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解饑又環保 意擬推昆蟲上餐桌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29日報導】(中央社米蘭特稿)由於富含蛋白質且對環境衝擊小,蟋蟀和蠶寶寶等昆蟲可能成為餐桌佳餚,或者成為動物的飼料。不過,由於食品安全法規嚴格,加上風險未定,昆蟲成為意大利的盤中飧還需要時間。

全球人口增長,且隨著經濟發展和飲食習慣改變,雜食性的人類對肉品的胃口越來越大。然而,飼養牲畜尤其是牛隻造成大量的碳排放,滿足了口慾,卻破壞了生態。

米蘭世博以「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為主題,其中未來食物區展出可食昆蟲,像是酥脆的蚱蜢點心包,提供另類的飲食方案。原本還有包著蠍子的巧克力,部分展館甚至烹調了昆蟲大餐要挑戰饕客的味蕾,不過暫被衛生局攔下。

比利時展館設有專區,指出飼養昆蟲的效益高、富含營養素且對生態衝擊小。預計在9月份取得許可後,請參觀者嘗嘗昆蟲美味。

意大利專家則發布了第1份「可食昆蟲白皮書」,討論昆蟲在食物鏈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風險,以及當前面臨的法規限制。

計畫負責人馬斯卡雷蒂(Andrea Mascaretti)指出,「把昆蟲當作食物或飼料,可以減少水、能源和土地的使用,降低溫室效應,。」

生科專家維瓦索利(Roberto Valvassori)說,「意大利身為美食王國,不該自外於這個趨勢,應該參與規範的建立,比利時已經先行一步設立食用昆蟲的相關法規,像是許可了蟋蟀粉。」

食品安全專家里奇(Antonia Ricci)則說,「目前還缺少有助立法的可靠研究,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將在9月發布相關報告,但這也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有供應鏈的可追溯性,以及健康品質標準。」

然而,除了好奇者外,昆蟲真能引起食慾?永續發展專家卡布利(Ettore Capri)指出,「飲食習慣是長久累積的文化,有的魚類長相醜怪,但我們看到時仍覺得很美味。」因此需要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參與,加入溝通的行列。

前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舉辦的「森林與食物安全、營養」的研討會上,利用昆蟲解決飢餓的研究引起關注。根據統計,全世界有超過200萬人食用昆蟲,昆蟲富含蛋白質和礦物質,而且成長過程消耗的能源少,是未來可發展的替代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