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末日

文/索尔孟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所呈现的整体形象,并不协调:中共文宣影片所强调形塑的是成功、进步、稳定及和谐,但影像却是经济跃进、暴发户新贵及悲惨平民交叉呈现。当影像出现贫苦的农民、百受凌辱的移民、遭排挤的劳工,以及孤独老人与病人时,影片都以“我们正处过渡时期”一语带过。这不正是昔日导致中国帝王逊位时所呈现之民心涣散的景象?

在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统治下,当宫廷故步自封,紧守儒家教条时,人民却在经历22个帝王统治世纪后,首次于1912年以行动表达支持共和体制的决心,向现代大步迈进。

两大派系的权力斗争

假如悠久的中国历史可为殷鉴,中共应当坐立不安。22个世纪间,中国共有26个朝代均因暴乱而相继殒落。中共内斗史比起中国历朝史,可毫不逊色:自掌权起,中共领导不停转换路线所引起的内部斗争,远比社会动荡来的严重。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十年改革等所体现的中共内部政变型态,到底何时能终止?1979年以来所采行的路线有维持至今否?由于中共内部系采共同指定领导而毫无章法,派系倾轧一触即发,让我们不得不心存观望。倘若路线持续维持?但此并满足不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期望。

中共内部现存反对自由经济的左派势力,以及反对道德美国化的民族主义势力二大派系。而这两大派系的权力斗争之激烈,根本毫无协商或妥协契机。中共与人民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中共所特许的乡村选举及请愿办公室等二种让人民表达心声的方式,并无法回应人民实际需求。中共具有不喜且不愿倾听与妥协专制的特质,根本无法与时俱进。他只知以镇压、禁止与囚禁等手段因应。如同1930 年毛泽东所言:“枪杆子出政权。”我看中共也只剩枪杆子可用了……

中共与人民间的短程竞赛关键在于:重新分配经济成长的收益,是否会平缓人民请愿之心?然而缺乏民主制衡机制,贫富差距也可能日益加剧,富者愈富,贫者则一贫如洗,生活绝望。只消一地方性抗暴事件、银行倒闭或传染恶疾等星星之火,即可让百万中国人挺身要求中共下台!届时解放军将如何因应?

中国人的苦难不会因一个天安门屠杀就画下休止符,反而会在每一个城市中陆续燎原,数以十计,甚或千计。中国流亡美国的民运分子魏京生认为,届时解放军将不会再以枪杆子指向人民了。1989年,解放军虽由中共指挥,但其屠杀人民的指令曾让下令的军官与执行的士兵意见纷歧。假如再发生一次抗暴事件,可能会让解放军离心离德。但如同毛泽东的至理名言:在专制体制下,不开枪者即死!正如当戈巴契夫对下令屠杀波罗的海四小国及东德示威者显得犹豫不决时,其实已敲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的丧钟!

西方昔日对苏联此一发展,竟然无力预知,亦缺乏深度研析,而今面对中国居然也持相同轻率的心态。为何法国会对中共如此友好?或许是因法国自身也有崇尚专制的意识形态作祟所致吧。

法国“恋中癖”的意识形态

中国档案依旧尘封,照片稀疏,影像无存:中共在二十世纪大肆屠杀同胞的恶行依旧浑沌未明,尚未引起普世良知注意。因此,法国对中国的迷恋依旧,称不上与时俱进。法国历来的政府,抛开天安门外交阴影,已将昔日对中国帝王的爱慕之情,转移至中共身上。

中共也因带给中国和平与繁荣,普获国际信任。惟法国领导人似乎对中共藉警察治国,或利用人民害怕内战再起的弱点达致上述目的之手段,毫不关心。如同法国汉学家贝菲特在1995年所言:统治这么庞大的国家,只能采行铁腕政策。而大多数中国民运分子目前所期盼建立的中国邦联制,他也根本毫不在意。

对于中国民主此一议题,自诩汉学家的前法国总统季斯卡(Valry Giscard d’Estaing)于2005年对上述既实用且具文化面的建议,也持反对立场道:“中国幅员太广大,可能不适合采行选举制度。”及“多神论的中国人根本不知个人自由及民主为何物?”一听到法国前总统竟出此言,我们是否也要禁止加拿大人、巴西人在幅员太过广大的国度中投票呢?是否也要以印度多神论现象比中国更为显着,而禁止印度人实施民主制度呢?

面对中国时,法国外交圈通常会以尊重文化差异性为基调,中国人与法国人不同,因此不会强力要求中共要尊重人权。这种爱慕中国,却又轻视中国人民的“文化相对论”现象,在法国汉学界可十分常见。自3个世纪以来,法国汉学界对这个所谓“恒久”中国可一直不停地表达敬意。

摘自《谎言帝国——中国鸡年纪行》/允晨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所认识的赵可式教授是个古道热肠、积极进取的人,凡是她认为值得做的事,她总是义无反顾、全力投入。

    赵教授曾数次被成大师生选为教学优良老师。过去几年来,她在成大开授的“医师与生死”与“从医学看生死”这两门课,一直是叫好又叫座。老师教学时必须要能显现其热诚才能感动学生,燃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赵教授的课堂上,我总是感受到她散发出的一股难以抵挡的热力。

  • 医师也是人,也有他自己的家人及亲朋好友。医师有凡人的感情与理性,也有属于凡人的身体、心理与灵性,脱下白袍,他与一般人无异——会生病、会死亡。

    前三章是医师面对自己所诊治的病人临终与死亡时之态度,本章就将焦点回到医师本身,探讨医师在面对自己亲友死亡时之态度,同时探讨医师本身的生死哲学观。

  • 第一次听人说起青松谷东会,我好羡慕,那之前才刚尝过一次果树认养彻底失败的滋味,当时我以一棵果树五千元的代价,让消费者认养,我担任平日所有的管理工作,也欢迎认养者随时来“斗脚手”。消息寄给朋友,朋友再传给朋友,收到二十多个认养订单,但没人依约预先付款,当然也没人说要来工作。
  • “喂!你好,我是跟你们买米的那个……”“喂!请问你们是不是有在卖米……”自从接下谷东俱乐部田间管理员的棒子之后,每个月总会接到不少这样的电话。咦?谷东俱乐部难道不是标榜说,让吃米的消费者,有机会透过“委托耕作”的模式,变身为货真价实种米的农夫吗?怎么还会有人上门买米?聪明如你,或许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矛盾,但是究竟如何,还请耐心听我娓娓道来。
  • 在东方社会中,最常听到的是:“我们缺资源、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缺政府的扶植、缺低利的贷款……”事实上,最缺的是人才,更缺的是人品;反映在企业经营上的,就是缺“企业伦理”(或“企业品德”)。
  • 在我交往的朋友中,最会运用中文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首推高希均教授。他举笔为文时,总会引人入胜;在演讲时,更是铿锵有力,风趣横生。有人说,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笔锋常带感情,易渗入人的肺腑,而我认为现代的经济学者高希均笔锋不仅常带感情,而且也富理性。本来,经济术语是无感情而重理性的,但高教授却赋予它趣味,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现代父母比过去的年代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有了更好的专业训练,但是在为人父母及教养孩子的挑战中,因为社会文化的快速改变,却也面临了更多的挫折与不确定。

  • 自十七世纪起,法国人便不断地造访中国,无论往昔造访的理由为何,今日大底是宗教、军事、商业或艺术。法国对中国的这种狂热,并未将台湾排除在外;十九世纪末法国远征台湾未竟其功的经验,及今日与台湾的文化经济交流,都让西方发现,台湾是一个中华文明未受革命摧残的真正中国。
  • 爸,书终于要出版了,我花了好多时间重新认识您,拼凑您,书写与刻划您,您又重新活过来了,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台湾的历史与未来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