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的灾后心理复建(IV)

灾后学童精神健康照护的重点
台湾/ 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精神科周仁宇医师、李季桦心理师、陈锦宏医师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不是恢复原样,而是重新找到平衡
很少人可以不受此经验所改变,我们的目标不是完全恢复原本的生活,而是对此灾难所带来的改变有一个积极正向的因应方式。

要有长期努力于学童精神健康照顾的心理准备
过去世界各地所有的流行病学报告都指出,学童的灾后创伤将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同时,也会有不少学童,在灾难发生的数个月后才开出始出现症状。

日本清水将之教授在1999年11月6日在台湾儿童青少年医学会所作的演讲中即指出:“我不知道这个影响对孩子来说会持续多久,不过我猜测我们的工作,可能要持续廿年。”

我们所看到的未必是真的
许多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在他们坚强甚至欢乐的外表底下,可能有着相当多的情绪。有些人会在某些特殊情境才表现出来,有些在家中失眠,有些在学校不专心,有些在放学途中和同学吵架。若有可能,结合更多人的观察,将可以更确定孩子的状况。

父母通常也需要治疗
1. 孩子的治疗一定需要父母的协助。
2. 父母常常也有严重的症状。有时若孩子没有症状,但从孩子处得知父母有严重的症状时,仍要积极处理。否则未来势必影响孩子,其至使孩子也出现症状。

 
灾后儿童行为表现与情绪困扰的因应原则

一般来说,人们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必须经验,并完成三个任务︰
1. 重新建立安全感
2. 对失去事物的追忆与哀悼
3. 重新与正常生活再度联结

成人如此,儿童青少年亦是如此。以下提供达成此三阶段任务的一些方法与因应原则。
 

协助孩子重建原有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1. 给予更多的注意与关心,多花些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而言,熟悉的环境固然重要,但亲人的陪伴更为重要。所以不论是否搬离原来住的地方,和父母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因为罹难、住院、或参与救灾而必须与孩子分离,则应尽量安排原本孩子熟悉的人来陪伴孩子。

2. 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尽早让孩子回到原本的作息中,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能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如有困难(如学校无法复课),则应该尽量安排规则的每日作息活动。

3. 保护的措施:安全感是一切恢复的基础。将孩子安置在安全、稳定、不会搬来搬去,也不会再受创的地方。离开原来的住所搬到较稳定的地方去,如果有父母陪伴,并不会比待在原来住的地方不好。

4. 温和的话语以及身体接触:如拥抱、亲吻、握手,这些肢体接触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5. 不要阻止孩子在游戏中演出灾难当时的情境:甚至应该鼓励或加入孩子进行这类的游戏。或许孩子会在收容所中边玩边喊“地震了,地震了……”,这是他们重新得到控制感的方式,只要游戏的过程不造成其他的危险或伤害,则不必阻止孩子;更不要因此而责骂孩子“没有良心”。

6. 运用灾难作为学习的教材,教导孩子有关地震等灾难的知识:教导各式安全保护与防范的设施与方法,协助孩子获得对灾难或意外的驾驭掌控的知识与感觉。让孩子有实际确保安全的资讯和方法。

7. 鼓励孩子设计可以协助他人的活动,并实际去做。

 
了解、公开讨论并支持孩子的情绪

1. 观察与注意儿童语言或非语言的讯息: 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常是最重要的事﹔越了解孩子的表现就越能协助他们。

2. 公开讨论:许多孩子(包括青少年)不会自己表达情绪,但在家人或其他成人的询问下则可以尝试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公开讨论非常重要。

3. 父母不必因为孩子在灾后玩耍而生气:若学龄期或学龄前的孩子在灾难发生后,仍然嬉闹不休,这是正常的现象。游戏是孩子的语言,他们在玩并不代表他们未受到惊吓,也不代表他们因此未来会没有道德感。

4. 倾听与分享:积极倾听孩子的经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经验和情绪,或在游戏中演出他们对灾难的看法和感受;适度的与孩子分享大人也有的类似的经验或感受,对孩子而言很有帮助。

5. 情绪的指认与接受:协助孩子指认情绪,并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这些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舒服是害怕、恐惧、或悲伤引起的,而这些情绪都是很正常的事﹔且对儿童坦诚揭露经验的反应以及照顾或保重自己的行为给予肯定。

6. 不要使用吓孩子的方式:在教导孩子进一步防灾时(如演习)或平时与孩子对话时,不要夸大地震可能造成的伤害以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如:“你们这样会被地震压死”)。

7. 不要回避讨论:不要刻意避免和孩子讨论死亡、或当作事情没有发生过。协助孩子回忆正向的经验,也允许其有负面的情绪。

处理孩子的退化或混乱行为

1. 有技巧地对孩子的混乱行为设限,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常无法用语言表达无助和害怕,因而出现混乱甚至自我伤害的行为,尤其年纪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可以利用行为矫正技术来协助处理。注意︰在对行为设限的同时,不要阻断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告诉孩子:“不要哭了,有什么好哭的,你看人家妹妹多勇敢,都没哭”。

2. 设定规则:对于改换上课地点搭建临时教室的学校,设定有关环境的使用与运用规则是必要的。

3. 允许部分退化的行为:有耐心指导孩子可以怎么做,协助孩子了解这种引人注意的抱怨或身体感觉是否和灾难事件有关。

 
了解并修正孩子错误的归因

1. 孩子容易以为灾难是自己犯错的结果:学龄前以及学龄期的孩子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很容易对事件有错误的归因,认为是自己犯了错误才造成这场灾难(如︰孩子前天晚上被骂,而在灾后认为是因为自己做错事,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让孩子说出他的想法,以及对责任的想像与假设,必须让孩子了解灾难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是天灾,不是任何人的责任,当然更不是他的责任。

2. 避免用不实的归因来纠正孩子的行为:绝对不要试图用这样的话来纠正孩子的行为:“都是你这样不乖,房子才会倒下来”。

3. 应注意父母对灾难的归因:若父母有不合理的归因(自责自己没做好什么,才造成某些人死伤;或是责怪孩子),很容易使孩子也有类似的归因,所以父母或亲友应注意本身的看法及表现。

4. 解释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十岁以下的孩子常常无法完全理解死亡在生理上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先了解他们对死亡的看法,再给予正确且孩子可接受的观念。

 
对哀伤可以做的事

以下是几个自我协助的方法,除了试着用这些方法帮孩子渡过哀伤之外,也可以用以下这些方法建议家长,因为只有当家长可以帮助自己的时候,他们才有办法协助孩子:

1.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2.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3.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4.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5.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6.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

7.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8.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资料来源:台湾921再造新故乡网站(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