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中国舞(上)

洪芸
font print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一、神韵--中国舞蹈的灵魂

在上古神话中传说着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长鼓”舞, 女娲造人时创作了“充乐”舞,伏羲氏时代有了“扶来”舞,而神农氏则命刑天创作“扶犁”乐舞。也就是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舞蹈。

中国舞蹈形式,在商周时期已分“文舞”与“武舞”二种。中国舞蹈通常又可分为民俗舞蹈、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等。

中国舞流传、延续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中,古代的“乐”,往往是指音乐、舞蹈、诗歌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都是合乐的歌词。因此有了“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之说。即是说《诗经》三百首,可以诵颂,可以弦弹,可以歌唱也可以舞蹈。

其后历代诗词,既可以配曲演唱,又可以闻之起舞,这是中国古代艺术“礼乐一体、互容互通”的特性。中国传统的艺术着重于内在精神的表现,以形写神,重视神采和气韵,充分展现的就是艺术家自身的人品修养。

片)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才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语言,具体的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韵的元素,如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横拧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音”--基础符号。

(二)身韵的主要动作,如:“云肩转腰”、“燕子穿林”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辞汇”。

(三)身韵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义”。

(四)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

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

“形、神、劲、律”是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

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和协调。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形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神

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

“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可以说,没有韵就没有中国古典舞。没有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

◎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 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

“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

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即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

“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规律产生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诗的作者是北宋易学家邵雍,他字尧夫,谥号康节..............
  • 李白他的名号“青莲居士”,还是自称“谪仙”,都表示他的生命来源非同一般。他妈妈生他之时梦见太白金星..............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
  •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这与当时朝廷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管理。
  •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业大有进步,宋代陶瓷清丽高雅,色泽柔美自然,造型简练,挺拔秀丽。
  • 元朝陶瓷业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但出现了青花、釉里红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种。自明朝开始,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的瓷都。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