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歷史借鏡

曾子殺豬

作者:李芸
font print 人氣: 1606
【字號】    
   標籤: tags:

曾子殺豬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詳…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要跟隨。 妻子哄騙他說:「你不要去,回頭我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要殺豬,連忙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言出必行,為誠實守信的品德,做了最好的身教。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不欺詐。它代表一個人的誠實性和信用程度,既體現於一個人的個性、價值取向之中,又與待人處世的行徑緊密相關。簡單來說,誠信就是一個人的可靠程度,和可信任程度,它是人品的核心部分。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千百年的至理名言,在在鮮明的表現出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特質。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誠信的行誼,不但被仁人志士大為稱頌,並且奉為圭臬、念茲在茲。

早在二千多年前,儒家就非常強調「誠信」。《論語》中談個人修養和待人之道時提及:「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人無信則無以立,無以行」….;孟子也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說文解字》更直指:「人言為信」!

《呂氏春秋.貴信》篇談缺乏誠信之患:「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禮稷不守;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所以誠信對維持社會秩序,施政效果和官民合作,都有着積極、正面的作用。

誠信是為人、處世之本;是對人的本性、人的價值、人的使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綜觀而言,誠信對於自我修養、齊家、交友、營商以至為政,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輕忽。@*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包拯是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清官,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的家裡還有一位傑出的女性,她就是包拯的長媳崔氏。
  • 唐朝時代,有個徐賢妃,大家都說她是個奇人:徐賢妃剛出生五個月,就會說話;四歲時,能背誦《論語》、《毛詩》;八歲就能寫文章,喜歡讀各種經史,總是手不釋卷。
  • 撤軍回來的路上,那些自以為鎮壓鬧事者有功的將領,個個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只有王守仁神情嚴肅,默默無語地騎著馬。
  • 在28年的後宮生活中,左芬以這種獨特的個性和人生觀度過她的一生,好像西晉宮廷中上演的爭寵、奢靡、權謀與荒淫,都影響不了她,她像是這齣戲的配角,或者說,她更像是觀眾。
  • 徐德言心中暗知妻子已有下落,趕忙把老僕領到自己的住處,向他展示自己的另一半銅鏡,兩鏡一合,果然破鏡重圓。
  • 蕭何、張良和陳平在秦末漢初都是叱吒風雲、名垂史冊的人物,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分別把他們寫入了《蕭相國世家》、《留侯世家》和《陳丞相世家》中。班固的《漢書》基本承繼了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三人的記述,但由於體例的關係把他們三個人分別放在了《漢書》列傳的第九和第十部份,在對三人的評價上基本和司馬遷相同。
  • 梁朝阮孝緒,從小過繼給沒有孩子的伯父做兒子。照理,他可盡得伯父遺下的百萬財產。然而他卻一分不要,全給了伯父的姐姐。
  • 據《懿行錄》記載,明朝人張振之,字仲起,太倉縣蔡涇人,曾經在吉安做官。 當時,有個吉安下級吏員張大猷,晚年妾生一子,才三歲。張大猷與妾,相繼病故,他們的孩子,無依無靠,流落在某百姓家。張公(張振之)知道後,便給這個三歲的小孩安置了保姆,歸還給張家。
  • 你若是去了,他們會迫害你,甚至藉故殺戮你。去了以後,如果你不能幫他改正過失,委屈順從他,豈不是更助長了他的惡行嗎?我看你這是:以火救火,更助了他的威風!
  • 敵軍屍首成堆,其中有一個是穿著金龍衣的,大家說這個人一定是儂智高了,就準備把儂智高已死的消息,稟報到朝廷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