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負荊請罪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326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廉頗聞(1)之,肉袒(2)負荊(3),因(4)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5)。(《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註解】
(1)聞:聽到。
(2)袒:音「毯」,祼露。
(3) 負荊:負,背的意思。荊,一種有刺的植物,中國古代拿它來做行刑的木杖。
(4) 因:經由、透過、隨著。
(5) 謝罪:請求原諒。

【故事闡述】

戰國時代,藺相如因為立了大功,從原本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門客,被升為上卿。當時趙國有一名將叫廉頗,見到藺相如的官位居然比自己的還高,因此很不服氣,懷恨在心,想要報復,並聲言不願和藺相如同在一起做事,有機會也要當面侮辱他一番。

這件事傳到藺相如耳裡以後,藺相如就盡量避著廉頗。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的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而來,便叫人把車轉到巷子裡避開,讓廉頗的馬車先過。隨從們認為藺相如害怕廉頗,非常氣憤,紛紛求去。藺相如一再挽留,並解釋說:「你們看,現在就算是強橫的秦國都不敢來侵犯趙國,為什麼呢?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啊!如果我和他不合、鬧起來,那時不正合了秦國的心意了?我之所以對廉將軍處處忍讓,並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安危,我必須把私事放在一邊啊!」

藺相如的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令廉頗十分慚愧,便脫去了上衣,在背上綁著荊杖,請人領到藺相如家中請罪。藺相如見他這樣,便親自為他拿掉荊杖,請他穿上衣服,兩人談得十分愉快,從此成了一對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後來的人便根據這個情節引申為「負荊請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對不起人家、向人家賠禮之意。

【討論】
(1)廉頗為什麼不願意和藺相如共事?
(2)藺相如用什麼方法來響應廉頗的傲慢態度?
(3)廉頗知道事情的真相後,他的「負荊請罪」舉動給你什麼樣的啟示?請你和同學分享一下。

【造句練習】
例:我特地為那天的行為來負荊請罪,請你別見怪。
例:他已經向你負荊請罪過了,況且他也不是有意這樣做的,你就原諒他吧!

【課後時間】
請你回想一下,在這一篇「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故事中,我們曾經學過哪一個成語呢?

【參考解答】
刎頸之交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的是色慾;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的是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的是貪慾。」
  •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知道天所賦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輕視高位的人,戲侮聖人的話。」
  • 孔子說:「生下來就知道的,是上等資質的人。經過學習而知道的,是次一等資質的人。經過困頓才學會的,是更次一等的。經過困頓後卻怠惰不學習的,這種人是最下等的了!」
  •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和正直的人交友,和誠信的人交友,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便是有益的。和慣於逢迎的人交朋友,和工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 季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子路去見孔子說:「季氏快要攻打顓臾了。」孔子說:「冉求,這不就是你的過錯嗎?顓臾從前是周天子讓他主持東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經在魯國的疆域之內,是國家的臣屬啊,為什麼要討伐他呢?」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個人都不願意。」
  • 陳亢問伯魚說:「你有沒有聽到你父親特別的教誨呢?」伯魚答說:
  • 孔子說:「侍奉君子時,容易犯三種過失:還沒有問到你的時候就說話,這是急躁;已經問到你的時候你卻不說,這叫隱瞞;沒有看清君子的臉色就輕率發言,叫做瞎眼。」孔子說:「巧言亂德」,即花言巧語會敗壞人的道德。孔子最反對巧言狡辯的人。「恂恂便便,侃侃誾誾」是孔子說話的準則。
  • 孔子說:「對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種,對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種。喜好以禮樂節制舉動,喜好稱道人的好處,喜好多交賢友,都是有益的。喜好侈肆縱樂,喜好惰慢遊蕩,喜好耽溺逸樂,都是有害的。」
  • 孔子說:「不屈折自己的志節,不使自己的身體受辱的,這就是伯夷、叔齊的處事態度吧!」批評柳下惠、少連說:「犧牲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然而他們說話切中道理,行為合乎思慮,但也不過就是這樣罷了!」批評虞仲、夷逸說:「隱居獨善,但合乎清高;放肆直言,但可稱得上合於權宜。」又說:「我和這些人不一樣,只要依道義去做,沒有什麼可以,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 柳下惠當獄官,三次被黜免。有人說:「你為什麼不到別的國家去呢?」柳下惠答說:「我用正道事人,到哪裡不會被黜呢?如果我用枉道來事人,又何必要離開祖國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