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记(77)

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1944年3月13日

晋察冀边区的司令员是聂荣臻。

聂荣臻,1899年出生,四川人。曾留学法国和比利时,在法国的雷诺汽车厂工作过几年。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莫斯科学习。参加过北代和长征。是即将召开的中共七大的代表。

肖克的兵团在聂荣臻负责的边区活动。

肖克,1907年生,湖南人。是毛泽东的同乡。1927年入党。从中国红军建立起就一直在红军中工作。参加过长征,有一段时期当贺龙的副手。

晋冀豫边区的司令员是刘伯承。

刘伯承和聂荣臻一样,是四川人。他52岁,在苏联学过军事,曾任中国红军总参谋长。在长征中,率领红军的先头部队。
———-

我在约定的时间去拜会毛泽东。他正在房间里踱步,不时看看钉在墙上的几张纸。这是他构思文章和演讲稿的方法。他先把它写下来,再把写好的几页纸挂起来,一两天内对此加以推敲,在原稿上作修改。

1944年3月14日

关于整风。

毛泽东老是翻来覆去地谈他的关于知识分子超党派和阶级意识不明确的论点。

他根据这种论点,对知识分子从肉体上和精神上加以摧残,以毛记的教条主义者和教条主义取而代之。而且,他还在把这个政策套在那些按照原则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身上。

正是知识分子(而且还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推动了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无产阶级的伟大解放运动。据我看来,毛对这一事实是很不清楚的。

列宁写道:
“我们已经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

毛泽东不但不同知识分子保持事务式的合作关系,实际上还对他们采取怀疑的和粗暴的态度。

1944年3月15日

下面是有关朱德生平的另一种非正式的说法。

他出身于富裕家庭,四川人。1924年后参加了革命。在此之前,他在云南军阀蔡锷将军的部队中服役,升任军官。有一段时期,他本人就是一个小军阀。

1922年他去德国,在德国加入了共产党。

1928年,朱德在若干问题上表现出跟毛泽东意见不合,同他闹翻了。可是,他不久就承认毛泽东是他的军队中的最高政治权威。他同意王明的观点,并主张对日本侵略者积极作战。尽管1939年以来,他形式上一直都是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但作为一种惩罚,实际上已被解除了兵权。

朱德主张要有严格的纪律,主张研究苏联军队的作战经验。可是,他对军事以外的任何事情都反应迟钝。

延安人对他很尊重。他们肯定知道他是中国红军的创建者之一。(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八路军的兵力:387,245人。武器:步枪19万支;机枪3,187挺;重机枪360挺;大炮232门。
    八路军进行骚扰、活动和影响所及的地区:在华北为35万平方公里,即占全区领土的40%,有3,450万人。
  • 王明不知道季米特洛夫的电报。人们不可能把来电的事告诉他。情况变化了,毛泽东正力图对王明施加压力,以便不仅彻底搞臭他的政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证明季米特洛夫的电报没有事实根据。
  • 中共中央主席再次召见了我。还是老一套:烛光、勤务兵、哨兵的口令和毛的劝导性讲话。
  • 还是在继续不断地死记硬背“二十二个文件”!
  • 特区正积极筹备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接到季米特洛夫电报之后,他们急忙把列宁的《两个策略》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为会前“学习”的材料。
  • “整顿三风”是一项政治运动,其目的是进行党内思想“整顿”,也就是,反对小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侵蚀,以保持党的马列主义纯洁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