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水彩的特殊基底技法

技法篇示範過程-北魏戰馬圖
陳彤亮
font print 人氣: 1098
【字號】    
   標籤: tags: ,

水彩的特殊基底技法
主題 / 北魏戰馬圖
媒材與技法 / 水彩‧特殊基底畫法
紙張 / 楓丹葉水彩紙


1


1. 以鉛筆勾畫出主題形象,須注意大小比例。


2


2. 用刮刀將石膏打底劑( Gesso )混合水彩顏料(土黃yellow Ochre、鎘橘Cad. Orange、岱赭Burnt Sienna),調出陶馬的基礎色系。


3


3. 將調好的帶色石膏劑塗於畫作上,此階段應掌握石膏厚薄運用,即在主題中心偏厚、邊緣處略薄。


4


4. 砂石打底劑(Coarse Pumice)。


5


5. 將砂礫以“立體浮雕”概念塑於陶馬胸飾處。


6


6. 施以清水,應避開臉和頸部受光區(左側受光區)
P.S.帶色石膏風乾後,顏色遇水不會滲出,施水時無須擔心此問題。


7


7. 以 群青Ultramarine/土黃Yellow Ochre/鎘橘Cad. Orange/岱赭Burnt Sienna運用濕中濕紙上混色技法渲染氣氛。


8


8. 描繪細節。


9


9. 背景進行二次施水,以群青、鈷藍Cobalt Blue調和土黃,強化背景色。


10


10. 將胸飾上色。


11


11. 以白色廣告顏料調和水彩,塗於胸飾受光區。


完成


12. 整理畫面後,完成作品。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參訪杉林溪園區所見到的鳥類,加上台灣常見的鳥類為題材所創作的作品...
  • 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的自然教育中心在2011年六月五日正式落成開幕,基於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特別邀集會內許多著名水彩畫家共同以台灣地區大自然中常見的鳥類為主題展出作品30件,其中包含以杉林溪地區所見的鳥類為代表;這些作品多是協會在這一年多來,以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裡參訪杉林溪的園區中所見到的鳥類,再加上以台灣常見的鳥類為題材所創作的作品,這個展出在杉林溪紅樓二樓展場共展出兩個月,這裡由參展畫家的作品中各精選一幅與同好分享。
  • 「面對澄澈如鏡的溪水,讓人不知不覺地放下雜念、沉澱心靈。水彩畫本身以水為介,水的謙卑、包容、化解、柔韌、滲透、浸蝕、變化多端…等特性,使創作媒材與描繪對象的特性合而為一。 藝術創作也如明鏡般澄澈的溪水,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人格…都會自然地在作品中映出最真實的樣貌。」 -《吳冠德寫於此展創作自述》
  • 李老師的作品,由硬而軟,看似很薄而不薄,很鬆卻不鬆,有理性卻看不出理性,有規則卻看不出規則,很大膽卻看不出大膽,有股溫柔的魄力,水份揮灑淋漓,色彩的發揮尤其伶俐,而線條和形色、分離的表現方式更是特殊而高招,溫文、感性、隱藏的理性,是非凡人所能比擬的,而願意提攜後進的胸懷,更富藏了藝術大師的風範。
  • 藝術界尊稱的「經典大師」劉文煒教授,任教台灣師大美術系逾五十年,桃李滿天下。獨創各種精闢美學理論,如「物理和心理的色感系統分析」、「劉氏三面法」、「宇宙的秩序」、「素描的詮釋」、「氣韻生動的闡釋」、「物相觀察解析法」及「芝麻法」……句句真言,扣入學知界心域。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