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

文/以马内利
【字号】    
   标签: tags:

尽管我自己也不总有先知措词激烈的勇气,尽管我自己也不总有神耐心所呈现的智慧,我仍旧吁求唤起人最根本的核心——这是人的本性与基督徒信心的相遇之处,同时也是富人与穷人结为兄弟的所在。

企求拥有真实的生命

人啊!并不是你的银行存款、你的事业成就、你的渊博学问,构成了你的价值所在;而是你原初特有的本性:一种做自己、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的饥渴;一种让你的智慧、你的心、你的意志能够获得全面开展、超越所有外在压力的饥渴。

西方的生活方式,促使你追求外表的帅美、富有和迷人,要按某某明星的模样来裁剪和打造;广告也不断以物质、身体、才智、情感丰富满溢的幻影来诱惑你。不幸的是,这一切只能让你最外在、最表面的一面获得绽放,让你能够勉强活下去而已。

我们所有人都卷入了同样的虚幻困境,与我们真正的自我隔离开来;因为必须持续不断地维持表象而变得脆弱。尽管如此,我们的心依然不满足,嘴里仍旧残留着一股灰烬味;我们不自在也不快乐,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归根结柢,不论我们最终是否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外貌,我们的个人价值依旧低落,我们仍然企求拥有一个真实的生命,一个不再以他人为标准,终于富有自我的生命。

唯有对共同福祉的追寻,才能赋予人一个丰富精彩的生命。在我看来,这指的是:人首先需要意识到、观察到自己生命的纷乱不安、寂寞空虚、缺乏喜乐,这时才有可能生命大转弯,选择一个与追求虚伪造作、有利害关系、昙花一现的光彩背道而驰的方向;人这时也才有可能在他生命中加入一种不带利益动机的态度,选择一种形式的贫穷。

生命的目标将不再是拥有愈来愈多资产,剥削他人以图利自己;而是,放弃自己最虚假造作的一面,让潜藏深处的心──这颗“施比受更有福”的心──得以涌现。因为,向他人开放,关怀他人,乃是回应自我的个人特质,并且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人的心一旦为了同类而显露、绽放他的心,同时也将喜乐欢唱。

适度适量,拿捏得当

当人透过一些日常小行为逐渐削弱“自我中心意识”时,他人性最好的一面也将同时丰富起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必须拒绝财富、美丽、才智──它们有其独特、但仅属次要的价值──只不过,我们不应该把它们的地位看得过重,甚至毁灭他人在所不惜。同样地,人回应感官的呼唤,乃天经地义;不过,我想到我妈妈的一句箴言:“好东西是给好人用的…… 但要适度适量”。因此,“适度适量,拿捏得当”,这才是关键所在。让自己拥有美妙乐趣──这何尝不可呢?不过我们必须明白,乐趣并无法满足我们的饥渴。

这是一个吊诡。一旦我们拒绝一味追逐更多的乐趣、满足我们的个人利益,以填补人类其他弟兄姊妹的欠缺时,我们同时也填补了自己灵魂的空虚。我们因每个人内心中最神圣的东西而充实丰硕。我们经历的是一种对世间幸福的弃绝。凡是愿意放弃某些短暂诱惑的人,他内心将绽放出让人永生不朽之物。他超越了过景时迁的世界,幻影与自我中心的世界;他将进入永恒不朽的世界,恩典的世界,神的世界。

人一旦重新找回他起初原有、“关系之人”、“政治动物”的本性时,富人与穷人就能视对方为自己的弟兄,随时愿意交换他们彼此的价值。“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你们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物质)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物质)不足,使他们的(精神)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精神)不足,这就均平了。”(哥林多后书8:14)

给一个温暖的倾听

如果你想了解你的精神风貌,达到你为人的高度;那么,就阔步向前,朝愁困之岛扬帆迎风而去,倾听你其他弟兄姊妹的呼唤。首先,给他们一个友情的目光,一个温暖的倾听,一只伸出的手。

首先,要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论你能力如何,不论你财富多少,都要按你的能力,将你的面包和你的心与他人分享。不要害怕自己会失去外在的财富,要施予给那些比你更痛苦、更匮乏的人。这项选择将使你成为一个充满朝气活泼的人。不论你是否知道,然而,当你张开你的手,当你的心散发着爱时,你正将某个永恒之物自由地注入到这世界上。

我们人全都需要能够照亮我们生命的闪光。狂喜时刻会像施加了魔力般永远驻扎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狂喜的泉源,因人而异;人可能因为一个终于取得的成功,一个终于实现的梦想,一个终于掳获的爱情,而涌现狂喜。我在那些坚持不懈、终于帮助他人走出物质或精神贫困的人身上,看到了一种作战的狂喜。

数月前,我再度经历了一次类似情况。一位濒临抑郁、陷于极度困境的男人跑来找我。我该对他说些什么呢?突然之间,我有了个灵感:“别再管你自己了!我知道有人正在组织一个运输队,送救济品到罗马尼亚,给一家孤儿院的三百名受苦儿童。你也去吧!”我给了他一个地址和电话号码,他决定姑且试一试。他和朋友卖力工作了三个月,收集了三大卡车的食物、衣服、玩具。从罗马尼亚归来后,这七位友人邀请了我。

要描述他们的快乐并非易事,他们脸上、全身上下,都洋溢着喜悦光彩。然而,他们连续二十四小时地开车开了三天,有时路况极其恶劣;到了边境,还得在寒冷中等待数小时;晚上尽管精疲力竭、口干舌燥,还是得照样向前开驶──即便在时有盗贼出没的路途。然而,当他们看到那群终于被宠爱、被疼惜、被尊重孩童的欢乐时,他们也不由欣喜雀跃,心与这些孩童紧紧连在一起。至于个人的种种问题,它们就像阳光下的白雪般融化掉了。

在此,我要再一次地对我的每一位读者说话,就像对那些我希望能够拥有美好生命的朋友、好友一样──而且不论每人遭遇的困难有何不同。我也不担心自己是在重复,这是我的最后讯息。

摘自《贫穷的富裕》 心灵工坊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洲早期的移民十分善于描述飓风的影响,不过对飓风的结构却一点概念也没有。一直到了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界才开始把飓风当成一个庞大的涡流系统或旋风。

  • 阅读《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会产生很愉悦的经验,有一种有人正在为你加持气场的感受,内在的能量会变得很高昂,脑子会变得很清明,尤其当书中的加油站工人苏格拉底提出独特的反问时,读者会跟随着叙述走,一起思考,也一起展开心智与心灵的神秘探索。
  • 1980年代,还在读大学时,校园流传着一本《新世界之旅》影印本,却像是秘笈般在同学间传阅,喔,对不起,那时候我们也没有什么智慧财产权的观念。
  • 未来——“我希望透过这门课,能让你开始看见自己与维系你生命的土地之间的关系,并且找到自己,找到你的根。这里没有任何神秘学、魔术或宗教存在。只有对单纯真相的理解。”
  • “电视新闻、反交流、精神分裂、歌舞杂耍……民众对漫无条理已经见怪不怪、娱乐得麻木不仁……”。这是在说二十一世纪的台湾电视吗?不,是二十多年前的美国。

  • 不过,从来没有人讲过或隐约提到,只有在教育等于娱乐的时候,有意义的学习才最有效、最持久也最真实。教育哲学家曾经设想适应文化是件难事,因为其中必然要受到各种约束。他们说过,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坚忍苦读在所难免;还说我们往往要舍却个人享乐来成全团体利益,而且养成判断能力、学习严谨概念思考,这对年轻人来讲是很不容易的事,必须艰苦奋斗才能成功。
  • 意大利有一句谚语:“成功有一百个父母,失败就成为孤儿。”甘迺迪总统最喜欢引用这句话,但对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来说,此话正是人生经验谈。台语俗语:“有现才有轮。”、“扶起不扶倒。”、“西瓜偎大边。”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正就是一句话,人生必须成功,失败是痛苦之事,人切不可在失败中自我折磨,一定要立志向上,忘记背后,迈向成功,获得别人的尊敬与肯定。

  • 一八六二年五月某个灿烂的下午,英年早逝的“美国梦”终于入土为安,与此同时,盛开的苹果树宣告了春天的来临。

    三点钟,丧钟为早逝的生命敲了四十四响,每一响象征活过的一年。三百名学生放学后顶着烈日迈向丧礼,这其中有些人凭着运气与志气,长大后将在“镀金时代”改造美国资本主义。

  • 她(以马内利修女)真挚的愤怒,忠心的坚持,她是这世界为数众多贫穷者的守护神。她热情的力量就是以马内利(上帝与她同在!)的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