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染病介绍:破伤风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认识疾病
(一)疾病确认
此疾病系由破伤风杆菌之外毒素(exotoxin)所引起,其特征为痛性之肌肉收缩(最初在咬肌及颈部肌肉,而后为躯干肌肉)。而最常见之初症状为腹部僵硬(abdominal rigidity)及肌肉痉挛(spasm),典型的破伤风痉挛现象为“角弓反张”(opisthotonus)及脸部表情出现“痉笑”(risus sardonicus)之特征。

(二)致病因子
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

(三)发生情形
遍及全球。台湾以1956年病例数最多,有1,004例,其后实施破伤风类毒素接种,于1972年以后病例减为100例以下,自1981年起,每年破伤风之通报病例皆在20例以下,死亡病例也逐年减少至数例。台湾于2002、2003、2004、2005、2006年分别通报15、13、16、16及14例病例(共74例),确定病例均为0例。

(四)传染窝
病菌正常存在于动物(包括人类)之肠道,因此受动物或人类粪便污染之土壤或媒介物为传染窝。

(五)传染方式
破伤风杆菌芽胞(spore)进入人体之方式,通常是经由受土壤、尘土或动物及人类粪便污染之穿刺伤口而入。另外,也有可能透过撕裂伤、烧伤及一般伤口甚或由注射受污染之药物而引起。坏死组织有利此种厌气性的破伤风杆菌增殖。

(六)潜伏期
约3~21天,大部分病例在14天内发生。伤口污染情形越严重者、病况越严重者、预后情形越差者,通常潜伏期越短。

(七)可传染期
此疾病不会直接以人传人之方式传染。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
完成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所产生之主动免疫力持续至少10年,而暂时性之被动免疫可经由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e globulin, TIG)或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而得。破伤风病愈后并不会产生终身免疫,仍有可能二次感染,因此病愈后仍需进行预防注射。

(九)病例定义
急性发生肌肉张力过高(hypertonia)或痛性肌肉收缩(通常以颚关节及颈部肌肉为多)及全身性肌肉痉挛,意识清楚,无其他明显之原因者。

预防保健
1. 教育民众有关接受破伤风类毒素预防注射之必要性,辨识伤口之种类(特别是有可能导致破伤风感染者)和了解受伤后可能需要采行主动或被动之免疫预防措施。
2. 民众若发现伤口有被土壤、尘土或动物及人类粪便污染,或生锈器具割伤,需至医院进行适当之治疗,并于治疗时告知医师伤口有被污染。
3. 医师对受伤后伤口之预防破伤风处理措施原则,可参照附件一之处理措施。
4. 建议在工作中接触土壤、污物、动物者及军人、警察等意外创伤高危险群定期(每10年)追加破伤风类毒素以维持主动免疫力。
5. 医院之供应设备应灭菌消毒完全,以避免少数案例因受污染之器械、缝线或石膏包扎造成破伤风。
6. 预防接种:
(1) 我国现行的接种时程系针对幼儿于出生满2个月、4个月、6个月各接种一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混合疫苗(DPT),并于18个月追加一剂,国小一年级则追加一剂破伤风、减量白喉混合疫苗(Td)。
(2) 完成基础接种后,每隔10年应给予追加一剂破伤风类毒素,或破伤风、减量白喉混合疫苗(Td)。

治疗照护
1. 肌肉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3,000~6,000单位,并取少量局部注射于伤口周围。
2. 如无TIG时,才考虑静脉注射单一大剂量之破伤风抗毒素(TAT),需注意的是此为马血清制品,有10%~20%的人会有过敏反应,故注射前应做过敏反应试验。
3. 口服(或静注)metronidazole(30mg/kg/day)是首选抗生素治疗;其次可选用肠道外投予penicillin。抗生素需持续治疗10~14天。
4. 尽可能以扩创术清理伤口,但对新生儿破伤风肚脐基部之扩创术是不必要的。
5. 支持性疗法最重要,包括维持患者呼吸道之畅通,暗室中照顾,必要时可以肌肉松弛剂保持患者之镇静状态。
6. 主动免疫措施,应与治疗工作同时进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