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刻“为君难”以自勉

白亚士
font print 人气: 84
【字号】    
   标签: tags:

“为君难”三字是雍正登基之初的内心写照,即位元年就曾御书“为君难”扁额于其养心殿内,又刻制多方“为君难”印玺,钤于书画起首处,作为警惕自勉。对雍正而言,为君之难在于“用人难”、“理财难”以及最重要的“无私之难”。

朗吟阁幽居 悦心集劝世

康熙在世时,对于皇子接班人的儿孙们特别讲求传授儒学,据说圣祖在宫中曾亲为东宫讲授四书、五经,每日御门之前,必令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覆讲一遍,务必精熟贯通乃已,士大夫之家教弗如也。

从〈胤禛朗吟阁图〉中,当雍亲王时期,胤禛一副自信、睿智、恬淡又惬意的生活;比照《悦心集》第四卷无名氏的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方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处处反映雍正皇太子时期,不羡浮华、随遇而安的处世人生哲学。


清世宗编《悦心集》。(故宫博物院提供)

《悦心集》是胤禛登基后,将皇太子藩邸生活读书时,自己抄录的各种格言、诗赋、歌诀、短文等文句汇编而成的书册,上自东汉、下迄明代,主旨是劝世行善、乐天知命、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等内容,文字优美平实,阅读起来着实令人养心悦目!

圣祖康熙共生有三十五子,排序者二十四人,分别由十七位后妃所生,复杂的皇室兄弟、激烈的皇位斗争,至康熙四十七年因圣祖二度废立太子而再度引爆。雍正深知皇父极其厌烦皇子争位之斗,他除了尽量不涉足其间之外,极力对皇父康熙表现出至诚与至孝,生活上追求恬淡闲适、不贪虚华的人生态度。


耕织图.收割,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博物院提供)


雍正了解皇父心中非常关心农业,他便以康熙朝所绘《耕织图册》为蓝本,依样绘制了《雍正耕织图》来投皇父之所好,并将画中的农夫、织娘、蚕妇,全数改成了自己与福晋的肖像,表达出自己重视农业的政治主张,从此他更受到康熙的赏识,也抚慰了晚年的康熙,面对诸子相争的失望心境,更为承继大清帝位发挥了关键作用。


耕织图.经,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博物院提供)

耕织图起源于南宋时期,中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以绘图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图谱,由于“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如此生动传神的表达了耕织的场景,起到了普及农业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与促进生产力的多项巨大作用。 清康熙二十八年、圣祖帝南巡,因观览宋代耕图二十一幅、织图二十五幅之后感慨万千,因而命内廷焦秉贞,根据宋代原意重新绘制了耕织图各二十三图,然而登基前雍正仿绘焦式的耕织图,却把自己与福晋画在里面,如图田梗上拿伞的农夫、开门远望蚕织者就是胤禛本人,这在历代耕织图中是唯一仅见的!

同心同德 君臣一体

雍正四十五岁登基,已是一位久经历练、看透尘世的一位成熟君王,在位虽仅短短十三年,他强势推动的各项政、经改革,为清代留下深远的影响;现今史学家咸都认为雍正是具承先启后、奠定康乾盛世的明君,他为了扭转康熙晚年史治的败坏、革除官员之贪腐、侵吞钱粮等不法的政风,刚猛果断、严加整治的结果,留下了严苛无情的“骂名”!

他自己说:“朕非赋性暴虐,所谓诸事严者,唯期以法匡治也。”同样他要求地方官吏须看破“慈软”,不可做烂好人!雍正说过,封疆大吏常过于严苛、却于事有助益,而“慈软”二字在雍正看来,乃治民之大忌。

“为君难”三字正是雍正登基之初的内心写照,即位元年就曾御书“为君难”扁额于其养心殿内,又刻制多方“为君难”印玺,钤于书画起首的地方,作为警惕自勉之语。


清雍正“为君难”寿山石螭纽长方印。印文长8.6宽5.2公分,印高4.5,纽高0.2公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白亚士摄)

故宫跨年大展“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开箱记者会上首次与台湾民众见面的“为君难”印玺,为君难语出自《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由此清楚的反映雍正在位期间的思想、心理、志趣与感情。

对雍正而言,为君之难在于“用人难”、“理财难”以及更重要的“无私之难”,雍正虽以刚正严苛出名,但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很愁苦的,他多么希望天下臣子都能体恤其意,君臣上下一体、同心同德,凡事秉公处事,期能利益广大社稷之芸芸苍生!

雍正在位时曾自评:

朕反躬内省,虽不敢媲美三代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对之不愧。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天夜晚,他梦到县城隍到省城南门,撤走随从,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驾驶马车,并告诉农夫说:“你暂且跟我去参加会议!”于是,农夫便跟随他,来到一个省府县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一向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道德,是涵盖自然、社会、内心等层面与各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
  • 古人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重在实践,讲求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看似一个简单的“德”字,却紧密联系着朝代的兴衰。明君有德而国兴,昏君无德而亡国。历史大量的篇章,足以见证德的价值何其威严。
  • 古人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
  •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桓荣被任命为议郎,教授太子读书。桓荣博学敦厚,光武帝对他十分满意。
  • 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过迁善,所以他才伟大而英明。
  • 书生余某,浙江鄞县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外祖父,梦见自己进入文昌宫,见文昌帝君亲自送一位身材魁伟的男子走出殿阁,前有旌旗仪仗开路,后有节幢长队护拥,真是威仪万方,十分气派。
  • 杨溥,明朝湖广石首,授以翰林编修,后为当朝首辅,以有雅操、质直廉静而出名,被后人誉为一代贤相。
  • 刘君良,是唐朝瀛州饶阳县人。刘家几代人都遵循孝义同住一起,兄弟之间虽已到了四代,但还如同亲兄弟一般,无论是一尺布,还是一斗米,每个人都没有私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