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趣聞】路易十四的模型大拼圖

作者:史多華編譯
Bergues城的立體模型局部。(Velvet/Wikimedia Commons)
font print 人氣: 44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有些人喜歡收集郵票、標籤或火柴盒、等小玩意兒,而法王路易十四喜歡收集的東西就有點沉重了。他喜歡收集「城市」!他不只是攻占它們,還想把它們永遠保存在眼前 。

為此,在十七世紀後期到十八世紀之間,流行一種立體的城市「立體地圖」(Plans-RELIEFS)的製作。它不僅擬真的一一羅列出城內的大小建築、街區環境等,連周圍的郊區的地形都可以如實呈現;其準確程度令人驚訝,尤其在那個鳥瞰圖和空照技術還不存在時代!

製作這種城市模型目地並非娛樂,而是用於作戰。因為在路易十四的年代,要攻下一個城市,必須採用包圍的方法,因此對於城市內外地形和其防禦工事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這種城市地貌的完整模型對於作戰攻防策略的擬定非常的實用,國王甚至不需離開都城就可以決勝於千里之外。

路易十四全套暗色盔甲像仿自Pierre_Mignard作品。(公共領域)

但是又如何去製造出這樣六百分之一比例,甚至超過七公尺長的龐大模型呢? 其實很簡單,這些大模型都是由像傢俱一樣可以移動的單元體組裝起來的。每一個模型都有好幾個契合的檯面拼接而成,就像個巨大的拼圖一樣。

利爾藝術宮(Palais des Beaux-Arts, Lille)收藏的里爾城(Lille)的立體模型,(Velvet/Wikimedia Commons)
利爾藝術宮(Palais des Beaux-Arts, Lille)收藏的Ypres城的立體模型, 1698-1702年。(Velvet/Wikimedia Commons)

至於模型製造的材料,地面是將沙子噴撒在上了粘膠的平板上形成的;田野就用著色的絲綢來仿造,樹木則是由布料做成的,而房舍的磚塊和屋瓦質感則用紙板來模擬。這真是個繁瑣又耗時費力的工程啊!正因模型製作的技術是如此精良,參觀者還能夠辨認出一些至今仍然存在的建築。

這批王家收藏也隨著歷史變動飽經滄桑:有些曾被敵國(如普魯士)帶走;有的長年被棄置在閣樓無人問津;有的在移動展示過程中被截斷或破壞…經過修復後,目前一部分由法國東北的利爾市的藝術宮(Palais des Beaux-Arts, Lille)以整層樓來收藏,一部分則留在巴黎的拿破崙榮軍院(Invalide)展示。

觀眾可以遙想當年,路易大帝坐擁這一片城池,意氣風發的神態:那是一種南征北討,收服難馴的地方諸侯與頑強敵國時的自信與成就感,和作為一個能捍衛國土、保護人民的國王的驕傲。光榮已隨光陰流逝,留下的這批模型也多少能喚起後人一些歷史的片段記憶和感嘆吧!@

(原載 http://newsletters.artips.fr/)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百年前的歐洲文藝復興歷經兩百年,因戰亂後走入衰落。在17世紀,再次出現歐洲文明時期。被譽為「太陽王」法國路易十四,以藝術舞蹈開創了法蘭西文化藝術登峰造極的十七世紀,再次復興歐洲文明。

  • 2015年9月1日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辭世三百週年的日子。目前路易十四出生所在城市聖日耳曼昂萊和凡爾賽宮都已準備主辦相關活動來紀念這位偉大的國王。
  • 從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末期,是法蘭西裝飾藝術的黃金時代。欣欣向榮的繪畫和雕塑藝術、精緻細膩的金銀雕鏤技術、奢華艷麗的法式瓷器、賦予幻想別出心裁的異國情調,帶來新的生活方式,極大展示了各界藝術工匠們的天賦與才能。法式曼妙生活藝術的種種細膩,體現在這一時期的飾品、掛毯、金銀器具和瓷器等等方面。下面為您介紹從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時代的藝術精品。
  • 《前所未有的邪惡迫害》一書8月23日在臺灣全球首發。來自歐美亞的19位專家以親身經歷及第一手資料深度地闡述以江澤民為首的中共集團所帶給人類的前所未有的邪惡迫害及滅絕人類善性的根本問題。
  • 11月15日,北京持續霧霾,1500多人組成人體肺器官圖案,成功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組織者稱,此舉為呼籲關注肺部健康。但有參與民眾抱怨,在霧霾天辦這種活動,對肺不好。因近日大陸不少地方都開展了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活動,一些市民對這類活動的意義也提出質疑。
  • 差點成為美國社交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與饒舌歌手老公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婚禮地點的法國豪宅,以驚人的3億100萬美元易手,成為史上最昂貴的房地產。
  • 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是一個關於人類的故事,是一個人類在地球上生活、變遷的故事。由於故事牽涉到的是東西半球的人們,地理上橫跨海洋和歐亞大陸,要看明白這個故事,我們也得把時間拉長。也就是說:因為這戲的舞臺太大,要演完這齣戲,這劇本也得拉長了時間,才能看出來人類近代文明史這一齣大戲背後藏的謎。
  • 整個十八世紀,歐羅巴吸收著各種思潮帶來的養分,在自己強壯的胃中咀嚼著,消化著,長成一個令人生畏的巨人。在這巨人不斷變化的視野中,遙遠的中華古文明也在不斷變化。到了十八世紀晚期,東西方已各自蛻變成全新的文明。在這全新而陌生的兩個文明之間,一百年來的水乳交融、吸收互補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過去。當東西方文明一起把久遠前擘畫的藍圖忘記,不可避免的,人類文明走進了一條漸行漸窄的胡同。
  • 和當時許多歐洲知識分子一樣,馬戛爾尼伯爵熟讀了萊布尼茲有關中國的著作,還有杜赫德圖文並茂的《中華圖誌》。不久,他將率領英國使節團出使中國。對於自己的這一使命,馬戛爾尼充滿了興奮和期待。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評論