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赴湯蹈火

鄭介文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62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赴:奔向;湯:開水;蹈:踩。奔赴滾燙的開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例句】為了解救金軍鐵蹄下受難的百姓,岳飛率領岳家軍赴湯蹈火,勇往直前。

【近義;反義】出生入死 奮不顧身;畏縮不前 貪生怕死

這個成語,出自《荀子.議兵》。西晉時期,嵇康曾與山巨源等七人被稱為「竹林七賢」。山巨源後來在司馬氏朝廷中做了官,想請嵇康也出山。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門人遞上的一封信。拆開一看,是嵇康給自己的一封絕交信。信中,嵇康列舉老子、莊子、柳下惠、東方朔、孔子等先聖,說自己「志氣可托,不可奪也。」接著又寫到自己傾慕尚平、台孝威(後漢隱士),不涉經學,淡泊名利。

在信中他還表示蔑視虛偽的禮教,公然對抗朝廷的法制。他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見有馴化服從的,如果羈絆、束縛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湯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馬嚼裝飾它,拿佳餚來餵它,它還是思念山林、嚮往草地。以此表示:如果司馬氏請他做官,他就會像野性難馴的麋鹿「狂顧頓纓,赴湯蹈火」。表達了堅決不在司馬氏政權中任職的決心。

由於嵇康時常發表一些譏刺司馬氏朝政的言論,有人報告了朝廷,他被司馬昭下令逮捕入獄,不久便被殺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紀元前663年,山戎國聯合孤竹國攻打燕國。燕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桓公答應了燕國的求援,自己親自率軍出戰。
  • 「一傅眾咻」這個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六章》。「傅」是教導的意思;「咻」是喧鬧、吵擾之意。與這個典故相關的故事如下。
  • 【原文】山門疏:關着門,儘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
  • 又過了五天,桓公身體疼痛難忍,就派人去找扁鵲,但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良醫治病,當疾病在皮膚時就及時醫治,這是因為剛顯露苗頭就要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聖人總是儘可能及早地予以處理。
  • 失去大將龍且,項王十分害怕,於是派人前去規勸韓信,希望他能反叛漢王劉邦,投靠自己。韓信辭謝說…後來,文中的「言聽計用」演變為「言聽計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非常被人信任。
  • 別人為官一任,平安一方,而他卻是「唯恐不亂,亂可生財。」
  • 謝安40多歲時,家族裡不少當官的人死去,或被朝廷貶為平民,謝安對自己家族的不祥命運,感到不安。
  • 劉邦大敗,逃到下邑,悶悶不樂,心情非常沉重。
  • 孟子講了一個故事
  • 梁武帝天真地認為,只要使用適當,不會出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