的背影,我只能看到他的背影,因为他正离我们而去,不仅如此,我甚至有一些紫色的哀愁,因为他所代表的那种理想主义,也渐行渐远矣。

“大学精神”究竟是什么,是大家都关心的议题,根据北京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的说法,大学精神至少有三个特点:一、耻不如人。二、讲究科学。三、重视实干。后二者大家一定很能了解,我不想在这里解释,关于耻不如人,是指中国在过去曾经受过世界强权所欺侮,现在情况当然改善了,但是很多方面,清华人物认为中国人比不上西方国家,因此清华大学在“知耻近乎勇”的鼓励之下,会更特别努力地工作。

我为了探讨何谓大学精神,还特别去读了杨东平先生所编的《大学精神》,这本书搜集了近年来我国伟大教育家对大学精神的诠释,这些教育家包含蔡元培、蒋梦麟、胡适、陈寅恪等等。令我有些困惑的是,这些教育家对于大学精神都有他们独特的见解,如果我试图在这些大师的谈话中找出一个共同点,一定会搞不出所以然的。理由非常简单,每一位教育家讲到大学精神的时候,他所说的内容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读他们的文章,看他们的演讲,不难想像到当时国家的处境和社会的状况。时代会变,国家社会会变,教育家对于大学精神的诠释一定也会变的。

可是在徐葆耕所着《紫色清华》中,我发现了一则故事,却令我感触甚深,那就是朱自清的日记。朱自清日记中两次记录了他的梦,他梦的不是他得到了什么学术上的荣耀,也不是他快担任什么重要的行政任务了,而是学生对他的学问不满意。

我这个学理工出身的人只知道朱自清会写文章,我们都念过他的〈背影〉,但我就弄不清楚朱自清的学问何在。在这本书里,从朱自清的日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朱自清如何的用功,他常将他准备看的书写下来,单单近代作家,他就要一口气看贝内特、哈代、劳伦斯、韦尔斯、康拉德、尼瑞第斯……等十六位著名作家的作品,不仅如此,他还要读一大堆非常学术性的书。

如此用功做学问的教授,居然仍然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好!这代表什么?这代表朱自清教授不仅仅是一位大师,而且是一位有很好道德修养的人。

我们不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如此有名?正如梅贻琦校长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两所大学有很多大师级的教授,包括:蒋梦麟、胡适、傅斯年、梅贻琦、罗家伦、朱光潜、陈寅恪、朱自清等,这些教授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成就,他们在道德修养上也一直受到我们的景仰,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到现在还怀念当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所代表的大学精神。

任何一所大学的精神,其实永远由这所大学的教授来代表的,如果这一所大学有一批有学问、而又有崇高道德的教授,这一所大学就会成为被人难以忘怀的大学。但何谓道德崇高呢?对各种不同的人,道德崇高会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教授而言,我认为道德崇高和理想主义有关。也就是说,一个道德崇高的大学教授,所作所为,不会基于什么庸俗的价值观,而是基于一种理想主义。

朱自清如此用功地做学问,是为了什么虚荣吗?我相信一定不是,他用功的唯一理由,无非因为他认为好的教授就应该勤奋地念书。我们必须承认,大批有学问的教授之所以如此努力念书,也不一定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是为了追求世俗上的利益。谁都知道,有一些经济学教授得了诺贝尔奖,但他们不替整个人类谋福利,却替一些商业团体操作衍生性金融产品,这种大师级的教授,只有学问,却没有理想主义作为他们的人生准则。一所大学,有再多这种大师,也不会有什么伟大的大学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全世界的大学,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有大师的卓越大学,但是在这些大学里面,我们能够找到傅斯年、梅贻琦、陈寅恪和朱自清的影子吗?

我们都念过朱自清的〈背影〉,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似乎又看到了朱自清本人的背影,我只能看到他的背影,因为他正离我们而去,不仅如此,我甚至有一些紫色的哀愁,因为他所代表的那种理想主义,也渐行渐远矣。@(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