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唐诗:孟浩然〈过故人庄〉

撰文/ 明珠
font print 人气: 4582
【字号】    
   标签: tags:

孟浩然(公元689年─公元740年),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一生未仕,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襄阳附近的鹿门山,以读书赋诗自娱。年四十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与李白、张九龄、王维等交好。其诗风清新脱俗,品读后如饮芳醇。孟浩然以朴实自然的田园山水诗见长,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称赞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赞曰:“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之六〉)”、“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之五〉)”由此可见诗仙、诗圣对孟浩然的品德及诗才都赞誉有加。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孟浩然的作品〈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唐诗.卷160_104》)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说文》:“具,供置也。”也就是准备、置办的意思。鸡黍(音属),出自《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黍的本义是带黏性的小米,既可食用还可酿酒。“鸡黍”在古汉语中后来成了一个固定词组,泛指“(饷客的)饭菜”,可做谦词,不一定就是鸡和黍。比如:唐.皇甫冉〈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鸡黍无辞薄(普通饭菜请您别介意),贫交但贵情。”唐.柳宗元〈田家三首之二〉:“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此联的大意是:故人(友人)准备了饭菜,请我到农家作客。

本诗的“鸡黍”还含有“鸡黍约”的意思。也就是故人请孟浩然到他的农庄作客,这个请柬或口头的约定有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更早前就商量好的。“鸡黍约”说的是一则古人守信的典故:东汉的范式在京城太学与其至友张劭约定,两年后当赴劭家相会。劭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邪?”劭曰:“式信士也,必然如约至矣,安肯误鸡黍之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式果至。二人升堂对饮,尽欢而别。详见《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及《喻世明言.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后人因以“千里结言”或“鸡黍约”比喻远方朋友相约及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如,唐.唐彦谦〈道中逢故人〉:“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宋.苏轼〈送沈逵赴广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本义是“三面合闭”,此处为“环绕,合拢”。这种用法在古诗文中很常见,如:唐.樊忱〈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唐.卢象〈竹里馆〉:“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郭外,其实是村外。“斜”字用得很巧妙及形象。它形容郭外的青山是一座座的,每一座青山都有两个角度各异的斜边。或者说“斜”字表明郭外青山形态各异。

此联的大意是:绿树在村庄四周环绕,村外一座座青葱的山岭形态各异。

这一联由于“合”、“斜”二字用得巧妙,所以它有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开筵,设宴;摆设酒席。这个词据笔者考证是从唐代才开始出现的。最早见于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撰《晋书.车胤传》:“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在《全唐诗》中也很常见。面,面对。场圃,古代农家收打作物之处,地面夯实平整,有点像小广场。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在唐代,有些大户的农家就在屋外平整出一块场圃,周围有时还种点蔬菜。既可用于收打及晒农作物,又可给大人在此设宴纳凉,小孩玩耍等。唐.韦应物〈观田家〉:“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唐.卢纶〈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贳酒(赊酒)邻里睦,曝衣(晾衣)场圃喧。”桑麻,本意为植桑养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本诗泛指农作物或农事。出自《管子.牧民》:“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此联的大意是:在场圃上摆开宴席,一边喝酒一边聊着农事。

需说明的是,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所以从皇帝到文人基本上都熟谙农事。据《淮南子.齐俗训》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是上古圣王神农留下的法则。《韩非子.五蠹》载:“(大)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耕田农具)以为民先。”汉景帝《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皇帝要亲耕籍田,皇后要带领九嫔到桑田劳作;朝廷制订历法主要就是为了告诉农民依天时耕种。上一篇的【悦读唐诗】王维云:“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那可不是随便说的,古代的文人可是多面手。在《全唐诗》中我们看到很多与农事有关的描写。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日即黄历的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在唐朝这是一个大节日。就,靠近;走近。《广韵》:“就,即也。”《礼记.曲礼上》:“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在本诗中“就”引申为“观赏”。

尾联的大意是:到了重阳节的那一天,我再来您这里观赏菊花。

言外之意是:跟友人聊农事后,预计今年的收成会很好。重阳节正当菊花盛开,又是农作物丰收的时节,这里的景色会更美;我一定要再来与故人把盏言欢、观赏美景、庆贺丰年。

大唐的记忆

〈过故人庄〉是首五言律诗,他描写的是盛唐(开元盛世)时期农家的景象。首联先讲明此行的原因:赴故人的“鸡黍之约”来到了田家。那么这个田家是怎么个景色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她是那么的令人心驰神往。与故人见面后,在场圃上摆开宴席,品尝着醇醪的美酒,话题很自然的就谈到了农事,谈到农作物的收成。正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诗之二所说的:“相见无杂言(没有其他的话题),但道桑麻长(只谈农作物的收成)。”为什么古人很关心农作物的收成呢?因为“家给人足”是太平盛世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如果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这就说明出现了太平盛世。这也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活。

乍一看,这首诗好像是在描写一个世外的桃源。其实在开元盛世时期,大唐的处处乡村都是这样的桃源胜地。杜甫曾在一首诗中回忆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的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城中都有万户人家;指全国人口众多)。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出远门不用选日子;指风调雨顺,天天都是好日子)。齐纨鲁缟车班班(商贾拉着一车车的精细丝绢在道路上络绎不绝;指贸易发达),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相传云门乐为黄帝所作,是盛世时期的乐曲),天下朋友皆胶漆(指人人都相互敬爱)。”(《忆昔》之二)

现在很多人在提倡回归自然,喜欢到乡村去旅游。可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哪里还有一块净土呢?孟浩然的这首诗唤起了我们远古的记忆:尘世间的轮回,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曾在那个时代转生过;那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桃源胜地曾经是你我的家园。

当人类的道德都回归本性中的纯真时,这样的桃源胜地一定会在人间再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泰山自古以来是很有灵气的山脉,李白在泰山上遇到仙童,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 五言律诗四十个字,要写情写景,要有内涵,能给人启发的哲理,太难了;但诗仙却做到了..
  • 描绘了辋川如诗如画的秋暝之景,并且展现了一位修佛之人的境界和襟怀。
  • 王维的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先声夺人,人未至而声先到。这也说明了作者善于捕捉场景来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境……
  • 经历两年多的战乱,京都失而复得,朝廷百官能够与各国使者聚在一起重新到大明宫朝觐天子……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一联受到古代诗评家的交口称赞,都说王维叠字运用巧妙…
  • 人生于世,光怪陆离,“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王维写出了自己的真实心境。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