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分享腎癌經驗 籌拍衛教影片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腎癌及腸胃道間質瘤罹患人數少,病友因發生人數少造成認知低、症狀易混淆不明,發現多已轉移,延宕治療時機。台灣癌症基金會為鼓勵癌友不放棄機會,邀請癌友,將拍攝衛教影片「攜手相伴微笑明天」,鼓勵癌友相挺積極治療。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相較於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腎癌及腸胃道間質瘤的發生人數少,坊間疾病照護資訊也比較不完整,而病友間也較少有相互加油打氣的機會!

他還表示,近年有許多癌友有不錯的治療成效,邀請4位抗癌勇士的故事,分享疾病照護與治療資訊,期望鼓勵更多癌友攜手相伴、積極治療。

鐵漢翁先生呼籲癌友攜手相伴 打「腎」仗

48歲的翁先生,2年前因尾椎疼痛伴隨便秘長達3個月,一度誤認為惡性脊髓瘤,沒想到確診時竟是轉移性腎細胞癌,且已轉移至骨頭和肺部。

台北榮總泌尿外科醫師張延驊說明:「腎細胞癌為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9成;好發於40到70歲,男性好發率略高於女性。由於早期多無症狀較難發現,因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腎臟腫瘤者約占一半!有腰痛、血尿、腹部腫塊的明顯症狀時多半已轉移。」

他強調,現行腎細胞癌的建議治療先以手術切除為主,但約3成患者在發現時便已轉移,5年存活率僅約2成,但自多重標靶藥物核准使用後已有突破性進展。目前口服多重標靶藥物可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因子,同時阻斷供應癌細胞養分的血管新生,提升病患存活期至26.4個月,治療成效佳且健保有給付。

翁先生鼓勵癌友,不應該自怨自艾,保持愉快心情,樂觀積極面對罹癌事實;也不要聽信坊間偏方,應配合醫師叮囑積極治療,才能擁有最好的治療和最美的人生。

巡守隊長壯年胃脹難耐 竟是惡性腸胃道間質瘤作祟

另位病友謝先生胃脹難耐,腹內有大如2個拳頭的腫瘤在作祟,就醫確診為晚期腸胃道間質瘤,憂心延命機會渺茫。

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林增熙表示,腸胃道間質瘤(GIST)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多好發於50歲以上的成人,發現時多為晚期,且少有明確症狀,除非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胃腸出血、吞嚥不順、腹脹或腹痛等症狀。

他說明:「由於GIST惡化快、具高度侵犯性,術後5年復發率高達5成,一線標靶治療一旦失效,就陷入無藥可用的瓶頸,所幸二線現已可使用多重標靶藥物治療, 解決一線標靶藥物因抗藥性治療失敗,可大幅降低一半死亡風險,8成病患存活期明顯增加,目前也有健保給付,減輕病患負擔。」

台中榮總泌尿外科醫師歐宴泉表示,希望透過衛教影片呼籲民眾應當建立起對腎癌的認知,勿因生活忙碌忽略身體的警訊,衛教影片未來也將透過各大醫院管發送到病友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