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史《歌诵相声创作》

1957年~1975年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在1959年前后,中国的文艺界掀起一波创作高潮。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曲艺等领域作品颇多,相声当然也不例外,创作了大量反应“新时代”与“新生活”的作品。具体说来,著名的《昨天》与《一条街》相声,就是此时政治庆祝参与了文艺创作的产物︰

*共通主题—贬损过去、歌诵“新时代”︰
《昨天》的相声段子属于歌诵型的相声,特意的贬损过去的社会,热情歌诵“新时代”的风貌。作者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在变鬼之前往往先变疯;在《昨天》里的主角大爷就是这样。幸亏遇上“新时代”里老人治好了病,清除“疯”的烙印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努力突显“新时代”为人民带来了奇迹式的“春风化雨”的力量。

*角度设计—具有亲身经验说服力︰
《昨天》里的主角大爷,本身是亲身经历共党执政前后两个时代的人物,因此在结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通篇采取大爷的视角,像镜头那样俯瞰着“新社会”与“旧社会”两边来对照。表现手法为实录大爷眼之所见、耳之所闻,作者勾勒的既有亲切感,又有确凿感。让观众透过大爷的遭遇,以相声铺陈出的真实情感判断眼下的是非,手法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方式灵活—聊天也要歌诵︰
《一条街》也属于歌诵型的相声,采取的是聊天的方式,通过与过去时代鲜明的对比,歌诵十年来的“伟大”成就。是以“甲”说给“乙”听的方式,海阔天空、视野开阔、有问有答的叙述所构成。例如︰
“乙︰我想看电影。
甲︰你可以到首都影院。
乙︰我想听戏。
甲︰你可以到二七剧场、红塔礼堂、广播剧场和西单剧场。
乙︰我想看话剧。
甲︰你可以到青年艺术剧院。”
﹙表现目前的娱乐事业开放、灵活、丰富,塑造‘要啥有啥’的印象。﹚

*摹拟表演—功底深厚包装“政治正确”︰
《一条街》不只阐述意识形态的教育性质,相反的,它被包装在传统技艺之中,充分发挥了演员善于摹拟之长,生动的再现了社会百态。例如︰
“甲︰那还不乱!你到西单六部口那点儿,你听吧。
﹙学汽车喇叭声﹚‘笛!笛笛!’
﹙学电车铃声﹚‘铛铛铛!铛得铃铛铃铃铛!’…
﹙学人力车夫喊声﹚‘车去吧!’
﹙学警察喊声﹚‘靠边儿骑!’
﹙学行人争吵声﹚‘孙子,你怎么踩我脚了?’‘对了,谁让你搁地下来着?!’
乙︰啊?!
甲︰您到天安门一带更热闹了!
乙︰怎么?
甲︰作小买卖的多了!
﹙学汽车喇叭声、电车铃声、学卖货声﹚‘吃咧吧哎,闹块咧!’
乙︰卖西瓜的!
甲︰﹙学各种卖货声﹚‘爬糕、酸辣凉粉咧!’…
‘冰棍儿,败火!﹙卖冰棒退火。﹚’…
‘抽烟卷儿了,买烟卷儿啊!’…
‘黄鸟叼签儿,算灵挂!’…
‘蹭啊蹭啊,蹭油儿的,蹭癣的!’…
‘烤白薯咧,真热火!’…
‘臭豆腐、酱豆腐!’…
‘耗子药!’
乙︰全凑到一块儿了!”

*高度夸张—不忘批判阶级敌人︰
这段相声里描写美国兵喝醉了酒,开车到处乱撞,净出车祸。讽刺前朝政府当局坐视不管,后来倒是管了,是这样管的︰
“甲︰后来管了!一看撞死的人太多,想了一个治理交通的办法,那天在三座门那儿派了二十多个…
乙︰警察?
甲︰和尚!
乙︰和尚干麻?
甲︰高搭法台,超度亡魂啊!”
笑料说明了前朝政府宁愿私下超度国人,也不愿对作贱国人生命的美国人开手打老虎!这种辛辣的讽刺,是抹黑阶级敌人的方式,所使用的便来自于高度夸张的相声手法。

*生动流畅—务期引发民众共鸣︰
不论是《昨天》里,将矛头指向“旧时代”制造贫穷,刻意描绘穷苦民众的悲惨情景,还是《一条街》的前半段以高度夸张的渲染为特色,抹黑阶级敌人。后半段再以清新流畅的“贯口”,以诙谐包装取胜;这样的歌诵型相声,皆要求语言流畅为第一要件,必要如此才能引发民众共鸣,达到歌诵流传目的。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讽刺艺术︰
    相声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处于成长期的相声更以“讽刺”为突出特色。相声的“讽刺艺术”并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学艺术的根源。
    从“谈笑讽谏”的古代“俳优”,到“直言敢谏”、“实不让当时言官”的唐朝“参军戏”,宋朝的“滑稽戏”,到“滑稽幽默”、干预生活为特色的历代笑话,“讽刺”的传统是一脉相承。到了相声艺术,可以说是集其大成!
  • “九一八事变”之后,著名相声艺人张寿臣曾经编演这样一段“垫话”︰“小日本想灭亡中国,那是痴心妄想!中国人同仇敌忾、团结御侮,谁想亡中国也亡不了。您只管放心,历史上记载得明明白白;元朝来亡中国,没几百年,连蒙古也送来啦!清朝来亡中国,没几百年,连吉林、黑龙江西半边都送过来啦!日本不是也要亡中国吗?好吧!待不多少年连蓬莱三岛也得送给中国。亡?亡什么?全日本国的人都到中国来,还不够站岗的哪!”
  • 成长期的相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由发祥地—北京,向外地普及的过程。在北京,相声艺人队伍逐渐扩大,竞争日益激烈,促进了相声艺术的成长。尤其是相声登上广播电台以后,拓宽了观众面,提高了相声演员的知名度,社会影响也愈来愈大。
  • 1947年一月中旬,当时著名的民俗学家金受申在《北平日报》连载题为《相声》的文章,具体描述了那时相声在社会上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相声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发表到今天,已经超过一甲子,然而,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与相声界的一些流弊,仍然可作为当时的见证与目前的参考。
  • 1949年,大陆上共党执政后,中国的相声艺人全都经历了一个不得不“重新学习与改造”的历程;所有演出的内容,都必须要通过严谨的思想检查、教育、改良,要达成能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要求;以避免演员说着“未经整理”的传统相声,或是提及羡慕富贵权势、贬损“劳动人民”的内容。
  • “相声改进小组”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在中国社会面临重大转变的时候自立更生摸索前进,改编和创作了许多相声,培养了新的演员,重新站稳了相声演出的步伐。不过因为历史环境的约束,这样的过程给相声带来了“偏左”的思潮,以致后来的一些相声作品,都呈现了过于强调相声的“政治宣传作用”而忽略艺术、娱乐作用的倾向。
  • 老舍出身在曲艺和相声的发源地—北京。生于一个满族家庭。由于清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北京清末的旗人感到无力回天,日益沉溺在消遣性的民间文艺里自娱。生活在这样的旗人文化区,老舍在童年时代就开始接触曲艺,加上他有一个开茶馆的表舅,又给他提供了耳濡目染的方便。这样,他从小爱好戏曲、曲艺,对相声也特别热爱。
  • 关于老舍,是享誉海外的知名中国作家,他终其一生都以抒写社会底层百姓的心声为已任,这样的认识是没有错的。但是成长于大时代动荡时期的老舍,其实是个刚强、义气、具正义感、学贯中西的爱国青年;他在中共建制后,本着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从海外归国奔向革命。他多次说︰“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
  • 相声原本是产生于北京的市民艺术,是城市曲种,只在城市流传。但共党执政后,随着相声演员到军队、矿山、工厂、农村深入生活和慰问演出;相声从都市到了农村,从内地到了边疆,从工厂到了部队,逐渐也有了雄厚的业余演员队伍。各地的相声爱好者一方面为专业队伍输送了优秀的演员和作品,一方面活跃了群众生活,逐渐将相声发展为全国性的曲种。﹙到后来,几乎每个省都有了相声;在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则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还创造了方言相声和少数民族相声。﹚
  • 夏雨田是位相声界不多见的具有大学学历的艺术家,长期坚持歌颂型相声的创作。他曾深刻的概括“笑与人生”的关系,他说︰“愿人生有更美的笑,愿笑中有更美的人生。”,“我爱相声,相声通往笑声;我爱笑声,笑声连接大家的心声!笑帮您宣泄喜怒哀乐的情怀,笑伴您应对酸甜苦辣的人生!顺利时会笑,困难时能笑,失败时敢笑,我们笑着同昨天告别又笑着迎接新的黎明!”

    夏雨田的歌颂型相声具有新的审美意蕴,富有浪漫气息,他曾经说︰“我试着把曲艺当诗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