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李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

姓氏由来
  
李(li3)姓有六种来源:
  
1、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 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 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 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姓氏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姓氏名人
  
李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归德)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曾出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后见周朝衰落、社会风气颓败,于是弃官归隐。传说老子归隐时骑青牛路经函谷关,函谷关守令关尹请求老子著书,于是有《道德经》五千多言留于后世。传见《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
  
李悝:战国初年魏国政治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魏国进行了变法改革。他还汇集各国刑典,写下《法经》六篇,第一次用成文形式将封建法权固定下来。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专家。他奉秦昭襄王之命,在岷江上修筑起湔堰(宋代以后被称为都江堰)等工程,使整个程度平原的农田都得到了灌溉。李冰被后世人尊称为“川祖”。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他擅长射箭,作战勇猛,又十分体恤士卒,深得士卒的敬重。李广先后与匈奴交战70余次,匈奴称他为“飞将军”,以后多年不敢侵犯汉朝边境。
  
李世民:即唐太宗。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发展科举制度,并常以隋朝灭亡之事为诫,较能任贤、纳谏,使当时的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历史上称他统治的这段时间为“贞观之治”。他还发展与西域的交通,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他让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加强了汉藏两个民族的亲密关系。
  
李白:唐朝大诗人,祖藉陇西成纪,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他的诗歌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他还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李商隐:唐怀州河内人。字义山,号玉谿生。登进士第。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工诗文,曾从绹学章奏,因习骈体,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诗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调,而商隐则感时伤事,颇得风人之旨。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
  
李升 :五代时前蜀成都人,小字锦奴。长于写蜀中山水,细润中有气韵,极为米芾所推赏。画《高贤图》,苍茫类董源,而秀雅似王维。得李思训笔法,而清丽过之。亦称“小李将军”。尝于益州圣寿寺壁画《三峡图》、《雾中山图》各一堵。大圣慈寺画《汉州三学山图》、《彭州至德山图》、《二十四化山图》等传于世。
  
李忭:五代时南唐创建者。徐州人,一说海州人,字正伦。仕吴,为镇海军节度使副使、行润州刺史、左仆射。天祚三年代吴称帝,建国号大齐,以金陵为西都、扬州为东都。自云唐玄宗十六子永王璘后裔,升元三年,复姓李,改名忭,改国号大唐,史称南唐。在位七年。卒谥烈祖。
  
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李璟弟六子。常届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在位十五年。国亡后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为宋太宗鸩杀。煜为人仁孝,颇有慧性,善属文,工书画,能音乐,尤以词名。其词前期多写宫廷生活,风格绮靡;后期因遭亡国之痛,多故国之思,风格为之一变。后人辑其词与其父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李清照:宋齐州章丘人,号易安居士。李格非女,赵诚妻。工诗文,以词擅名。与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之收藏研究。金人据中原,避乱南方。明诚病卒,流离江湖间,境遇孤苦。高宗绍兴二年,再适张汝舟,旋离异。晚年整理完成明诚所着《金石录》。词作为南宋婉约派宗主,语言清丽,善白描。论词强调协律、典政,反对以诗为词。有《易安居士集》,已佚。后人辑有《漱玉集》。今辑本有《李清照集》。
  
李时珍:明湖广蕲州人,字东璧,号濒湖。世业医。官楚王府奉祠正。读书不治经生业,独好医学,穷搜博采,历时二十七年,阅书八百余种,并随时随地进行实地考察,着成《本草纲目》一书,收录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五百十八种,新增三百七十四种,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个,绘图一千一百六十幅。另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
  
李渔: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原名仙吕,字笠鸿、谪凡,号天徒,后半生改名渔,号笠翁。入清,流寓金华、杭州、南京等地,终老于杭州。家设戏班。所着《闲情偶寄》,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另有剧本《笠翁十种曲》,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及杂着《一家言》等。
  
李鸿章:清末安徽合肥人。原名李章铜。字渐甫,谥号文忠,籍称李合肥。李氏先世本许姓。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咸丰三年对抗太平军,八年入曾国藩幕。同汉、光绪以来,举办洋务。并主持丧权辱国外交,先后签订《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累官两江、湖广、两粤、直隶各地督抚,北洋大臣、太子太傅,大学士。封肃毅伯,卒赠侯爵,谥号文忠。父文安,兄瀚章。@(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来
      
    汪(wang1)氏最早源自商代汪芒氏。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由夏朝诸侯之一的防风氏所改。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迟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汪芒氏的后代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芒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防风氏,所以汪氏的渊源可谓悠久异常,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同时汪氏也是贵胄之后。
  • 姓氏由来
      
    许(xu3)氏有两种来源: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西周初年,周武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在许由曾居住过的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许国,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并为郑、楚等国所逼,公元前533年迁都叶,公元前524年迁都白羽 (今河南西峡县 ),公元前524年迁容城 (今河南鲁山县 )。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 姓氏由来
      
    楚(chu3)氏有两种来源:
      
    1、 以人名为姓。春秋时,鲁国有个人叫林楚,他的子孙后代以其名命姓,称楚姓。
  • 姓氏由来
      
    赵(zhao4)姓有两种来源:
      
    1、 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伯益是夏朝东夷族首领,被舜赐姓嬴后成为蠃姓各支的嫡系祖先。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其建都晋阳,后迁都邯郸,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 姓氏由来
      
    “钱”(qian2)姓源于彭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姓氏。宋人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必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 姓氏由来
      
    孙(sun1)姓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久远、支脉纷繁的大姓。孙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支:
  • 王菲一放大假,就到北京和李亚鹏约会?
  •   世界遗产大会日前把中国和北韩申报的高句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官方媒体随即提出,高句丽与中国王朝有隶属关系,是中国地方政府。这种说法立即引起了南北韩的抗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日前在苏州开会,决定把中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以及北韩申报的“高句丽古墓群”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媒体称高句丽为古代少数民族*
  • 据日本媒体报导,日本外务省拟定一个为伊拉克培养外交人才的集训计划。从9月开始邀请20名伊拉克外交部官员来东京进修国际法等内容。这是日本为伊拉克复兴提供援助的又一个新的举措。 日本的共同通讯社8号报导,日本外务省这项人才培训计划由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具体承办,伊拉克外交部20名左右官员作为第一批研修人员将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在东京研修国际法等内容,为期两三个月。 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对伊拉克援助主要以自卫队的人力援助和资金援助为主,为了促进伊拉克尽快自立,日本今后打算把培养人才也作为伊拉克援助的一环。
  • 人类管理自己主要有两种模式:统治者以形形色色的独裁方式实行的专制制度和公民在法律的基础上自己管理自己的民主制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