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天然染色技艺──蓝染(上)

嫣华、翠燕采访报导
font print 人气: 10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5日讯】蓝染是一种传统的染布方式,对于一些追求天然、环保、健康风潮的朋友们来说,除了自己喜欢之外,也非常乐于推广。其实,在很久以前,蓝染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们广泛应用的东西,可是因为许多因素,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太认识它了。以台湾来讲,萃取“蓝染”的技艺曾经失传了将近1百年,直到近期,经过有心人士的研究,才开始振兴起来的。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这个在百年之后,重现江湖的传统技艺。

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使用天然染料,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的中国,甚至还有管理染色的官职,在周代叫作“染人”,又称“染草之官”。天然染料和生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从各个朝代丰富多样的服饰上面,就可以看到天然染料被应用得多么的广泛。

然而,大约一百多年前,由于化学合成染料的出现,快速地取代了天然染料的地位,合成染料轻易的占领了全世界染料大部分的市场。因为天然染料的萧条,导致传统的染色工艺也跟着几乎沉没消失,很多现代人甚至不知道有天然染色技艺的存在。但是当人们走过了那一段一切以低成本、大量生产的工业时代之后,渐渐的察觉到,由于过度开发而导致地球资源大量的耗损,而环境的被污染和自身的健康又息息相关,甚至可能危及所有人类的生存空间。于是,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试图重新去定位环境与人类最合适的关系。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然、健康的环境,人们不约而同的开始去寻找天然、干净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生活。于是,不管是心灵的或是外在的,一股崇尚纯净、返本归真的风潮慢慢的晕染开来。

大菁与菁礐

2006年10月,在台中县文化中心有一场展览,在蓝、白相间的作品中,轻轻的述说着蓝染这个手染工艺的前世今生。台中县文化中心策展人张惠如小姐说:“我觉得植物染它是可以亲近、很贴心的东西,特别是陈玲香老师的蓝染,让人爱不释手。我们玩过很多种不同的染,我们也看过不同的工艺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陈老师的染,它的蓝就像海洋那种蓝,它是很亮的那种颜色,我非常喜欢它的蓝。”

《诗经》中的小雅写道“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终朝采蓝,不盈一襜。”可见从植物中萃取蓝色染液,再用它来漂染衣物的技艺由来已久。然而,蓝染这一门手工技艺,在台湾已失传将近1百年了。

蓝染作家陈玲香娓娓道出蓝染重现的缘由:“在1999那一年,我们在阳明山国家公园,把它发表出来,我们办了一个活动,有很多台湾染织界的人都来参加,因为它是一个蛮特别的事情,也就是说,蓝染在失去将近1百年之后,然后又回到这个世界来。”阳明山的蓝染得以重新问世,归功于陈玲香的先生李瑞忠教授,他是任教于大学的植物学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和“大菁”结下不解之缘。


蓝染家陈玲香


座落在大屯服务站里的蓝染馆


风光明媚的蓝染馆前方公园


阳明山的蓝草


阳明山蓝染馆的磁砖

李瑞忠教授说:“以前我在阳明山国家公园服务的时候,对阳明山的植物很感兴趣,我们发现森林里有很多大菁这种植物。大菁这种植物,长在这条溪流的旁边,可是另外一条溪流,却没有分布。我们觉得很奇怪,如果植物是很均匀的分布,应该是每条溪流都有,怎么有的溪流有,有的溪流又没有。后来,不断的找文献,才发现它是有人栽种的。”经过一番追查之后,才发现原来阳明山曾经大量种植大菁,及制造蓝染染料的历史。虽然早已停止制造生产,但到现在依然找得到,性喜潮湿、生命力强的“大菁”。

“日后,我们又发现了“菁礐”,菁礐就是制作传统的天然染料的地点,先民们在做蓝染的染料的时候,他们在森林里挖一个坑,然后用石头把它罍起来,这就叫作菁礐。菁礐的意思就是,山区里面的大坑,专门来浸泡蓝液用的一个天然工场。发现大菁的时候,我们知道它可能是以前做蓝色染料的植物,但是怎么做呢?我们不会,却也充满了好奇,心想:既然这种植物可以制作蓝色的染料,那我们就来试做看看吧!”于是李教授夫妻俩开始研究蓝染的制作,揭开蓝染工艺的神秘面纱。


菁礐池的复原模型

百年来,如同野花杂草一样,每年12月在森林里兀自开花。经过多年的努力,热爱植物的李老师,终于还“大菁”一个经济作物的身份地位。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爱弥尔.贾列的作品被尊为玻璃艺术中的极品。在百年前,艺术家为了要成就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是要做出极大牺牲的,包括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于为之付出生命。贾列在53岁铅中毒死亡,因为没有儿子,使他的工艺技法没有人得以传承,所以很多技法就失传了。
  • 一般而言,多数的艺术都是从视觉上去感受,但是木雕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特有的气味。蔡馆长谈到:“樟木有樟木的气味,桧木有桧木的气味,那种独特的气味是要上千百年才有的。上千年的才能散发出较多的芬多精,是十分香郁迷人的”。
  • 经过七年,兵马俑再度来台,第一站抵达台中市科学博物馆;策展人何传坤博士表示,兵马俑具有两千年的历史,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计算。
  • 黄妈庆善长用细腻的刀法刻画“小小的世界”,除了物象质感的诠释,在动态的掌握上更能表现得栩栩如生,而且在景物布局以及剪裁的呈现上,也有深厚的功力。以细腻的雕工及优雅的风格见长,在视觉上,他的作品好像突破了木材的材质,具有弹性、柔软的感觉,尤其在花鸟虫鱼的刻划上,不但看起来栩栩如生,更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意境
  • 台湾是一个敬天畏神的地方,大部分的人们都有宗教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敬神、礼佛的思想和习惯。信徒们为了虔诚的礼敬神佛,他们依循古时候的规矩、礼制,去建造及装饰祭拜神佛的殿堂。这其中包括木质的建筑结构、木雕、彩绘、石雕、泥塑、交趾陶和剪黏等等,这些工艺被保存在庙宇里,有的甚至长达数百年不变。
  • 在敦煌洞窟里的壁画,就是用胶来当作黏着的媒介,调和矿物质颜料所绘制的,至今仍然保持着美丽的颜色,让现代人可以从中看到壮观雄伟的神佛世界,以及古人优雅端庄的形象,同时这些壁画也让我们见识到,原来使用天然颜料的画法,经得起千年时光的考验。
  • 这张画是我三度到长江三峡去游览,看到长江三峡两岸的大山而画下的,山都是非常奇特、非常奥妙的,非常雄壮。画出来要有意境,要有精神,要厚重,不是轻飘飘的。大山有千万吨之重,看起来有重量、有意境,又潇洒生动。谢赫六法里面,气韵生动占第一位,气韵生动要把它表现出来。犹如李白诗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再现。
  • 看到施工时所使用的各种工具齐下,像是圆锯、切刀、凿子、电动研磨、砂布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欣赏美丽的石雕作品时,所难以想像的。有人说,石雕是艺术界的重工业,这句话用在石雕上面,十分贴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