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神敬佛與惜緣(上)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神傳給人的,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而文人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的良知,熟讀聖賢書,弘揚道德,敬天信神,以經世濟民為己任,這些純正的理念在其為人處世中乃至其文學作品中無不充份的體現出來,被後世傳為佳話。以下為其中幾例。

唐代傑出的大詩人白居易,從小受儒家文化的薰陶,立志「兼濟天下」,他為官清廉,一心造福於民。他的詩風樸實、自然、流暢,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會時弊,為正義而大聲呼喊。如他在《寄唐生》中寫道「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他看到很多權貴殘酷盤削百姓,競買牡丹、以豪奢相誇耀,在《買花》中寫道:「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他著名的作品有《賣炭翁》、《杜陵叟》、《紅線毯》等,都體現出對百姓關愛、同情的善念。

白居易為杭州太守時,聽說道林禪師是個很有修行的大德高僧,就前去拜訪。他向禪師請教說:「人生的道理如何呢?」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如此簡單的道理,三歲的孩童也會這麼說。」禪師說:「三歲孩童雖然能說得,八十歲老翁卻未能行得。」白居易一聽就明白了善言要躬行、敬佛要誠心的道理,於是頂禮了禪師,從此信佛了。他深信佛理妙義,自號「香山居士」,走上了修煉之路。

他愛護百姓,帶領杭州人民築堤捍錢塘江潮水,並儲西湖的水溉田千頃,後人紀念他,名所築之堤為「白堤」。他因耿直敢言,屢遭朝廷貶謫,但他從不為個人際遇而憂傷,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寫道:「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種桃杏》)。他不僅自己堅持誠心念經、修行,還大力倡導以佛家慈悲濟世的精神善化眾生。

他用自己的俸祿請人彩繪大型天國世界圖、佛像、神像、印佛經,勸勉人們要信奉佛法,相信因果,他寫道:「十方世界,天上天下,我今盡知,無如佛者」、「願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綺語之因,轉為將來世世讚佛乘轉法輪之緣」。

柳宗元是唐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他的父親柳鎮曾任殿中御史,為人剛正,所交多天下善士。他的母親盧氏虔誠信佛。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柳宗元自幼好佛,正如他所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他有著儒家「濟世拯民」的抱負,任監察御史時因正義敢言,遭到奸黨小人的迫害,屢次被貶,直至貶為柳州刺史。他在柳州主政的四年間,引導人民發展生產,興辦學校,教化群眾敬佛向善,傳播佛家經書和義理,使當地民風淳厚,柳州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柳州人民在他死後為他興建了廟宇,表示對他永遠的懷念。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有著5000年的古老文明,道家的天人合一,返本歸真,佛家的天堂地獄、善惡報應、生死輪迴,及儒家的「仁、義、禮、智、信」 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忠孝節義、師道尊嚴,這些都是普世的美德,代代相傳。傳統文化的偉大力量,幾千年來維繫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繁榮。
  • 敦煌石窟得神諭而造,是一座神傳文化的寶藏,充滿了太多的神奇和奧秘。歷史上曾經吸引了無數的修道人和虔誠的信眾,為人類留下豐厚凝重的信仰文化和超凡脫俗的佛教藝術。
  • 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 (shown)中國古人認為,五行是產生自然萬物本源的五種元素,一切事物的來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並與天道自然運行的五行法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shown)琴之音韻清雅綿長,琴之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人心目中的樂器之王,現代稱之為「古琴」或「七弦琴」。
  • 「正」、「和」、「同」體現在正統文化和文藝、藝術的一切因素中。
  • 「德」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組成一個整體,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中國五千年輝煌的傳統文化只是追求一個德字,講究一個德字,不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它們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根本區別,就是突出人內在的精神超越。它要求通過內在的精神超越達到道所要求的境界。
  • 中國古代服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服飾文化璀璨華美,豐富多彩,同時也是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的組成部份。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