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召公谏厉王弭谤

沉思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厉王暴戾专政,国人都心存不满,交相指责。召公把这一情况向他报告,并说:“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厉王很愤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看谁敢批评王上,一经举报,立即杀头。京城内谁也不敢再说话了,在路上见了面,也只敢用眼睛打招呼。厉王高兴了,对召公说:“我能止住批评了,看他们谁还敢胡说八道。”

召公说:“这不过是堵住别人的嘴巴罢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老百姓的嘴巴,比堵住滔滔不绝的河流还难。河流堵住了,必然在别的地方溃决出个口子来,伤人一定更多,老百姓议论朝政的事也是这样。所以治理江河,应该疏通河道,让河水畅通无阻;治理人民,也应该开放言禁,让他们畅所欲言。

因此,天子执政,要让公卿列士献诗,瞽者乐师献曲,周官太史献书,少师要导正、规戒王政的得失;让‘瞍’来赋诵他们所献的诗,让‘蒙’来弦歌那些箴谏的话,让工匠们分别就他们所从事的技艺来陈述观点;下民的意见要传达到朝廷。

近臣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亲戚们则要补其过失,察其是非。前有‘瞽’、‘史’依据历史的教诲,后有‘师’、‘傅’根据现实的修正,然后天子再反复斟酌,这样做起事来就不会不顺利了。

人民有口,就像大地有山川原野,财用衣食都从那里产生。同样,政事的善恶成败,也可以说是来自于民众的批评。人民赞成的,就实行它;人民反对的,就防备它,不是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衣食财富吗?人民对于朝政,心里有看法,嘴上要说出来,我们只能尽量的鼓励和采用,哪里能够去堵他们的嘴巴呢?如果像你这样去堵,又能堵多久呢?”

厉王不肯接受这个意见,而国人也不敢再发表什么看法。三年之后,终于把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位卿士召公的一番言论,合情合理,知道治理国家,不能揠苗助长,不可以因噎废食。而这篇文章中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已成为千古名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流传。

(取材自《国语·周语上》)

转载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后梁帝下诏,命令吴越王钱镠大举讨伐淮南。钱镠(音流)任命节度副大使钱传瓘为诸军都指挥使,率领五百艘战船,从东洲出发攻打吴国。吴国派遣舒州刺史彭彦章及副将陈汾抵御吴越军队。
  • 曹州(今山东曹县一带)人于令仪,原来是个以贩卖货物为业的小商人。他为人宽厚,从不欺骗人,晚年时家道殷实富足。
  • 契丹王召韩延徽来,与他谈话,非常喜欢,于是让他做自己的主要谋士,一举一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韩延徽开始教契丹人建立幕府,辟置僚属,修筑城郭,建立城市里巷,用来安置汉人,让他们都有配偶,开垦种植荒田。
  • 明代山东东阿县有个叫侯钺的人,他少年时家境贫寒,全家只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他虽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可生的眉清目秀,体貌端庄,尽管年纪不大,却通情达理,见识不凡。父母对他也格外钟爱,从小便让他读书识字,吟诗作文。这侯钺在读书识字之余,对画画十分感兴趣,一有时间便画画,父母也从来不加限制。
  • 沈起凤有个叔叔名叫沈鸣皋,字楚鹤,任直录保定府太守。他管理下属,治理民众都很严历,总是坚决贯彻上级的旨意,因此在当时的官场上便有了“能吏”之名。
  • 这户人家的主人的本意,只不过是用此地有妖怪占据的话语吓唬孩子们,可他有求的这句话,却成了妖怪堂而皇之的霸占此地祸害人的把柄。
  • 他就试着将肉干嚼碎,朝水面唾去,藉以取乐。鱼儿纷纷争着抢食。然而一边争食,一边又游开了,一直觅食而不走的,只不过三四条鱼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结在茭白根上,鱼也不再去食它了。
  • 江西信州玉山的陈生,准备到下岩寺去。当时,陈生才十三四岁,是去县里买东西回来,走到半路的小桥上休息,见到前面有一个道人,早就坐在桥上。道人虽然气概不凡,身上却长满了疮垢。陈生虽然是个小孩子,然而一见道人,心里就认为他不同寻常,于是就加倍礼貌。
  • 洪皓生在北宋晚期,他读书非常用功,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考中了进士,徽宗宣和年间曾担任秀州(今浙江嘉兴)司禄,负责督察各部门的事务。一次,秀州发生大水灾,群众啼饥号寒,东逃西散。他便把官家积谷低价卖给灾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