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題記

未來於焉開始(下)

作者:夏禱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

現代人物畫像的抛物缐

穿越整個二十世紀,現代人物畫像分崩離析。

從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筆下緊張變形,或是化為無數微小彩點的人物到現代雕刻家賈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的「微小化」抽象人物雕塑,一條現代人物畫的抛物缐呼之成形。歷經了科學革命、工業革命,人類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天翻地覆。隨之而來的,是人對於自身生命認知的一百八十度轉變。

達爾文被大加撻伐的進化論假説逐漸被主流社會承認,人們相信自己從猿猴進化而來,死後歸於塵土。對於自身的生命,人類抵達了一種無以名狀的,悲慘的解釋。

這意識變革在三百年之間逐漸完成。進入二十世紀,人類已儼然是另一物種。這最新品種的「萬物之靈」為自己留下了什麽畫像?

被解構的人

人們不會忘記第一次看見懸挂在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壁上,巨大的普普畫像的感受。人臉分解成黃紅色塊上下相疊,成爲可有可無,無限複製的一個物件(object)。

到了杜布菲(Jean Dubuffet, 1901-1985)筆下,古典畫像中堅實的人物化解為支離破碎的噴墨顔料,痙攣式的「非人物畫像」已成為一種自我荼毒。在人的自我解構中有一種自暴自棄,直到人變成漂泊失所,不知道自己為何物的生靈。借用後現代的一個術語:隨著人的生命意義的被解構,人物畫像土崩瓦解。

從這裡下去,現代人像畫充滿了虛無和一種難以名之的魔性。二十一世紀超寫實主義繪畫中,帶有恐怖和死亡氣息的所謂「人物」畫像與古典繪畫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同兩個絕緣的世界。站立在這樣的畫作面前,身體直接產生強烈的反應,對人的傷害不可低估。

同時,在世界上唯一倖存的文明古國:中國,人物畫像出現了值得留意的變種。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叫價比天高的當代中國畫家系列人物畫像呈現了現代中國人五官闕如,陷入絕境的面貌。與西方超寫實主義遙相呼應,這一群變形人展示了現代人物畫另一悲慟的面向。

到了這裡,現代人物畫像的演變已告完成。在藝術中,人的演變、解構已告完成。

重尋人的形象

2008年,「新唐人」舉辦第一屆面向華人的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在早已把基本功,把傳統寫實抛棄溝渠的當代藝術界,爲什麽重提寫實?更重要的,爲什麽是人物畫像?回答了這些問題,我們也就回答了這一當代藝術事件的深刻意義。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座文明廢墟中。我們凝望電影院、美術館院牆上荒涼的人臉,懷疑自己血液的溫度是否已下降至危險的零度。如果為生病了的文明把脈,現代繪畫是我們病入膏肓的一個徵兆。連帶著其所創造的文明廢墟和慘烈的集體自畫像,人類向深淵墜落。

在這時,「新唐人」舉辦了與現代藝術逆向而行的人物寫實油畫大賽。以一種種起死回生的迫切感,油畫大賽召喚畫家再度把活生生的「人」放回我們傾頹的視平缐上。

三百年來,人類的意識變革已生出極端異化的人的形象。對於首屆大賽得獎人如冰,現代抽象繪畫是「對人的情感的浪費,對人的情感的傷害。」她所體會到的迷茫是現代藝術,也是今天人類集體情境上好的注腳。在這時,大賽把正統「寫實」放回藝術界。大賽要求畫家把被遺忘了太久的、人類生命廣大而神聖的背景放回來。一併放回來的,是人之所以爲人,以天穹、以神為尺度的德行。是古典美學奉爲圭臬的,永恆的美與善,是對於「真」的無盡探求。

對於屬於全體人類的真實,我們有了什麼全新的體悟?

藝術是自然的兒女

爲了讓「人」回到我們的視野,我們得學會如何去看。看見人的枷鎖。看見人在大地上顛沛流離的生活。

1837年,出身農人的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離開海邊的農村,來到了巴黎,在學院派畫家德拉羅什(Hippolyte-Paul Delaroche, 1797 –1856)工作室中學畫。兩年後,米勒離開畫室,在羅浮宮臨摹,直接師法古典大師。十年後,他離開巴黎,來到楓丹白露森林邊上的巴比松村莊,師法大自然。

米勒是一個觀看的偉大的實踐者。每天他耕作後在森林裏、田野間用力觀看(「觀看,真正的觀看,是一種理解」──米勒),把所看見的刻印在記憶中,然後回到他昏暗狹小、畫布時常從畫架上滑落的地下畫室,一筆一筆把記憶中的田園、農人、天穹、牧羊人畫出來。

這如抽絲剝繭一般的繪畫方式創造了猶如進入微觀世界的、米勒不同凡響的畫作。和看許多著名的繪畫不同,來到米勒原作(如《晚禱》、《牧羊女》、《牧羊人呼喚羊群》)前的經驗時常是驚心動魄,叫人久久難忘的。

經由這耗費心血的觀看,畫家看見了真實的人。看見了他或她衣服上的皺褶,臉上的霜雪。在米勒更貼近真實人物的不堪負荷、勞動的身體中,我們看見了人内在燃燒的生命。看見了一個農人把身子倚在鋤把上,困獸一般的疲憊,也看到了人生存的大背景──沉默無語的大自然。

在今天,如何觀看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如何看見他們的盼望和深沉的絕望?如何看見他們掙扎在這末日深淵中,努力自救?這些和我們共負一軛的人,我們看見了他們嗎?而根據米勒,真正的看見是一種理解。

米勒筆下皈依於大地蒼穹的人物,或許,能帶給我們回歸正統藝術的靈感,並領引我們把人類生存的大背景放回來。

算總帳的時刻

歷經了一百多年變異史的現代藝術正面臨一場蛻變,逆勢而升。我們生活在人類藝術逆向而升之前的神奇時刻。

進入新世紀,在文明的廢墟中,年輕藝術家們坐下來思考藝術的前途。同時,在世界各地,畫家們拿起筆,把沉默的靜物、風景一筆一筆呈現。在這些畫家的畫布上,真實、純淨,無可替代的真實再度回來。在當代藝術史中,這一回歸被稱作寫實主義的反撲。正式向這些回歸寫實的畫家,「新唐人」油畫大賽提出了及時的邀請。而萬物之靈:人,是所有事物中最難描繪的,油畫大賽以人物畫為主題,正是寫實技巧最好的試金石。

一整個時代創造的藝術可以從根部改變人類。看著支離破碎的現代人物畫像長大的人和看著顧愷之、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人物畫像長大的人將生出截然不同的心景。這是千年來藝術對人類的情感教育。

今天,是我們結總帳的時候了。

偉大的必然

今年的大賽不同往年。大賽邀請全世界各民族優秀的畫家參加這藝術盛事,再度把他們的視線、畫筆調轉向「人」。在我們這個時代,這是一件無與倫比的事件。

描繪不同膚色、髮色的人物畫像充滿了無窮的可能。如何呈現這世上生活的七十億人?我們將選擇誰?他們在做什麼?人的力量、情感南轅北轍。同樣的,「真實」本身的深淺也南轅北轍。人物寫實油畫這一題材的涵蓋面之廣,本身就是對我們自身生命深淺,視野深淺的一種挑戰和叩問。

這也正是「新唐人」繪畫大賽有趣的地方。你要如何洗去現代繪畫的陰影,在畫布上投下一柱恆定的,美善的光源?你要如何從無限的可能中提煉出一個偉大的必然?也就是說,你要如何通過你嫺熟的畫筆呈現「人」?在整體人類的命運中,他們扮演了什麼角色?你是否看見了他們内心源源不絕的,來自生命源頭的力量?

「要讓人看見要不是因為你,人們將永遠無法看見的事物。」(布列松)在這危險的時代,你看見了誰?爲什麽你揮起你的畫筆,決定讓全世界看見她?對於人,對於人的生命,你有了什麼全新的理解?你將把他們放在哪一座地平缐上?是否,你將把他放置在人類失去了許久的天地之中,還給她最廣大的生存背景,和那如水一般浩大的光?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把神的形象一起放回來?

「是否我們將重拾想像力,讓死去了的藝術語言復活,再現人類文明的真實意涵?是否,我們能夠把宇宙納入咫尺的畫布,尋回那被遺忘了太久的,藝術的真理?」大賽評委主席,著名雕刻家張昆侖這樣問參賽者。橫跨荊棘叢生的現代藝術,我們將創造出什麽樣的寫實風格,把生命還給畫布上的人,讓他活轉過來,從畫布上走向我們?

在這人類浴火重生的時刻,藝術正在經歷一場自我挽救的工程。從瀕於絕境的藝術中,我們提煉出全新的人的形象,為我們的生命留下證言,並起誓:從這全新的起點,人類開始了全新的未來。

未來於焉開始。The Future Now Begins.

做爲大賽的主辦者,「新唐人」的視野高遠雄濶。2007年起,從藝術到生活,「新唐人」推動的世界性系列大賽有如一場新世紀的文藝復興,把人引領回正統藝術,引領回真正的生活。穿越數千年的文明板蕩,一場甘霖從天而降,開始了從内到外的大洗滌。

在這大洗滌之後,真實的生活即將開始。人類全面向正統回歸。那時,全新的人將出現在地平缐上。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正是為這全新的人開創的,全新的藝術。

2014年第四屆「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即日起接受報名,8月31日截止收件。大賽將於12月於紐約舉辦頒獎典禮,獲獎作品並將在紐約盛大展出。

報名及詳情請見http://oilpainting.ntdtv.com/ct/regulation/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05年,荷蘭人華士‧胡博的兩幅截然不同的清朝慈禧太后油畫肖像,留下了百年不解之謎:哪個慈禧更真實?
  • 桃園藝文設施管理中心,今年暑假邀請到監察委員趙昌平先生展出他近5年來的油畫作品。即日起展出到8月7日,在桃園展演中心一樓展場展出,歡迎大家一同體驗由趙昌平委員所勾勒出來的喜悅與滿足的心境。
  • (大紀元記者霄凌美國亞特蘭大綜合報導)幾十年來,前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以他的治國之道、軍事思想、以及演講而聞名世界。但丘吉爾也為世人稱道的,是他的油畫。丘吉爾對藝術極富熱情。與威士忌跟雪茄一樣,藝術幫他緩解作為領導人的壓力,應對艱難而混亂的英國政治以及全球的戰爭危機。
  • 古雅仁「謐靜」油畫創作展,8月12日至9月14日起在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展出。作者利用其擅長及喜愛的古典技法,將靜物的原貌透過心靈內在的激盪,讓平凡的靜物轉化成不平凡的創作,作品相當耐人尋味,喜愛美術創作的雲林鄉親,請勿錯過這場美的饗宴,感受藝術中豐富而美麗的生命氣息。
  • 由新唐人亞太電視台舉辦的「兒少盃音樂大賽」,23日在新竹市教育大學音樂系音樂廳舉行。今年新竹出賽共有83位選手報名參賽。報名者來自桃竹苗居多,最遠來自雲林蔦松國中。比賽分少年組、兒童組,參賽者取得入圍後可參加10月18日在新北市功學社舉行的全國總決賽。 新唐人榮譽董事長張瑞蘭、新竹市教育大學校長陳惠邦、音樂系副教授楊佈光特別到場為參賽者加油打氣並同時頒發優秀及入圍者獎狀。
  • 穿越一扇雕金大門,我們走入太陽王路易十四留下的遺產:凡爾賽宮。嵌金的圓頂上,聖經、神話及古代人物飄移在天穹之間,天使長加百列、海神、插一雙翅膀的圓太陽、加冕中的拿破崙一幕幕演繹著人類在時間中的故事。我們立在地上仰視:即使是僅僅生活在三百年前的人,他們和我們的距離卻是這般遙遠,猶如神話和真實的距離。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