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洪秀全与他缔造的新世界

黄后秀;图:梦子
font print 人气: 1640
【字号】    
   标签: tags: , ,

洪秀全生平

洪秀全在清嘉庆18年出生于一 个农家,卒于同治三年(公元1813-1864)。为广东花县人,幼年读过9年私塾,颇有才气。16岁时,因家贫而终止了学业 ,18岁就开私塾教授学生。由于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有少许的失意。在最后一次道光17年(公元1837年)的应试中,再次落榜后,心理遭受了打击,生了一场大病。

创立拜上帝会

病愈后,洪秀全跟他人宣称天使接他升天,天父上帝命他斩妖除魔,拯救世人,并由天兄基督一力相助。在此之前(道光一六年),他在广州得到梁发 (公元1789-1855年)所着的《劝世良言》,以为梦境符合基督教,据《太平天国史事日志》说: “洪秀全年三十一岁,详读《劝世良言》(即所谓“天书”),觉其中所述与其1837年病中升天时所见完全相符,恍然大悟,之高坐之老者即天父上帝,中年者即救世主基督。”

因此,在道光23年(公元1834年),洪秀全开始研究《劝世良言》的内容,并同时创了拜上帝会 ,开始了传教过程。为了传教的方便,洪秀全遵行劝世良言里的教义,自己本身先洗礼,成为了基督教的一员。《劝世良言》曰:“领受圣水,洗洁身灵。” ,因世人“皆犯了罪过之污,沾染其身,而其灵魂亦污浊,故以洗礼之水洗其身。” 之后,洪秀全每周礼拜开始祷告,向上帝祈祷,并许人不行恶事而遵行天条。洪秀全藉由祈祷,得到心灵的寄托。

不久,洪秀全走出私塾,开始向亲朋好友传教,之后更扩大了整个广西的传教工作。洪秀全利用自己的梦境与《劝世良言》相印证的例子,加强他的传教内容。他曾道:“老拙无能望后生,谁知今日不相关,经纶满腹由人用,非听谗言违叔命,只尊上帝诫条行,天堂地狱严分路,何敢糊涂过此生。”

牵扯叛乱 开始逃亡

道光25、26年,洪秀全留在家乡,以教学为业。在这2年间,洪秀全做了数篇文章 ,来发挥教义。后来支持的人越来越多,洪秀全在紫荆山的信徒,竟有二千多信徒。后来因为陆续发生广西匪党加入、本地人与客人之争,使得拜上帝教牵涉了叛乱之事。在一次被清军围捕时,洪秀全被困其中,洪秀全在此兴起了“解放中国于异族以成拜上帝教之大事业”。洪秀全脱困后,开始逃亡,是时洪秀全集合了各信徒变卖家产,将之纳入公库之中,据〈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立即通告各县之拜上帝教会教徒集中于一处。前此各信徒已感觉有联合一体共御公敌之必要。彼等已将田产屋宇变卖,易为现金,而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 ”由此可知洪秀全利用公库的供需,来维持群众的开销。

太平天国创立经过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2万多名群众在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作“太平军”,洪秀全被拥立为“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今蒙山县),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确定了纪律,整顿了队伍,改阴历为天历,初步建立了革命政府。金田起义一爆发,清政府立即派来军队镇压,清军包围了永安。太平军在永安待了半年,就突围而出,于1852年4月离开广西进入湖南。太平军发布了《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谕救一切天生天养》等文告,明确提出了推翻清王朝的号召,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投营报效者“日以千计”,太平军兵力大增。9月攻长沙,81天未下,主动撤围北上。在益阳、岳州一带,获得了大批船只炮械,建立了水师。大军沿长沙水陆并进,势如破竹。

1853年1月克武昌,3月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为了巩固天京,又发兵攻占了附近的镇江、扬州和浦口。太平军建都后,即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还实行了男女平等的政策,禁止买卖妇女和女婢。对外则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否认不平等条约,禁止贩卖鸦片,反对外来侵略。

这些措施,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随后,从1853年5月开始,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各地天地会和捻党也先后发动武装起义与之相呼应。但北伐由于偏师北进,孤军深入,援师不继而失败。西征则先遇小挫,后由石达开指挥,大败曾国藩湘军。在天京附近,太平军又大破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到1856年夏,上至武汉,下至镇江连成一片,尽在太平军控制下,是为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

自相残杀起内哄

但就在这大好形势下,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9月2日,杨秀清被暗杀,杨秀清的部下也有5000余人中计被杀害,后洪秀全又下令诏书,由石达开回京辅政。次年5月,石达开被逼走,更造成了人心冷淡,锐气减半的局面。“天京事变”给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政变”后,公然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共同镇压革命,使得太平军从此进入了十分困难的战略防御阶段。

秀全病逝 失败告终

洪秀全为了克服危机,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以及洪仁玕等一批将领,重新组建了领导核心。1858年8月,李秀成约集各路将领大会于枞阳,陈玉成也赶来参加。会上大家“各誓一心,订约会战”。会后,陈、李联合作战。九月,攻破清军重建的江北大营,10月,大战三河镇,全歼湘军主力李续宾部。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的《资政新篇》。1860年5月,攻破清军重建的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的围困,并乘胜东进占领苏、杭,开辟了苏浙根据地,革命一度出现了重新振兴的局面。西北战场则在陈玉成的指挥下进行了英勇的安庆保卫战。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1861年9月安庆失守,天京危急。李秀成率军回援天京,与湘军大战40余天,未能破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险恶的情况下,1862年,太平军还在上海、宁波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太平天国的严密军律

为了严加控制信徒的秩序,洪秀全制定严格的军律。据《太平天国史事日志》记到:“洪秀全令:一遵条命,二别男女,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合傩,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时退缩。” 可见洪秀全所制定的军律,除严格外,还有誓死与清军周旋到底的决心。在太平天国的军律,不难发现它多伴随宗教教条而来。从太平天国起义前,洪秀全就以其观看圣经的摩西十诫,作为拜上帝会教徒的信条。洪秀全根据劝世良言说的:“神天上帝之诫为:勿行杀害之事,勿行奸邪淫乱之恶,勿偷窃别人之物,勿做虚妄,假供干证之事。乃要孝敬父母,而仁爱邻舍之人,如自爱自己。” 作为标准,在起义前自定了类似的戒律。如:“第一不正淫为首,第二不正仵父母,第三不正行杀害,第四不正为盗贼,第五不正巫觋,第六不正赌博。”

天下一家的理想

太平天国吸取基督教义中“天下一家”的精神,传达出宗教、政治、社会的理念。如:天下一家之一神说。基督教认为奉上帝,就能打破人彼此的隔阂。因为“神天上帝乃系万国万类人之大父母。”故信众即使有国家种族的差距,但全体都是上帝照顾下的子女。太平天国利用此宗教理念,结合了中国传统儒家的大同世界思想,也同样认为天下是一家。太平天国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大众皆是兄弟姊妹,可以化开彼此的界限。

同时,太平天国还将“天下一家”的理念,推至它所施行的经济制度上。太平天国认为群众所生产的作物,是属于上帝的,大众应该将他们生产的作物交由上帝统筹处理。这样上帝可以平均分配,使大伙都有饭吃。此外,太平天国也认为每个人都必需耕作,故它分田给群众,它说:“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 人寡则寡。……凡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迁此处。” 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去耕作,天下才能“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

太平天国为了使“天下一家”的政策彻底施行,它制定了一套“国库制”来推行。其方法为:以“二十五家”为一单位的,设立了一“国库”,并派两司马,来管理群众的物质生活。国库制不但可以统筹办理分配群众的食粮,还可以将群众多余的作物储藏,已备不时之需。此外,国库还兼具管理群众精神生活的事,如结婚、生小孩,国库都有补助费用。它说: “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但是,太平天国虽有补助,但补助有一定的形式与额数,因“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已备兵荒。”可见,太平天国的国库制,除了宗教因素外,多少还是牵涉到军事费用为所需。 太平天国“天下一家”的理想世界,本来是借着基督教的博爱精神,让群众不分彼此,互相帮助关怀,没想到太平天国更将此博爱的精神放置在太平天国的经济制度下,使得太平天国能够在军费上维持一定的水平,也是促使它能与清军周旋很久的因素之一。

太平天国对后世的影响

太平天国事件,经历十余年之久,范围广及大半个中国,虽以失败告终,但影响至为重大。这一连串的变乱,使清廷元气大伤,汉人势力抬头。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战事当中,清廷的正规军腐败无能,依赖地方组织团练来应付大局。曾国藩、李鸿章和他们的部属都立下了大功,清廷不得不重用他们,自此汉人在满清政权中所占的比重渐增,至清朝末年甚至掌握了地方实权。此外,清廷依赖地方组织的湘军、淮军平定太平天国,从此地方疆吏可以领兵练兵,这是清代军权下移的契机,亦造成日后地方势力的膨胀。而太平天国所宣扬的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自此深入民心,虽然其余部流落四方,仍以灭满兴汉为职志,半个世纪后,清朝末年的革命运动,有极大因素是受到太平天国的启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军,他率军征战时,守必固、攻必取,连强大的秦国都惧怕他三分。
  • 王猛是东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那时东晋偏安江南,北方陷于十六国纷争之中,在这硝烟弥漫的历史舞台上,他出将入相,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剧。
  • 卢怀慎是唐朝人,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及御史大夫等职务,玄宗时升为宰相。他自认才能不如另一位宰相姚崇,凡事避让,所以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
  •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来在吴国受封于申,故又称申胥。他一生中谋略迭出,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智勇兼备的名将,但命运坎坷、屡遭磨难,最后甚至得不到善终。
  • 比干是商朝的大臣,纣王时辅佐国政,开始时纣王还听他的话,颇有政绩,后来受妲己的迷惑,沉缅于酒色,荒淫无道,百姓苦不堪言。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相继劝谏,纣王皆不接受,结果微子辞官而去,箕子也装疯罢官了。
  • 董源,字叔达,五代江南钟陵人。因曾任南唐中主李煜的后苑(又称北苑)副使,故别号称“董北苑”。
  •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绝代的奇葩。天地间似有一股邪恶势力或者说命运也好,百般阻挠韩信,让他在一生中遭受许多异于常人的苦难折磨,但韩信都能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甚至因此留下千古传颂的佳言懿行,做为后世榜样。
  • 郭熙是北宋山水画家,曾任图画院艺学,世称“郭河阳”。年少时就一心向道,学习吐纳之法,经常云游在外。家族中并无擅长绘画之人,大概是天赋加上后天的经历,使他成为无师自通的天才画家。
  • 李思训是唐代的画家,曾任右武威大将军,绘画时运笔巧妙,鸟兽草木无所不能。其子李昭道的画颇有乃父之风,人称其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明代徐沁在《明画录》中说:“自唐以来,山水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首推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