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訪古尋幽

埔里紙教堂 為地方注入新力量

作者 : 曾允盈
font print 人氣: 44
【字號】    
   標籤: tags:

落地埔里短短三年已經風靡各地的紙教堂,結合早已發展生態保育有成的桃米社區,致力推動地方觀光。

以保育生態為目的

早在紙教堂尚未座落前,於夜涼如水之際漫步桃米社區,側耳傾聽蛙鳴,就有機會遇見台灣三分之二種類的青蛙、多種鳥類、豆娘與蜻蜓,生態資源豐富。

桃米地區百年前是居民挑運米往返魚池與埔里的中繼站,區內山林遍布,蜿蜒的桃米坑溪、種瓜坑溪及大小支流川流其間,帶來生生不息的自然樣貌。然而,歷經九二一災難,社區重新向自然與土地學習,以保育生態為目的,發展桃米生態村的共同遠景於焉形成。

精緻舒適的自然空間

紙教堂於台灣重生,如今成為桃米社區的新地標,吸引各地遊人前往。生態園區規劃成為愛與互助的空間,陳列在園區內的戒指狀雕塑品是一盞燈,也是兩個人連著手圈起來的圓,象徵著只要互助包容,就能匯聚光與熱,攜手跨越浩劫。

園區多處鋪上碎石,植滿楓香、假儉草、馬櫻丹等景觀植被,打造精緻舒適的自然空間;占地面積不大卻在每一處用心,長條木椅下的鮮豔群花、咖啡椅旁的低矮灌木、貼滿彩色磁磚的照明燈,都讓人開心忘返。

充滿特色的各種建築

園區內除紙教堂,尚有幾座具有特色的建築--紙鋪,由當年置放紙管的貨櫃改裝而成,身在紙重鎮的埔里更顯意義;以紙做成的各種文化產品,足以顛覆我們對紙的想像。

「Maahapet瑪夏佛輕食區」是一幢被水域包圍的建築,以台灣常見的C型鋼為主結構,卻把鋼彎成各種形狀,讓「彎曲的鋼」與「成為建築的紙」形成有趣的對比。

瑪夏佛為巴宰族語,有互相友愛、協力之意。具有特色的木製建築「LOVING複合式空間」同樣佇立水上,四周的水域種滿睡蓮,如今正值炎夏,水面被荷葉堆疊覆蓋,即將盛開的蓮花更引來遊人驚嘆,不忘在蓮葉間取景合照。

白天夜晚各有風情

紙教堂在白天夜晚各自美麗,各有風情。白日與朗清的藍天相伴,漸層的綠在溼地、樹木與山林間展現,讓園區充滿活力;夜幕洗淨燠熱,點亮了紙教堂最乾淨單純的色澤,和質樸平凡的建築空間,是綠地裡最溫暖的光明。

這座看似平凡的橢圓型建築實則相當不凡,其以58根紙管作為主結構,符合了新世紀的環保概念與游牧精神,拆卸、移動與重建都相當方便,廣場前將成為表演中心,有展覽、農民市集之用。值得一提的是,紙教堂的所在地是埔里的塗丁芳老先生,在「耕者有其田」後放領而來,他交代兒子此地不能賣,但可以捐作公共之用,因而成就了這座紙教堂的依山傍水。

面積不大的園區,卻有充滿特色的建築與修整良好的自然環境。走在園內,因為悉心照料,每株植物的生命似能在你面前跳躍,迫不及待延展枝幹並綻放色彩,樹上精心製作的識別牌,以童稚的口吻說出植物的心聲,充分展現桃米生態村保育環境的始終目標。

積極面對並走出地震的災後傷痛,紙教堂作為傷痕紀念碑,在日本阪神淡路地震後,一直扮演地方集會祈願的場所,成為精神的標的物,帶來重建的希望與勇氣;移植到南投後,不但聯繫起兩地的共同經歷,也為地方注入新的力量。來紙教堂踏踏青、憑弔記憶,再提起勇氣繼續往前走吧。

--轉載自《看雜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瞿塘關,位於三峽奉節瞿塘峽夔門山麓,因為奉節古稱夔州,所以又名夔門。兩岸高山凌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自古就是通往巴蜀的門戶。自秦、漢以來,瞿塘關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 南京是個文化遺產豐富、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去年有機會去了一次南京,短短幾天的旅途令我感慨萬千。
  • 五鳳樓樓高二十米,為三疊八角飛簷樓閣,共有二十個啄天飛簷,從各個角度看,都見五個飛角,就像五隻振翅欲飛的鳳凰,翼然立於芝山之上...
  • 若隨美麗姑娘心,今生便無學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負姑娘一片情。 ——六世達賴情歌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東坡
  • 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所眺 ——北魏酈道元
  • 電影《臥虎藏龍》讓國際知名導演李安實現了對武俠世界的夢想!電影的最後一幕,女主角之一的玉嬌龍(章子怡飾)縱身跳下萬丈絕壑的山頂絕崖處,正是有著「天下第一山」之稱的武當山。
  • 有一段淒美的丹頂鶴保育故事。抵達扎龍時,正好遇上拍攝的紀錄片(電影),描述一位愛鶴、護鶴,最後殉鶴的滿族女性徐秀娟。
  • 每年歲末年終飄雪時,上萬隻天鵝總依約飛至山東榮成這個亞洲最大的天鵝越冬棲息地。雪白天鵝迎著輕盈飄舞的朵朵雪花,或追逐戲水,或引吭高歌,或淩空翱翔,或翩翩起舞。天鵝亭亭玉立於結冰湖面,在茫茫雪景襯托下,形成一幅幅浪漫景致。
  •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甘肅敦煌石窟的代表,也是中國佛教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保存了漢、鮮卑、吐蕃、黨項等民族奉佛的史蹟,名列文化類世界遺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