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潔古典樂相伴走出小留學生「成長瓶頸」

小提琴家Ken Lin的快樂移民

文:伍詠慈 
font print 人氣: 5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03月11日訊】Ken不到15歲就成為小留學生,當時他還在臺灣讀國中三年級,就在90年代臺灣興起的「小留學生移民潮」中,與眾多超前「被獨立」的小齡留學生一樣,獨自一人從臺灣來到加拿大,居住在溫哥華市的一個寄宿家庭裡、並在住家區域內的學校裡繼續中學學業。

當時誰都沒有想到,這種令外人羨慕的留學生活給少年ken留下的竟然是一連串充滿成長歷練的記憶——儘管其中兩三年間Ken媽媽曾經奔波於臺加兩地,到溫哥華看望Ken、或作短期陪讀照料他的生活,給他以母愛的溫暖,但Ken至今仍然清晰的記得那種長期遠離親情之愛的孤寂感、與思親的心靈裂痛感,仍然記得當心中有對外人無法講訴的苦悶與困惑時、盼望父母在身邊而不果的失落與無奈。

幸虧父母給他的早期音樂培育讓他走進古典樂的象牙塔。藉著古典樂大師們純潔高尚的精神力量,他最終以超出年齡負荷的毅力、單槍匹馬地走出成長與移民的「雙重瓶頸」,實現夢想成真的人生……

古典樂純淨心靈相伴:走過小留學生「成長瓶頸」

(圖片由Ken Lin提供)
(圖片由Ken Lin提供)

Ken深深懷念父母的愛。自從有記憶開始,他就記得做醫生的父親工作十分勤勉、賺錢養家並且供他受教育;記得母親時常陪伴著他去聽老師推薦的音樂會,令他年紀小小就懂得「音樂是能夠傳達到心裡的聲音」。

但父母天倫之愛在Ken留學加國之後,竟過早地成為漸行漸遠的一串珍貴回憶,也成為他留學和移民生活的一個遺憾點。Ken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碰到困難亟需幫助卻找不到人幫的那種徬徨與無助。一次,他在打籃球時不慎扭傷腳腕,整整一週無法行走,唯有麻煩朋友開車接送及攙扶上學。當時一聽到旁人講起父母他就感到心酸難忍……

最讓Ken感到心痛與可惜的是:他眼見不少跟他年齡和情形相彷、心智未成熟、尚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的小留學生們,在驟然遠離家庭和親人關愛支持的情形下,被動地「獨立」生活在陌生的環境中,在面臨文化差異的衝擊和自我認同危機、以及青春期身心困惑等困難和壓力下,藉結識朋友、尋找友誼以逃避困境、尋找出路,卻在遠離家長引導之下不自知地放任了自己、染上不健康生活方式,甚至結交了不適宜的「朋友」而「學壞了」。

Ken不僅無力幫助他們,而且他也因受到誘惑而險些誤墮歧途。對於那些走入歧途的少年來講,抽煙喝酒不思學業是「家常便飯」,嚴重的竟有捲入幫派乃至更甚!「年紀太小就脫離父母的照顧真的是很容易學壞!」Ken至今回想當初仍然感到後怕,同時又感到僥倖:「自己沒學壞真是萬幸!」

講到自己的這份幸運,Ken不禁深深地感謝父母的培育、讓他有機會走進古典音樂的象牙塔,並且品嚐到成功的喜悅——Ken自幼熱愛音樂,在他童年時期,父母就把音樂教育作為素質培養、讓他學習小提琴。

Ken自幼就顯示出他對音樂的熱情與不凡天賦:中小學時期,勤學苦練的他在參加的所有小提琴演奏比賽中均所向披靡、榮獲首獎(冠軍),包括12歲時他在臺灣最大的一個音樂比賽中、也是以一曲小提琴獨奏獲得首獎。

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學琴培養起來的自控力和自律力阻止了年少的他在遠離父母的關心時隨波逐流、墮入歧途。

到溫哥華念中學後雖然Ken中止了跟專業老師上小提琴課,因為他臺灣的師長們都期望他把音樂作為業餘愛好、以後能夠子承父業跟他爸爸一樣成為醫生,而且他當時除了要忙於適應留學地的新文化、新生活環境,幾乎要投放全部的時間精力在學習上,但無論再忙他每天都要見縫插針地抽時間拉琴,回到古典音樂中去感受莫扎特、巴赫、柴科夫斯基等大師純淨、高尚的心靈世界。

也正因為有這些古典樂大師們純潔美麗音樂的慰藉與過往曾經帶給他的成功感,才使他有足夠的精神力量最終得以走出那段身心歷經衝擊的「成長瓶頸」。

拾回輟學五年的音樂:人生朝著夢想才會快樂

高中畢業後,Ken徬徨、徘徊了一陣子。他認真思考了未來的路究竟應該何去何從:是應該朝家鄉師長們的決定走下去、還是應該走自己的路?

最後,Ken下了很大的決心,決定走回音樂道路,他覺得:人生只有朝著自己的夢想去發展才會快樂。因此,他打長途電話回臺灣,把自己的想法與父母親做了溝通,最終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但這時要回歸到音樂道路上來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因為當時Ken輟學小提琴已長達五年時間了,儘管他平日仍然持之以恆地練琴不怠,但以他當時年少的音樂基礎、脫離開專業老師的指導、單靠個人苦練根本就無法取得長足進步。

不過非常幸運的是,Ken以前在臺灣的小提琴老師當時也移民到了加拿大,在大溫哥華地區的素里市開辦了音樂工作室,並且對Ken非常有信心、十分樂意與Ken再續師生緣。

在恩師的指導下,Ken很快恢復了狀態、並且糾正了這幾年間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一些拉琴的壞習慣。在恩師幫助下,他申請了本地與美國的一些音樂大學,出人意料他最後竟同時收到美國與卑詩大學、維多利亞大學數家大學的錄取通知。後來,Ken與恩師打聽到維大的老師照顧學生很細心,而且父親也希望他就近擇校,於是最終確定下來接受維大的錄取。

維多利亞大學的表演系是有名的難以進入。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學府,Ken終於感受到自己「輟學」五年帶來的壓力了——從小名列前茅的Ken,在維大讀大一時,被前所未有地放在了第一小提琴的末位!這令Ken內心感到很難受,但他決不認輸,路畢竟是自己選擇的,無論如何都要盡力走好它。

於是,每天放學後,Ken就早早吃完晚飯,然後趕回學校練琴,每天一練就練到深夜11點鐘學校關門。這樣堅持到大二時,他已經晉升到第一小提琴的第二位了!

大三時,他不僅作為弦樂四重奏之一代表學校去表演,而且奇蹟般地在維大一年一度的演奏比賽中獲得大獎!雖說是校內大賽,但這個比賽的規格要求非常嚴格,而且每次只從所有樂器的演奏中選出兩三位獲獎者,Ken有幸成為維大有史以來第二位弦樂演奏獲獎者!而其餘均為鋼琴演奏獲獎者。

走進音樂「象牙塔」:事業與人生更上一層樓

進入大四之前,Ken有幸被著名的學生社團Golden Key International Honors Society(金鑰匙國際榮譽協會)吸納為會員。Golden Key集合全球各學科領域名列前茅(前10%)的優秀學生,該協會常組織各類活動、舉辦各種晚會,Ken在該協會得到不少機會與美國等世界各地的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

朝著夢想越走越近的Ken決定大學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於是,他申請了美國三藩市音樂學院(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結果他不僅被這家音樂學院的音樂專業所錄取,更獲得了該院校頒發的高額獎學金。Ken備受鼓勵,在古典音樂富麗輝煌的殿堂裡自由翱翔樂逍遙。由於他在學業上的優異表現,他更獲教授推薦到印第安納大學擔任助教。

到印第安納大學任助教後,Ken無論在學業乃至事業還是在人生的旅程中又都「更上一層樓」。年僅20多歲的Ken在美國的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韓國的光州大學以及臺灣的藝術高中等學府相繼舉辦了大師班,這些大師班的教學對於高班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以及整體理解與詮釋樂曲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在印第安納大學,他邂逅了來自韓國的美麗女子Angel Jung(鄭恩珠)。Angel主攻鋼琴演奏,Ken與她可謂志趣相投、琴瑟和諧。兩人都熱衷的古典音樂使他們越靠越近、情投意合,終於,Ken在收穫事業的同時也贏得了佳人的芳心。Ken與Angel後來喜結連理,這是後話。

2005年,Ken與Angel以及一位比利時裔大提琴手應全球主要塑膠與橡膠材料供應商、臺灣奇美集團的邀約,到臺灣奇美博物館表演鋼琴三重奏。表演結束後,大提琴手與太太先行離臺到歐洲去旅行。而Ken與Angel則受到愛才的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先生挽留與邀請、繼續留在臺灣一段時間,準備出席臺灣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李登輝之友」聯誼晚會、並演奏鋼琴與小提琴的二重奏。

喜愛古典音樂的許文龍先生平素酷愛收藏古琴、結交古典音樂行業精英朋友。作為「李登輝之友聯誼會」的會員,他把Ken與Angel推薦到「李登輝之友」舉辦的聯誼晚會上獻演,並將二人引薦給同樣非常熱愛古典音樂、並喜歡拉小提琴的李登輝先生。

傳授莫扎特天才式純潔:品味夢想成真人生

圖:Ken Lin和Angel Jung在「李登輝之友」晚會的演奏非常成功,也受到具有音樂品位的李登輝先生欣賞。(圖片由Ken Lin提供)
Ken Lin和Angel Jung在「李登輝之友」晚會的演奏非常成功,也受到具有音樂品位的李登輝先生欣賞。(圖片由Ken Lin提供)

Ken和Angel在「李登輝之友」晚會的演奏非常成功,兩人精湛的技藝與天衣無縫的默契合作受到現場觀眾熱烈掌聲的肯定,也受到具有音樂品味的李登輝先生欣賞。而這個美麗的夜晚也成為Ken和Angel記憶庫裡一個閃亮的片段,成為兩人音樂事業道路上一個大事記。

而今Ken與太太Angel已在溫哥華西區建立起自己的音樂工作室,教授小提琴與鋼琴。Ken的教學融合了東西方教育的長項,既以西方教學善用生活細節來啟發學生想像力的特點,去培養學生理解和詮釋音樂作品的能力,又鼓勵學生通過東方教學提倡的「苦練技術」學得更快。

Ken的學生在RCM的考級中都取得不俗的成績,也有在溫哥華著名的Kiwanis Music Festival(奇瓦尼斯音樂節)榮獲Gold Medal(金獎)的,他的好幾名學生都成為Vancouver Youth Symphony Orchestra(溫哥華青年交響樂團)的青少年演奏家。

教學之外,Ken堅持演奏、不斷提升琴藝。2012年以來,他就固定在Vancouver Opera Orchestra(溫哥華歌劇樂團)表演。也不時在溫哥華交響樂團( Vancouver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並在當地一些頗受關注的演出中獻演,譬如臺灣文化節、龍雲鋼琴之家(Loewen Piano House)於2016年秋季舉辦的「舒伯特音樂之夜」,等等。

Ken教學與演奏的熱情很大程度來源於音樂本身對他的吸引力。具有優異樂感的他指古典音樂很「乾淨」、能夠淨化人的心靈,譬如莫扎特的音樂就充滿了天才式的純潔,即使表達令人感到難過的事情也是理性的、不流於情緒化。

Ken非常感謝父母親在他童年時期起就給他接受音樂教育的機會、培養了他的樂感。與古典音樂的美好緣分不僅帶給他成功的留學與移民經歷,也讓今天的他品味到夢想成真的喜悅!◇#

責任編輯:鄧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溫哥華記者站報導)2011年4月3日下午,溫哥華女皇劇院內春意暖暖,美國神韻紐約藝術團的演出帶給了現場觀眾驚喜、愉悅,也有震撼,為神韻藝術團溫哥華的演出落下了帷幕。大溫哥華地區藝術、影視界人士慕名而至,他們為神韻晚會發出了他們來自心底的讚歎。
  • (大紀元記者辛菲綜合報導)自2010年12月17日於美國德州達拉斯市拉開序幕,神韻藝術團以三個藝術團、三個樂團,在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及亞洲在內的近百個城市巡迴演出近300場,其中在澳大利亞悉尼著名的帝苑劇場演出16場。純善純美的藝術給西方主流人士帶來持續的心靈震撼和精神啟迪,中華五千年神傳文明在各族裔觀眾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人們從中找尋到文化的根脈與生命的根源。
  • 享負盛名的香港小交響樂團已抵達溫哥華,為週五晚(28日)於卑詩大學陳氏演藝中心音樂廳(The Chan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舉行的「香港小交響樂團溫哥華音樂會」作準備。音樂會收入將撥捐中僑基金會,資助中僑青少年服務,包括中僑青年領袖新紀元。
  • (大紀元記者高明溫哥華報導)第十一界溫哥華大都會的音樂介紹會,8月25日在溫哥華的Van Dusen Botanical 花園舉行。本屆音樂會由小提琴家Yana Lee及年僅8歲的Spencer Tsai擔當主角,介紹會上兩位音樂人的出色表演獲得眾賓客的熱烈掌聲。
  • 2016年1月24日下午,溫哥華的主流觀眾身著盛裝、攜帶家眷親朋早早就抵達女皇劇院,他們不願錯過神韻世界藝術團在這裡的最後一場演出。溫哥華安可音樂教室(Bravo Music)創辦人王俐穎校長(Li Yin Leanne Wang Ho)在觀看了神韻演出後說:「我覺得神韻晚會超乎我的預期。」
  • 加拿大華人怎樣在「第二故鄉」過中國新年,本期,邀請新生代小提琴家、溫哥華安可音樂教室(Bravo Music)創辦人王俐穎校長(Li Yin Leanne Wang Ho),與大家分享她的故事。透過「過年」話題,大紀元旨在關注移民與「第二代」們親身參與營造的多元環境與新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