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

【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28) 腹背受敵

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5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命懸一線

紅軍輾轉到陝北前,中央紅軍主力由八萬多人減至六千人,已然是命懸一線。據彭德懷估計,紅軍全部兵力只能對付國軍兩個團。(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

SAPA990204194970
宋美齡為戰士縫補軍衣。(公有領域)

一九三六年底,蔣介石親任西北剿匪總司令,前往西安,部署全殲中共,以便全力抗日。誰知天有不測風雲,西安事變打亂了蔣介石的安排。事後蔣介石在日記中跌足道:「漢卿壞我一盤好棋!」

中共並把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多年為抗日的苦心經營和戰略智慧完全抹殺,編造出張楊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這個謊言。如一九三六年九月一日,中共中央向全黨發出《關於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稱: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十二月十二日張楊發動的西安事變,就是因為蔣介石不抗日,所以張楊要逼他抗日。認為西安事變是他(蔣介石)違背歷史潮流而遭到的嚴厲懲罰。

蔣介石的抗日不是誰逼出來的,而是當時在中共為內患,日本為外敵,中國國力貧弱,在內外交困中,在不明真相的批評中,韜光養晦,無聲中的大智大慧。

腹背受敵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國家為對付日本入侵,被迫暫停圍剿中共蘇區。四個月後,日本在上海肇事,引發「一‧二八」淞滬抗戰。一月三十日,事件爆發第三天,中共發表聲明:「(號召國軍士兵)殺掉你們的長官,加入紅軍。」紅軍在贛、閩、湘、鄂、皖等地的蘇區膨脹,一度幾乎攻下贛州,使國民政府腹背受敵。

一·二八事變,上海的商務印書館及東方圖書館(中國最大的私人圖書館,藏書超過三十萬冊)均被炸毀。圖為轟炸後的上海商務印書館。(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開始與中共談判。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國府宣布全面抗日。七月二十二日,中共發表了《共赴國難宣言》,宣稱:願意為實現三民主義奮鬥;放棄推翻政府的暴動;停止沒收地主土地;取消蘇維埃政權;將「紅軍」改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管轄,在蔣委員長領導下抗日。中共的這個投降宣言極具欺騙性。在統一戰線旗號下,中共的破壞從未停止。

蔣介石對此洞若觀火。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他在日記中寫道:「共產黨之投機取巧,應切實注意,此輩不顧信義之徒,不足為慮,吾當一本以正制邪,以拙制巧之道以應之。」

1937年7月19日,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後,蔣介石於廬山發表「最後關頭」演說,宣告對日抗戰開始。(公有領域)

洛川會議之後,毛澤東即命令林彪的一一五師潛入晉察冀山區,賀龍的一二零師潛入晉西北山區,劉伯承的一二九師向魯冀平原發展。其目的,均在繞到敵後,以謀擴張。因為毛澤東一再指示「八路軍應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避實就虛,繞到日軍後方去打游擊,主要任務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張國燾,《我的回憶》第三冊《第二十一篇 抗日戰爭》)

日軍在前面對抗國軍多占地,共產黨則跟在後面以抗日為名擴大自家根據地。所謂「讓日本多占地才愛國」,實為「讓日本多占地才愛黨」。

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一九四零年度肅正工作的根本方針中感嘆:「共軍勢力逐漸抬頭,及至第三期,已開始對重慶軍及雜牌軍進行蠶食,其勢力迅速發展壯大,不容輕視。如不及早採取對策,華北將成為中共天下。為此,方面軍的討伐重點,必須全面指向共軍。」

日軍為抑制中共的擴張,開始剿共,中共的抗日是為了自保,而不是為了對抗日本侵華。中共軍隊儘量避免與日軍交鋒。中共「抗戰史」中僅有兩場「輝煌戰役」。一九三七年的「平型關戰鬥」,是國軍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指揮下太原會戰的一次戰鬥。林彪指揮八路軍一一五師,配合國軍主力,襲擊日軍輜重運輸隊。在兩個月的太原會戰中,「平型關戰鬥」為時僅一天,根本稱不上「戰役」。一九四零年,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是破壞日占區的礦山、鐵路的游擊戰。

中共長期以來的宣傳都說蔣介石「不抵抗」,「西安事變」共產黨「逼蔣抗日」,「平型關大捷」是抗戰第一次勝仗,共產黨是抗戰「中流砥柱」,領導人民打游擊贏得八年抗戰。國民黨則潰逃躲入峨眉山,待共產黨消滅日本人後,才出山來「摘桃子」。

據《廬山會議實錄》載,一九五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在廬山會議上,林彪檢討了平型關戰鬥,說是「吃了虧」,是「頭腦發熱」,還推托責任說「是弼時作的決定」。毛澤東接著說:「一些同志認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占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內有國,蔣、日、我,三國誌。」

彭德懷立即檢討百團大戰是個錯誤,說:「這一仗是幫了蔣介石的忙,……華北會議鬥了我,以後對守紀律比較注意。」毛澤東責罵彭說:「你彭德懷那不是愛國,百團大戰是在幫國民黨打日本人,愛的是蔣介石的國」,「百團大戰過早暴露了我們的力量,引起日本軍對我們力量的注意;同時,使得蔣介石增加對我們的警惕。」(李銳,《廬山會議實錄》,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版)

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軍事特派員弗拉基米洛夫在他的《延安日記》裡寫道:「一九四二年七月九日,尤任和阿列耶夫已從前線巡視回來。他們對所見的情況感到沮喪。八路軍的隊伍(當然還有新四軍)早已停止對侵略者的主動出擊和反擊。儘管瘋狂的日本軍隊在中國東南部發動猛烈攻勢,日本還威脅要進犯蘇聯,這種情況至今依然沒有改變。中共部隊對目前日本掃蕩其占領區的行動不作抵抗,他們撤上山去或者渡過了黃河。中共領導把國民黨看作是主要敵人,不遺餘力地要奪取中央政府控制的地盤,用各種手段來達到目的。這些明顯的分裂活動危害中國人民反對侵略者的解放運動,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犧牲,並造成與國民黨發生軍事衝突。」

1945年舉中華民國國旗的八路軍,但陽奉陰違,破壞抗日。(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中共表面對蔣公俯首稱臣,但始終控制八路軍、新四軍為私家軍,陽奉陰違,甚至攻擊國軍,破壞抗戰。最嚴重的「黃橋事變」發生在一九四零年十月。陳毅率新四軍第一支隊,突襲蘇北黃橋,國軍萬餘傷亡,新四軍控制了江蘇部分省境。新四軍已成叛軍。更嚴重的是,日軍主力在距黃橋戰場十五里處作壁上觀,待國軍敗後,方撤回泰興。中共與日方默契明顯。

文革八個「樣板戲」中《沙家濱》裡有一段唱詞:「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國土遭淪亡,屍骨成堆鮮血淌……新四軍共產黨來把敵抗,東進江南深入敵後,解放集鎮與村莊。紅旗舉處歌聲朗,百姓們才見天日光。」這是中共利用文藝形式篡改歷史的見證。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之蔣介石】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九二七年十月,蔣介石第一次離職後訪問日本,二十三日他在東京發表了《告日本國民書》。他說:「明達如貴國朝野人士,對於東亞百年之大計,其必有遠大之懷抱,而於排除我中國國民革命之障礙,亦必與吾人具有同情,而不加以阻止乎?「並切望日本七千萬同文同種之民族,對於我中國革命運動,澈底瞭解,而予以道德及精神上之援助,亦即我兩國根本親善之良謨也。」
  • 一九三二年,蔣介石在陸軍軍官學校演講時預言:「據我看來是西曆一九三六年,……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恐怕就要開始。」「……這次大戰起來的時候,就是我們中國生死存亡的關頭。」(《復興中國之道》,一九三二)
  • 日本自從明治以來,早就有所謂北進的大陸政策與南進的海洋政策。陸軍將蘇聯列為第一大敵,主張北進「先應傾注所有兵力使蘇聯屈服」。海軍則要南進,在東亞驅逐英、美霸主地位後,再對付蘇聯。西安事變前一個月,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本和德國在柏林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劍指蘇聯。
  • 頭兩次圍剿中共軍隊,國軍主力沒有介入。一九三一年第三次圍剿,國軍主力介入,有所斬獲,因九一八事變而中止。第四次圍剿因熱河抗日,剛進行不到一個月就被迫停止。
  • 中共發現張學良是很可能被統戰成功的,於是向張提出組織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占領蘭州,打通到蘇聯的交通線接收武器。「兄部須立即相約配合紅軍,選定九、十月間的有利時機,決心發動抗日局面,而以占蘭州、打通趙蘇(蘇聯),鞏固內部,出兵綏遠為基本戰略方針。」(《飛機駕駛員海嵐‧里昂所收藏的有關西安事變的重要私人檔案》)
  • 李克農和張學良三月第一次會談的詳細情報被軍統得知。當時軍統潛伏在東北軍六十七軍內部的劉宗漢就將情報匯報給戴笠,包括雙方達成的具體協議內容。連六十七軍內部散發的中共《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也送到戴笠手中。
  • 政變當天,張學良前來見蔣介石。蔣介石質問他對兵變的態度,張謊稱事先不知情。蔣介石說:「爾既不知情,應立即送余回京或至洛陽,則此事尚可收拾。」張卻要蔣介石答應他的條件,方能放人。蔣介石當即義正言辭譴責張的叛徒行為,要他「應即將余槍殺,此外無其他可言也」。張竟用「交人民公斷」威脅。蔣介石憤怒已極:「余身可死,頭可斷,肢體可殘戮,而中華民族之人格與正氣不能不保持。」蔣介石要張學良選擇:立即釋放或當場槍斃。張學良一時無所措手足。
  • 「我們就是要以長久的時間,來固守廣大的空間,要以廣大的空間,來延長抗戰的時間,來消耗敵人的實力,爭取最後的勝利。」(蔣介石)
  • 「淞滬戰役」後,日軍戰略重點南移,向華中集結。日軍裝備在水鄉澤國威力大減。日軍南下,陷入了蔣公的戰略布局。蔣介石說:「日本軍閥雖自以為機詐百出,實際上是冥頑不靈。」「他為所欲為,肆無忌憚。殊不知他的國策與戰略,自開戰以來,始終是受我們的控制。」
  • 「本來父親的觀念是世界性的,不但是中國對日本以德報怨,同時也要求歐美同盟國對德國、意大利以德報怨。他的目的就是要將共產勢力阻絕在亞洲北大陸間,不讓共產勢力蔓延至太平洋。」(《蔣緯國口述自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