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繪畫

中國古代的小朋友──嬰戲圖(二)

作者:雯子
font print 人氣: 153
【字號】    
   標籤: tags: , ,

《冬庭嬰戲圖》

本幅畫庭院中,姊弟二人手舞足蹈地逗弄著小貓。左側背景畫奇石、梅、竹、山茶花,茂盛的應時花木使冬季的庭院毫無蕭瑟之感,溫雅明朗的色彩構圖襯托著活潑玩耍的孩子一起,帶給人一種天真愉悅的輕鬆氣氛。

玩具

姐姐手持色彩斑斕的五色旗,弟弟拿著一根用細紅繩牽引的孔雀羽毛。

衣飾

姐姐身著白色袍衫,頭梳三鬟,再飾以紅白相間的錦緞髮釵、髮帶纏繞其間。弟弟身穿對襟褐色滾紅邊衣袍,著印花褲;頭髮則是梳著許多小髻,再用紅髮帶紮起。

動物

毛絨絨的小貓神態十分生動,正向孩子們跑過來,可愛的小動物總能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呢。

畫家:蘇漢臣約於十二世紀活動於南,北間,河南開封人,宮廷畫師,歷任北宋徽宗宣和畫院待詔,北宋亡於金,進南宋高宗紹興畫院復職。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師劉宗古,工畫道釋、人物臻妙,尤善嬰孩』;張泰階《寶繪錄》:『作嬰兒,深得其狀,而更盡神情』;章允恭〈題浴嬰圖〉:『其寫嬰兒,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色者,可謂神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嬰孺四蹲踞鬥蟋蟀,天機爛漫』。《秋庭戲嬰圖》和《冬庭嬰戲圖》雙幅都是描寫不同季節在庭園中的孩童嬉耍情景的畫作,呈現的是天真童趣,手足融洽的和樂氣氛。

參考:《臺北故宮》

(點閱【中國古代的小朋友──嬰戲圖】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顧愷之多才多藝,善作詩詞、精於書法,尤其擅長繪畫。因為他的才華多元,當時的人稱他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他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 《匡廬圖》是一幅立軸,梁代(五代後梁)荊浩的作品。水墨畫,材質是絹,「絹本」就是畫在絹上的作品。是一幅尺寸很大的作品,稱得上是屏風式的「大中堂」。 荆浩畫像。(網絡圖片)荊浩在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演變史上是一個關鍵性人物,他的特色就是擅畫巨碑式的山水畫。就像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一樣,都是很標準的巨碑式山水。
  • 張九齡因為反對玄宗重用李林甫、牛仙客等小人而觸怒皇帝,被罷除相位,貶官到荊州。在荊州的歲月中,張九齡憂心國事,又思念家人,創作了不少知名的詩篇,許多人認為,〈望月懷遠〉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 像所有的農夫一樣,承受著汗滴禾黍的付出,忍住食不裹腹的辛苦;唯一的報酬是閒暇時可以讀讀自己喜歡的書,說真話,做真事,無需造作,只要彈琴賦詩。一晃眼十多年過去了,陶淵明並不後悔。
  • 詩人杜甫卻描繪了一個完全支離破碎的春天;在這個美麗的季節裡,觸目所見居然是一片荒蕪,雜草蔓生,連花朵都滴下了眼淚;唯一殘存的,大概就是那一絲始終不肯放棄的希望吧。
  • 高雅文化,是社會運行的航標燈,意識形態中,藝術屬於上層建築,居社會階層金字塔的頂端,是高於生活的,這個層面人不會很多,但是會對社會文化有導向作用,他的力量是形而上的,往往和道德關係緊密。
  • 唐寅的山水畫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使用的皴法不多,但卻能營造出豐富的質感。對岩塊的屬性與岩石本身的結構做靈活變化。在不斷地臨摹、試驗中,創造出一種金剛石般質地的山岩。
  • 北宋的許多皇帝,包括徽宗,以及南宋的高宗,都喜愛繪畫藝術,在他們執政期間,畫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到徽宗時,由於徽宗本人對繪畫的偏愛,畫院便不只是滙集畫家的地方,還建制設學,並且把繪畫併入科舉取士之列。
  • 宋徽宗對畫院的種種關注與推動,使得院體畫在北宋後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畫院內可說人才濟濟,而且幾乎都是影響深遠的畫家,如馬賁、王希孟、張擇端、李唐、朱銳、蘇漢臣、劉益、富燮等。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