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宋 苏洵:六国论

苏洵
font print 人气: 162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以析论六国灭王之由,藉以针砭当时朝廷对外族忍辱求和的政策。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音:铺)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音;计)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赂秦:以财物与人而有所希冀。赂秦,是说六国割地献给秦国求和。据史书记载,赂秦最早最多者为魏国: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三四O年),商鞅大破魏军,魏迁都大梁,献地求和;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三三二年),魏献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县);八年,魏献黄河西岸土地;十年,魏献上郡十五县。韩国曾于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二九三年),献地求和。楚国曾于顷襄王十九年(公元前二七八年),割上庸(今湖北省房县、均县等地)与秦。

厥:此作 其”字解,即“他们”的意思,指六国之军。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六国之中,齐是最后灭亡的;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二三O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五年灭楚、燕,二十六年灭齐。
嬴:秦姓。与嬴,即指归附秦国。
至丹以荆卿为计:即燕太子丹用荆轲刺秦始皇事。
李牧:赵国名将,曾大破秦兵。后来秦多给赵王宠臣郭开,教他进谗杀李牧,杀了李牧后三个月,赵亡。
洎:到、及。
邯郸:赵都,即河北省今县。为郡,秦灭赵后,将邯郸改为郡,等于说沦陷于秦。
积威:长期积聚起来的威力。
劫:压迫。
天下:此指宋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之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音:耸)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音:萨),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𫓩𫓩(音:匆)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音:踏),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音:先)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音;蓊)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音:双)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音:千)。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音:轰)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