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為何妳不像老媽那樣對我?丈夫悔悟後才知錯在哪裡

文/大山真弘 吳玲緯譯

人氣: 4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雖然釋迦牟尼佛是說過「三界皆苦」,但其實在這裡所說的「苦」,指的是「事情不如自己所願」這件事。

佛法中沒有絕對的善或惡。不論對什麼事,如果過於執著一定會產生問題。太過堅持「自己是對的」、「非用這個方法不可」的話,就會產生摩擦。

並沒有「一定應該怎樣」

「丈夫或妻子應該要這個樣子」、「父母親一定得這麼當」,像這樣子硬是要把對方變成自己希望的樣子,不容許對方稍有偏離,就會因此容易任意責怪別人。如此一來,反而自己製造出了問題,扭曲了和家人之間的關係。

佛教常用「空」這個字,說的白話一點就是「沒有執著」。正確地說是「連『不執著』都不去執著」,如果要用我的方式簡單明瞭地表達的話,就像是這樣吧:

「不要被某件事物過度侷限。不要過於拘泥。不要過度偏頗。」

「連『不被侷限』這一點都不要過度被受限。」

「保持如同宇宙般極為寬闊的心、如同水般柔軟的心來度過每一天。」

「因為夫妻之間關係不好而煩惱不已。」三十七歲的掛川先生也是其中一人。想要回想過去的自己,卻因為太過急躁而遲遲無法理出頭緒。但在最後,終於得到的答案,竟是個極為簡單的道理。

「其實根本沒有非怎樣不可的『自己應該要是什麼樣子』,也沒有『妻子應該要有的樣子』」。煩惱到最後,這個答案突然浮上了心頭。從察覺到這點開始,掛川先生開始能夠客觀地思考關於自己和妻子的關係。

完全不管自己是否有問題,一味地責怪妻子:「為什麼不能像老媽那樣做?」、「為什麼不像老媽那樣幫我呢?」

掛川先生一直以來都將爭吵的原因歸咎於妻子。而當他發現原來真正的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時,他的眼前突然浮現了兩人婚後和剛出生的長男一起在小公寓生活的情景。

「我想起了妻子溫柔地叫喚著兒子的聲音。妻子充滿母愛地養育著我視為珍寶的孩子們的身影刺進了我的心頭。」

如果任意對幸福下了定義,「除了這個之外的狀態就不是幸福」,無論多久你都是無法察覺就在眼前的幸福的。因為太過執著於什麼,反而讓自己變得痛苦。

請仔細想想,就連自己都無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了,更何況是別人呢?不如換個想法,「無法如自己所願是理所當然的」,要不要試著這麼思考過生活呢?

「丈夫應該怎麼樣」「妻子應該這麼做」「上司應該要⋯⋯」「下屬應該要⋯⋯」硬是要把對方變成自己希望的樣子,不容許對方稍有偏離。這個原因不就是來自你心中的任性和過度拘泥嗎?

為了不因照顧雙親而心力交瘁

不管是自己的父母或是另一半的父母,照顧老年人都會使照顧者的身心非常疲憊。實際上,也有人因為太過拚命努力照顧而罹患了心力交瘁症候群(譯註:burnout syndrome,在一定時間內所承擔的責任和遭遇的挫折,超過了一個人所能負荷的限度所造成的身體或精神上的異常狀況。)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導致身體機能損壞,或是憂鬱症等精神上的平衡崩壞。此外,也有和其他家人、親戚之間的關係決裂的例子。

內觀有「開拓過去狹窄視野」的效果。經由三個問題回顧過去,客觀地遠眺自己至今在人生、想法上的盲點,減輕肩上的沉重感,就能夠更放鬆地思考事情。「『這樣做才是正確的』,過去雖一直這麼認為,但似乎也並非如此。」即使只是像這樣稍微改變想法,心情也能感到比較輕鬆。

從「那個也要做、這個不做不行」的心情,轉換為「儘管無法達到完美,只要在能力範圍內盡力去做就好了」的思維,就能減輕身心感到的負擔。

心情上的寬裕可孕育出智慧。例如讓政府的社福制度幫助自己對雙親的照護;無法拜託家人幫忙雙親的照護,那麼試著請他們幫忙做家事怎麼樣呢?只要換個想法,在時間及金錢的安排上也許就能找到新的啟發。

在照護過程中,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就算照護者本身是出於好意,但被照護的一方也可能感到不愉快、想拒絕。透過回憶對方以往的言行,再次確認對方是什麼樣個性的人,這麼做對照護時的心態上也能因此調整吧。

也有這麼一個例子:有位因為孩子的問題參加內觀的人,也進行了與關係惡劣的婆婆的三個問題。結果發現,「正因為婆婆與自己的雙親關係不好,所以自己的先生才會也成為這種性格的人吧」。她從這點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丈夫的關係,進一步也變得能接納婆婆了。

若能理解在照護過程中所遭受的苛刻言語、態度,「背後也許隱含了這樣的心情」,應該就能減少不必要的傷害,避免雙方針鋒相對的情況發生。

三十七歲的山岸小姐原本和父親之間有著許多心結,但後來她體驗到與父親之間關係的劇烈變化。

山岸小姐的母親在她中學一年級時就病逝了。在那之後父親就代替母親將她養育成人。但這樣的父親,在十多年前罹患了精神分裂症,至今仍在住院中。

「我和爸爸從小就處得不好。我甚至覺得媽媽因病逝世是『爸爸害的』。不過爸爸只有我一個親人,想到我今後的生活都要一直照顧爸爸,我就覺得人生再也沒有希望了。我的胸口像是有一塊大石頭壓著,晚上睡覺也一直做惡夢。」

為了想從痛苦中逃脫,山岸小姐試過各種心理諮詢和心理療法。

「大家都很親切地聽我說話,給我『這麼做的話如何呢』的建議。但面對別人給『暫時和父親分開如何呢?』『妳要先保護好自己』等建議,我只想說:『我就是沒辦法這麼做才來找人商量的啊!』」

因為分不開所以痛苦、因為在做任何事時都在做任何事時都無法以自己為優先所以難受。但是這樣的痛苦沒人能夠明白。這個時候山岸小姐認識了內觀。

開始進行關於父親的三個問題時,山岸小姐一直陷在「父親沒替我做的事」、「父親造成我困擾的事」的反向內觀當中。

父親生病之前工作相當忙碌,陪山岸小姐的時間也很少,所以她不禁有了「父親沒做過任何一件父親該做的事」的想法。

就連養育費的計算,山岸小姐也覺得「父親賺錢養家是天經地義的事」,死板地認為「金錢(經濟方面的付出)不代表愛」。

這樣的狀態似乎一直持續著。

「我的工作是齊特琴(譯註:齊特琴是常見於德國南部、澳洲、瑞典等地的撥弦樂器,外型似古箏。)的演奏及教學。我對支持自己的重要的音樂產生興趣是在小時候學鋼琴的時候。當我回溯當時的記憶,注意到每個月的鋼琴學費也是爸爸工作賺來的錢時,我感覺心中好像有什麼『開關被啟動了』。」

山岸小姐過去是上私立高中、念短期大學,甚至還去了國外留學。現在她自己一個人住的寬廣的家也是父親所出錢建的。能夠放棄都市的工作回到故鄉自由自在地生活,也是多虧了父親的積蓄。連愛用的樂器、洋裝、眼前的咖啡杯都是父親給的。

「我終於明白了,只要換個角度就會發現,以前到現在以為天經地義的事,其實一切都來自於爸爸的愛啊。」

山岸小姐試著計算父親花在自己身上的費用,竟得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金額。

「我重新按了好幾次計算機,但金額完全正確。如果要我自己賺這麼多的錢,我想我一輩子也辦不到。」

如果沒有父親的愛,說不定自己會連同生病的母親一起被拋棄。山岸小姐想到社會上也是有這樣的案例。

後來,「忽略了父愛的歉意」,以及「對父親感謝的心情」,隨著山岸小姐的眼淚不斷湧出無法停止。

「爸爸發病的時候我因為工作人不在老家。他只知道工作,沒有休閒興趣、朋友也很少,他一定是一直抱著寂寞的心情一個人待在這個空盪盪的家中吧。寂寞的心情⋯⋯?這麼說來,媽媽過世的時候我也從沒聽過爸爸說過『寂寞』之類的。」

深愛的妻子因病逝世,卻也無法對孩子訴說悲傷。面對正值青春期的女兒,自己一個大男人要怎麼養育女兒才好……。山岸小姐第一次用父親的心情思考這些事,並且感到無地自容。

山岸小姐進行內觀前,是父親病症最為嚴重、做出很多異常行動的時候。但是在山岸小姐「心中的開關啟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父親的狀態好轉了,連醫院的人都說他最近較為穩定。

「以前爸爸連話也不說、看也不看自己。但現在去探望時,他會叫我的名字,我要離開時他也會推著輪椅到電梯前來笑著跟我揮手。媽媽還在世時像惡鬼一樣每天都很兇的爸爸⋯⋯這麼大的改變讓我到現在還是覺得不可置信。」

據說很多人患了精神分裂症後,在感覺方面會變得很敏銳。或許是山岸小姐的心中產生了莫大變化之後,在表情、語氣、態度上傳達了些什麼到失去語言能力的父親心中也說不定。

「我從來沒看過爸爸像孩子般笑得如此純真的表情,真的是讓我也忍不住一起開心起來的笑容。原本讓我如此憎恨的爸爸,他的笑容竟然能帶給我幸福的感覺,這真的是非常令我驚訝。」

山岸小姐同時也注意到感覺壓在胸口的大石塊不知不覺中消失,晚上睡覺也能睡得安穩了。她的父親也維持著穩定的狀態,最近還能一個月有一天能回家住呢。

「以前會有『咦,他要回來嗎』的反應,但是現在我很開心可以和他一起待在家裡,而且我還會有『作爸爸喜歡的料理給他吃』的想法。」

透過三個問題讓看事情的方式、思考的方式有所改變,自然而然地也能表現在言語和態度上傳達給身邊的人。

帶刺的態度和急躁的措詞只會引起對方的負面反應;溫柔的笑容、沉穩的聲音、和緩的舉止才能帶給身邊的人幸福。正向的舉止反應是能帶給自己幸福的。

如果你和山岸小姐一樣,在照護失智症等喪失語言能力的人有溝通上的煩惱的話,或許也能參考看看她的經驗。

 

<摘自《母親是面鏡子,照見真實的自己》 臉譜出版社>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