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先驅 文人史詩第一人——維吉爾

作者:文宇
font print 人氣: 14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普布利烏斯‧維吉利烏斯‧馬羅(拉丁語:Publius Vergilius Maro),(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是古羅馬奧古斯都(原名屋大維)時代的詩人。也許大家更熟悉的,是他英語化的名字——維吉爾(Vergil或Virgil)。

當代許多人對維吉爾的認知來自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在這部描述地獄、天堂的偉大詩篇中,維吉爾作為但丁的指路人和保護者引導但丁遊歷地獄和煉獄。

生平、與屋大維的結識

維吉爾出生於意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南部曼圖亞的一個農莊,傳說維吉爾的母親在生產前曾夢見自己生出了一根桂樹枝,當這根桂樹枝落地之時,便長出了結滿了鮮花和果實的大樹。維吉爾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在羅馬和那不勒斯學習,完成了相當於現代大學程度的課程。

600px-Statue-Augustus
奧古斯都像,藏於梵蒂岡博物館。(Till Niermann/維基百科)

 

公元前42年,屋大維與馬克‧安東尼擊敗了刺殺凱撒的卡西烏斯和布魯圖斯,而後徵收土地安置解甲歸田的兵士,維吉爾家的農莊亦在徵收之列,於是維吉爾全家遷往意大利南部。在此期間,維吉爾創作了他早期的重要作品——《牧歌》,還結識了屋大維的外交官梅賽納斯。當時屋大維與安東尼的政權正分庭抗禮,屋大維的外交官梅賽納斯為獲得羅馬貴族的好感和支持而廣泛招攬結交詩人和藝術家。通過梅賽納斯的關係,維吉爾很快認識了屋大維本人,也因為得到屋大維的賞識,維吉爾家的農莊得以被歸還,這段經歷在《牧歌》第一首和第九首中有所表現。

奧古斯都(羅馬帝國首任帝王屋大維的稱號)是位藝術家保護人,他幫助詩人、藝術家、雕塑家與建築家,他統治的時期是古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賀拉斯、李維、奧維德和維吉爾均是得到他讚賞和幫助的古羅馬傑出詩人,而維吉爾與賀拉斯更是獲得了「桂冠詩人」的稱號。

重要作品

在那不勒斯維吉爾墓地的墓碑上,寫著這樣的墓誌銘:「我曾歌唱牧地,歌唱田園,歌唱君王」,這正對應了維吉爾的三部傳世之作——《牧歌集》、《農事詩》、《埃涅阿斯紀》。

1200px-Vergil_tomb_inscription
維吉爾的墓志銘:「曼圖亞生育了我,卡拉布里亞奪走了我,那不勒斯守候著我。我曾歌唱牧地,歌唱田園,歌唱君王。」(Schoen/維基百科)

 

《牧歌集》創作於公元前42年到前39年之間,是一部以鄉間生活為題材的田園詩集,由十首詩組成,其中最受矚目、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第四首。原因是這首詩中,維吉爾以阿波羅神諭式的寫法預言了未來一位孩童的降臨,將帶給人類一個黃金時代,他會消除大地上的罪惡和恐懼,會「用父親般的美德」給世界帶來和平。

這首詩被當時及後世人多方解讀,尤其在耶穌降世後,被基督教解讀為耶穌誕生的預言詩。維吉爾也被基督教敬為基督誕生前的聖人和先知。

《農事詩》四卷,共2188行。每卷分別敘述一個農事主題:第一卷描述種莊稼,第二卷描述種葡萄和橄欖樹,第三卷描述牧牛馬,第四卷描述養蜂。此詩卷的創作用了七年時間,據記載是應支持屋大維的文學贊助商的要求而作。當時作為農業國的羅馬經歷內戰破壞,農事亟待恢復,《農事詩》的問世,順天應時,也與奧古斯都大帝振興農業的政策相配合。

維吉爾一生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生命最後十年創作的一部英雄史詩《埃涅阿斯紀》。維吉爾早在羅馬上學時,就讀過《荷馬史詩》並深受影響,作為詩人,維吉爾終生的目標就是寫一部史詩,說他為此目標而準備了一生也不為過。

相較於籍由民間口頭流傳的故事而編纂整理而成的《荷馬史詩》,《埃涅阿斯紀》是第一部由一位文學家獨立創作的史詩,也因此,維吉爾被認為是西方文學史上的「文人史詩」第一人。

《埃涅阿斯紀》取材於古羅馬的傳說,故事承接古希臘《荷馬史詩》的情節。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是特洛伊國王的女婿,亦是愛神阿弗洛狄忒(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的兒子。特洛伊陷落之際,埃涅阿斯遵從天神旨意,攜老父幼子及部分倖存者,逃離特洛伊城,繼而遠涉重洋,歷經千難萬險,到達意大利,建立羅馬城。

從文學創作上,《埃涅阿斯紀》借鑒了《荷馬史詩》的寫法和內容。《荷馬史詩》有特洛伊與阿開亞人的戰爭,《埃涅阿斯紀》有特洛伊和魯土里安人的戰爭;《荷馬史詩》有奧德修斯返鄉途中歷經千險,《埃涅阿斯紀》有埃涅阿斯遠航他鄉為建國立家歷盡萬難;《荷馬史詩》有奧德修斯在魔女喀耳刻的款待下遊歷了冥府,《埃涅阿斯紀》有埃涅阿斯在女先知西比爾的帶領下前往陰間⋯⋯

維吉爾史詩《埃涅阿斯紀》共十二卷,9896行,全詩從頭至尾嚴格遵循六步格的格律,讀起來抑揚頓挫,充滿音樂的美感。史詩前六卷講述的是埃涅阿斯歷盡艱辛從特洛伊漂泊到意大利的過程,後六卷描述埃涅阿斯到達意大利後與當地部族首領圖爾努斯之間的戰爭,中間還穿插著埃涅阿斯與迦太基女王狄多的愛情故事——埃涅阿斯為了遵從天賦使命,拒絕了女王的愛情,毅然踏上前往神許諾的未來家園的旅途。

維吉爾通過對主人翁埃涅阿斯的塑造,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理想領袖所應該具備的美德:虔誠、勇敢、克制、大度、仁愛、公正。維吉爾筆下的埃涅阿斯,不像《伊利亞特》中的阿基里斯一般,為了爭奪一個女俘而置全局利益於不顧,在愛情和責任之間,埃涅阿斯選擇了責任。雖然後世有考證說迦太基女王狄多與埃涅阿斯也許並不生存於同一年代,兩人的愛情故事純屬虛構,但這並不影響維吉爾通過作品表述自己的理念。

傑出的詩人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作為拉丁語文學的國民詩人,維吉爾在世時就已經得到世人的廣泛讚譽。在他創作《埃涅阿斯紀》的過程中,奧古斯都非常關心創作進度,甚至寫信給維吉爾要求讓他先睹為快。而當維吉爾拿著完成的幾卷詩作親自朗誦給帝王的時候,帝王的妹妹小屋大薇被詩歌的內容感動,抑制不住情感而昏倒。用現代話形容,羅馬的首任帝王及其妹妹,都是維吉爾的忠實「粉絲」。

981px-VirgilAeneidVI
1787年由藝術家所繪製的《維吉爾對奧古斯都和屋大薇朗誦埃涅阿斯紀》,現藏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據記載,維吉爾的《牧歌集》甫一問世便大受歡迎,以至於在劇院演出的演員會給觀眾背誦《牧歌》中的詩句。一次維吉爾去劇院看戲,當台上的演員背出《牧歌》中詩句的時候,全體觀眾從座位上起立,以示對在場的維吉爾的崇敬之意。與維吉爾同時代的著名詩人賀拉斯曾這樣評價《牧歌》:「維吉爾詩中的柔和與機智,是繆斯的贈予。」(繆斯:希臘神話中的詩歌女神)

維吉爾改變了拉丁語詩歌的形式,對拉丁語詩歌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他的詩歌不僅對當時的詩壇產生影響,同時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詩人和學者,且這種影響並不局限於文學界。

大概是由於《牧歌集》第四首被後世基督教當作預言詩的緣故,維吉爾被尊為基督之前的聖人和先知。古羅馬時代,就已出現以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為占卜書的「維吉爾卦」。據說當一個人感到有決定需要諮詢上天的時候,只需要打開《埃涅阿斯紀》,他第一眼看到的那行詩便是神意。據載,古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帝王,在繼位之前就曾以「維吉爾卦」得到《埃涅阿斯紀》中的詩句「誰頭戴桂冠,手捧聖物,佇立在遠方?我看見的銀鬚和灰髮,屬於羅馬的王者⋯⋯」預示著這位羅馬帝王的遠親將繼承帝位。

作為一種占卜傳統,「維吉爾卦」在歐洲一直持續至中世紀晚期。

維吉爾對世間最大的影響,還是他在文學方面的貢獻。《埃涅阿斯紀》在古羅馬時代,一直是學校的拉丁語語文教材,只要是受過教育的羅馬人都熟知維吉爾的作品。不僅如此,《埃涅阿斯紀》也一直作為歐洲大小學校的必讀教材,直至文藝復興時期。因此,即使對文藝復興及其後的作家,維吉爾依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詩人但丁。以意大利語創作出傳世名作《神曲》的但丁,對距他1300多年前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抱有極其崇高的敬意。在《神曲》中,但丁安排維吉爾作為他遊歷地獄和煉獄的引導者和保護者,稱他為「我的嚮導」、「我的老師」、「我的主人」。不僅如此,《神曲》中地獄的景象也借鑒於維吉爾《埃涅阿斯紀》中對冥府的描述。除了《神曲》,但丁幾乎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借鑒維吉爾作品的痕跡,或引用或轉換、改變維吉爾的詩句。

其實,在維吉爾在生的當時以及後世,許多作家都通過引用、轉換、模仿維吉爾的詩句來創造過自己的詩歌。

同時代的羅馬詩人奧維德在他的作品《愛情三論》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紀》的開篇,《變形記》的第十四章,甚至被稱為「小埃涅阿斯紀」;賀拉斯也在他的《世紀之歌》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紀》;羅馬詩人斯塔提烏斯在其《底比斯之戰》的後記中明確闡明受到《埃涅阿斯紀》的影響,「這本書並不是為了和偉大的《埃涅阿斯紀》一爭高下,而是遵從它的足跡,表示對它的敬畏。」

維吉爾對後世詩人的影響就更加廣泛,除了但丁,最著名的還有莎士比亞。莎翁曾在其作品中多次直接或間接引用《埃涅阿斯紀》中的詩句。如《亨利六世》、《哈姆雷特》等。約翰.彌爾頓也曾坦承《失樂園》的創作受到維吉爾作品的巨大影響。

如此說來,維吉爾不僅是但丁的老師,也是歐洲文學詩壇的偉大先師。@#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偉大的先知梅林預言:傳奇將拉開序幕——戰火燃燒至一個世紀之時,聖女降臨人間,她團結分裂的同胞,引領他們走向自由……
  • 十九世紀,西方文學天才輩出,法國更是巨星雲集之地。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喬治.桑、司湯達、福樓拜、左拉⋯⋯均為十九世紀活躍在法國的文壇巨匠。當時,各種題材的文學名作紛紛問世,如天上群星般交相輝映,而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正是這璀璨星空中的一簇耀眼的星光。
  • 被譽為「世界最美童話城堡」的「新天鵝堡」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西南部,地處阿爾卑斯山麓。一百多年來,這座白牆藍頂的經典城堡以其童話般的夢幻身姿,年復一年地吸引著一代代的參觀仰慕者,面對城堡與周邊山麓湖泊所構成的唯美世界,所有浸身其中的人們不禁要好奇——這座夢幻般的童話城堡到底是如何建造,背後又有怎樣的浪漫傳說呢?
  •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語:Honoré de Balzac),法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其作品系列《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是人類文學史上的奇蹟,罕見的文學豐碑。
  • 奧古斯特.羅丹,1840年出生於法國巴黎,被譽為繼米開朗基羅之後最偉大的雕塑家。他既是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塑家,又是現代主義時期的第一位雕塑家。
  • 拉斐爾.聖齊奧(意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畫家、建築師,1483年出生於意大利東北部馬爾凱省的烏爾比諾鎮。
  • 《荷馬史詩》,最早的古希臘文學經典,相傳是由公元前九八世紀的盲詩人荷馬所著。
  • 圓舞曲之父——約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勞斯(德語:Johann Baptist Strauss); 圓舞曲之王——約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勞斯(德語:Johann Baptist Strauss)。 這不是一個人的兩個頭銜,而是同名同姓父子兩人分別的頭銜。為方便區別,人們稱父親為老約翰.施特勞斯(約翰.施特勞斯一世),稱兒子為小約翰.施特勞斯(約翰.施特勞斯二世)。
  • 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德語: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最後一位巨匠,浪漫主義音樂奠基人,同時也是藝術歌曲的創始人。
  • 香港擁有一百年的殖民史,東西文化交匯,曾和很多文人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1974年,台灣詩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寫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後他有11年時間在港度過,這段時間是他的黃金創作期,沙田山居成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