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人系列:正直廉洁的年富

淑萍
font print 人气: 48
【字号】    
   标签: tags: ,

年富是明朝怀远人,本姓“严”,后被误为“年”,干脆就改称年富。

年富年轻时,个性就已很庄严成熟,史书上说他才二十岁就如老儒一般稳重。

年富到河南任官时,正好发生大饥荒,二十多万百姓到处流窜,并公然剽掠抢夺。巡抚于谦请年富安抚流民,情况才逐渐安定下来。他任官期间,细心负责,有一次,都御史顾佐把十七个人误判死刑,年富知道了,就主动弹劾顾佐。

明英宗时,年富上奏:“以前永乐时代招降的敌人,明朝都用官爵来收买他们,使他们顺服,但长此下去,我们的国库也将耗尽,到那时候说不定还会招来祸害。所以,我建议让他们返回故乡。”英宗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用了年富的建议。

后来,年富升迁为陕西左参政,主管粮食事务。边疆地区的军官们长期侵占良田,达三、四十公顷,年富知道了,就请求将每公顷赋税提升为十二石,以防止侵占良田的情形发生。但都督王祯认为这样的税收太重了,因此两人产生嫌隙。

年富做事详细,计算考核都很用心,所以一些积弊都能够被革除,而百姓们的生活也因此大有改善。而年富不畏强权、果断有为的名声也渐渐传出去,即使绅商权贵,也没人能阻止他。虽然名震关中,但有人嫌年富执法太过严苛,尤其一些侥幸之士,更是对他怀很在心,不时的造出谣言来中伤他。后来,皇帝听信谗言,对年富作出调职的决定,陕西的文武官员们因担心失去年富,纷纷呈奏述说年富的功绩和平时的作为,这才使皇帝收回命令,使年富继续留任。

年富不畏强权富豪,威名远播,一些豪强之家对他很憎恨,处心积虑想要罗织罪名。李贤推荐让年富去担任户部尚书一职,左右的人都想阻止。皇帝却说:“户部就是非年富去不可。人们不喜欢年富去户部,不正说明年富恰恰是一个贤能负责的人吗?”

年富到户部之后,仔细斟酌,每一笔收入、支出都亲自核算,因此官吏们无法欺骗他。遇到攸关利害关系、属下们不敢承担责任的,年富就告诉他们:“你们不用署名也没关系,就由我来全权承担。”由于年富的果决和勇于承担,使得户部的行政效率变得很好,属下们都愿意认真做事,不再敷衍塞责。

明宪宗即位后,年富看到陕西用兵频繁,但是管理军饷的人并没有做好,因此上奏请求罢免左布政孙毓,推荐右布政杨璿等人。吏部尚书王翱认为年富这样的行为是超越职责,做法不妥,年富解释说:“推荐贤才和罢免人员,是出于为国家着想,不是为私,没有什么不妥的啊。”

年富受此事的影响,萌生辞官的念头。皇帝极力慰留,也罢免了孙毓,但年富心情不见好转,不久,生毒疮而死,卒谥“恭定”。

年富个性刚正廉洁,与王翱同被称为“名臣”。明英宗也跟人说:“像年富这样的人不可多得啊!”但年富如此正直的个性也有被人利用的时候。一些狡猾之士知道年富讨厌请托关说,就故意说着反话来达到目的。例如:想做的事情,就故意说那件事不可为;不想做的事,就故意说那件事应该做。年富往往被他们出卖而不自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争议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为,对于中国之大一统、政制的创建、中国版图的确立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 老子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中国有一句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在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实它最早是专指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上述成语中的“沉鱼”,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西施。
  • 东方朔的父亲张夷活到二百岁时仍面若童子。东方朔出生三天后,母亲田氏死了,这时是汉景帝三年。一邻家妇女抱养了东方朔,这时东方刚刚发白,就用“东方” 作了他的姓。东方朔三岁时,对天下任何经书秘文,都过目成诵,还常常用手指着空中自言自语。有一次,养母忽然发现东方朔丢了,过了一个多月才回来,养母就打了他一顿。
  • 清明节扫墓活动,来源于寒食节。寒食节在黄历三月,清明的前一、两天。汉代以前的寒食节,禁火时间较长,约一个月,后慢慢减少,至唐宋时期已减为清明前一天。
  • 据《后汉书》记载:郑玄曾拜马融为师,马融当时已经是很有名望的大师,有学生四百多人,所以,只有高级学生能够听到他亲自讲课。郑玄和其他同学一样,只能听高级学生转述老师讲过的内容。即使这样,郑玄没有因此懈怠或偷懒,依旧勤奋研读,如此三年而不辍。
  • 岳飞对子女教育极为严格。他每天对子女们的文武功课抓得很紧,学业完成之后,岳飞还要他们拿着畚箕,扛着铁锹,到菜园里劳动。
  • 武训(1838~1896)是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账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
  • 提起“张三丰”,人们就会想到武侠小说和影视中那个仙风道骨、神功盖世的武当派宗师。尤其是金庸笔下的形象,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但那些描写大多都是杜撰,真实的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修炼大成就者,他发扬了中华道家文化,创立了武当派道统和武功,留下了许多传唱不衰的神奇。
  • 司马光生活简朴、做人正直清廉,自谓:“平生未有不可对人言之事。”所以他对儿子司马康也是特别注重教导他要廉洁、俭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