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技法篇─飘荡

作者:李招治
font print 人气: 192
【字号】    
   标签: tags: , ,

初次认识大邓伯花,是在宜兰的冬山河童玩节园区里,初邂逅,就被那成串、茂密倚着棚架流泄淡紫色诗情的景象,给深深吸引,并留下深刻印象。

随后,这美丽诗样的成串淡紫色花朵,即时时出现在出游的植物园,或公园藤蔓棚架区,甚至于出现在朋友的花园里, 因为如此, 创作的意念也随着更加增强。

大邓伯花怒放时的姿态、造型、色彩,加上背景的棚架,非常利于画面的呈现,但架构、取舍、提炼、简化,仍是经营画面不可缺少的巧思,如何让大邓伯花的花叶、藤蔓,有疏有密、有聚有散、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仍是经营创作意念、美化画面不可或缺的。

如果加上光影、微风,画面将美得醉人,背景棚架制式而呆板,若以几何图案式或抽象化处理,将更添整体的艺术性。

李招治,《飘荡》,(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图I.大邓伯花随着藤蔓恣意绽放,随风飘荡,美极了!但藤蔓、花朵的置放,可以依创作者自主性的挪移,以配合心中意象及美的形式、架构。过程有些艰钜,颇能考验创作者的美学素养,但也能享受创作完成的快意!

李招治,《飘荡》,(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图J.先铺陈背景。

李招治,《飘荡》,(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图K.完成作品。

(原载:水彩艺术资讯 第十六期)
责任编辑:周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倘若你没顶着烈日,在蒸烤过的土地上劳作过。或者你也不曾眼睁睁地看着风灾土石无情地蹂躏一家子的未来。也或许你突然觉察到:家乡的种种美好已似父母之身若残蠋般一点一滴流逝得心慌…
  • 如果不曾耕作,又怎能理解扒光碗中饭粒是对农民尊严的礼敬;这并非惜物或习惯的养成问题,而是一份“感同身受”的美感觉知。“土地”绝不仅仅只是供人行、居甚或予取予求的空泛对象,倘若认知正确,着眼角度自然不凡。
  • “发现美”与“发现不美”同等重要,如何在纷乱庞杂的大自然中找到美,靠的是“慧眼”与“观看方式”;如何发现不美,靠的是对自己美感系统的深入理解与创作经验。
  • 绘画创作,不只停留在“写实”和“纪录”的层次,创作有如怀孕、生产的过程。一件作品,从受到大自然的感动,到意念的酝酿、琢磨到沉淀,创作者就像孕育胎儿一样,小心翼翼,诞生前还要经过相当程度的焦虑不安,斟酌、挣扎构图、色彩计划及意念的呈现。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